APP下载

我国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现状与思路

2015-02-27何涌张志伟

关键词:模块大学生能力

何涌 张志伟

(湖南工业大学财经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7)

我国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现状与思路

何涌 张志伟

(湖南工业大学财经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7)

本文从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独特视角,探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力图探讨如何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可行性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实施体系,探索出一条以课程、实践、激励三方面为主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方案。

创业教育 实践能力 实践体系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进一步的凸显,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完善和提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对于创业活动及创业教育更加关注,而且有明确的政策,大学创业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1991年在东京召开的创业教育国际会议从广义上把“创业教育”界定为:培养最具有开创性的人的教育,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而国内创业教育的实践和研究起步较晚,在有关创业教育的概念界定上还存在一定分歧,仅在以下方面达成了共识:(1)培养创业技能和能力,(2)培养素质,(3)使受教育者善于捕捉商业机会,(4)倾向于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理解概念,(5)利用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和比较的思维认识创业教育。

二、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1947年,哈佛商学院Myles Mace率先开设一门创业课程“新创企业管理”以来,世界上的高等教育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创业教育,且欧美国家对创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大,都有出台过大量鼓励和支持创业教育的政策法规。另外,欧美国家的创业教育从课程设置到师资配置上也相对完善,一般包括创业素质、创业模式和创业技能等。

而我国一直到1989年创业教育才有初步实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将创业能力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三本护照”,要求把大学生创业能力教育提高到与目前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同等地位,此时才意味着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实践的真正开始。

从80年代开始,迅速地实现了创业教育的体系化与专业化,与其相配套的课外实践教育和开放式教育迅速的发展。大学开始纷纷设立创业教育课程,涉及到对创业者个人行为和公司行为研究、家族企业与小企业及快速成长企业的管理等多个方面,涵盖了个人、团队、企业、行业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目前,世界范围内采取两种主要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模式:集中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里,资源都由经济或管理学院调配,活动也在其内部开展,其目标是培养专业化的创新创业人才以及培养次方面的师资和研究者。全校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即创新创业课程和活动针对全校学生开展。这种理论将创新和创业作为一种实践性的工具,培养不同学科背景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另外,欧美国家的创业教育从课程设置到师资配置上也相对完善,一般包括创业素质、创业模式和创业技能等。我国创业教育实践起步较晚,1998年,清华大学在国内管理学院中率先为MBA开设了“创新与创业管理方向”,还在全校本科生中开设了“高新技术创业管理”课程。同年发起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以后每年一届。1999年开始,团中央开始每年组织全国性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2002年教育部选取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等9所大学作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2003年,中南大学创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学校,指导学生在此架构下根据个人未来的发展的愿景和志趣爱好,组建特色社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2012年8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下达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文件指出: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随着“创业基础”课纳入本科必修,创新创业教育再一次成为教育研究的关注点。

三、对我国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的反思

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业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应该是非功利的,其主要内容不是以职业教育,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目标。而是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而在实践中得到具体运用和体现。但大部分高校把重点放在知识的课堂教育上,而在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上比较薄弱。

(一)没能克服“灌输式”的理论教育,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以老师灌输为主,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古板,流于表面形式,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甚至把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混为一谈,把学校的创业教育与学校的就业率相挂钩,理论知识与实践教育相脱节,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更谈不上兴趣教育。

(二)缺乏人文精神的引导,西方国家的创业教育更主要的是一种创业精神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技能的教育,主要由四个要素组成:第一,激情—点燃学生无与伦比的激情。第二,坚持性,锻炼学生坚忍不拔排除万难的韧性。第三,敢于冒险,开拓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第四,领导力,培养学生人际关系团结领导身边一切力量的能力。

(三)高校创业教育过于大众化,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离,培养创新型人才在于培养其创新能力,创造新的发明、方法和观点,而大众化的教育显然不能够达到这点,如今高校的创业教育大部分是对已有认识(掌握的事实、建立的理论、总结的方法)的传授,拘泥于现有的生活生产式、方法、工具、材料、物品,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革新;不墨守成规,敢于打破原有框框,探索新的规律,新的方法;不迷信书本、权威,敢于根据事实和自己的思考,同书事和权威质疑;不盲目效仿别人想法、说法、做法。

(四)创业教育的粗犷化,缺乏系统性,但是未来的市场将会越来越细分,在创业方向选择上,切入点要精准,越是细微的需求,越显著,才能迅速抓住客户。“要像针尖一样,对需求扎得又深又疼,一下子有切肤之痛,就解决了问题。”未来的创业需求将会越来越“微”,创业“微创新”将大受欢迎。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创业教育在实践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也是我国创业教育发展重点突破之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曾经指出:“高校的创业教育已经更多地成为学校行为,但是,多数学校还仅仅是引入了一些课程,进行了一些零星的创业活动,实践瓶颈还没有被打通,这阻碍了创业教育体系的形成。”创业教育实践环节以及成为弱项,它折射出的是整个创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四、提高我国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建议

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将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从而使学生们具备创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培养其创业意识,使之与创业实践有机结合,本体系由创业课程模块、创业实践模块、保障激励模块构成。

(一)创业课程模块。选择合适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内容是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前提。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创业倾向,可以分为工作岗位上的创新者、创业者和创业学者这三个群体。

(二)创业实践模块。开设了创业课程辅导的同时,可以加入创业实践能力培养,这样可以增加了学生创业知识,又可以通过演练创业的过程,使学生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减少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主要包含:建立创业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创业基地,开展创业社团活动和创业骨干队伍建设这三个方面。

(三)创业保障激励模块。创业保障激励模块包括经济性保障激励和非经济性保障激励,是创业课程模块和创业实践模块的基本保证,给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主要包含经济性保障激励与非经济性保障激励两个部分。

[1]商应美.高校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报,2013,10(6)

[2]林文伟.大学创业教育价值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茹宁,沈亚平.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三项设计原则[J].中国大学教学报,2013,6(5)

[4]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湘教通[2012]401号-291);湖南工业大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湖工大教字[2014]7号-3)

猜你喜欢

模块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