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

2015-02-27杨金潭

关键词:学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杨金潭

(河北省黄骅市南排河镇大辛堡中心校 河北黄骅 061101)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

杨金潭

(河北省黄骅市南排河镇大辛堡中心校 河北黄骅 061101)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的主要知识来源于课堂,也是教师施教的主阵地,要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力的保障,关键是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学效率的最有效的方式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就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拓展课本以外的知识,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延伸的需求,是实现国家高速信息网目标的需要。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优化课堂 提高效率

教育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标志,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思维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在课程实践中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内容有机融合,以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这是我们追求信息化教学的理想过程。笔者认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最有效的方式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树立远大的志向。变“要你学”为“我要学”的基础上,教师就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拓展课本以外的知识,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延伸的需求,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观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最早源自西方的“课程整合”的概念。在英文中,“整合”一词表述为“integration”,这一单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如综合、融合、集成、一体化等,但它的主要含义是“整合”,即由系统的整体性及其在系统核心的统摄、凝聚作用而导致的使若干相关部分或因素合成为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建构、程序化的过程。所谓课程的整合,一般是指对课程设置、课程的教育教学目的,教学设计,课程评价诸要素作系统的考虑和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信息与学科的整合,丰富了课堂,激发了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又说:“不能强制牛喝水,鸡孵蛋。”假如学生没了学习兴趣,一切都是徒然的。以强制的手段逼迫其学习,亦是徒劳。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久,并且他们有极强的好动性以及好奇心,自控力比较差。如果长久的面对一些单调、抽象的知识,他们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厌烦。这时,我们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功能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单维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多维的网状知识结构,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这样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刺激其思维。

比如:在教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找骆驼》一课时,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逼真形象的动态图画,首先演示一幅风景优美的画面:在图的中间,有一条弯曲的小径,小径的两边分别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小径的左边还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最后,画面的右上角出现一棵树,其中一片苍翠的叶子上,还有被骆驼啃过的痕迹,上面还隐隐约约呈现出骆驼的牙齿印。我引导学生质疑:你发现了什么?从这些发现中你又知道了什么?你的推理或理由是什么?……

此教学方式,不仅满足了小学生那极强的好奇心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使学生感悟到要做一个“有心人”。

三、信息与学科的整合,营造了生动、形象、具体的教学环境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或“板书+挂图”。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规规矩矩地听,一派死气沉沉的景象,扼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思维。信息技术的出现和运用,将声音、图像、文字结合起来,使课堂成为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的再现,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课文当时的情景。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教师的指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实现。

例如,英语课中,学生可以带着耳机倾听标准的读音,并且可以在电视屏幕上观看其单词的相应图片。如小学三年级《Look at me》的课件,屏幕中那个可爱的小朋友,分别指着自己的头部、脸、眼睛等对象,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如果对了,还会得到可爱的小动物的一句优美的奖赏语;而如果错了,则会出现一张欲哭无泪的脸。其实,对于小学生运用一些生动的小动物或掌声对其进行表扬,有的时候比老师的表扬更起作用。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模式,它使课堂形式灵活多样化,丰富多彩,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四、信息与学科的整合,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非常强,在教学过程中应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要一下子把所教学的内容全盘托出,而是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强的特点,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空白和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和质疑去推测可能出现的结局。学生为了解决心中的疑惑,就会自己收集资料,有的会上网,有的会去图书室,有的会去翻书。如此一来,由于学生收集资料的范围广泛,其中总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和发现,有必要时,教师可以通过电脑屏幕将学生收集的有特色的资料展出于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成功感、自豪感。

实施这种教学策略,目的在于巩固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明白有的时候没有教师的传授,他们也可以独立完成,并且还有可能是出色地完成。

总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教学,对于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把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个问题变成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点燃了学生创造火花的火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也是一个新理念的提升。提高认识,努力学习信息技术,迎接教育革命的到来,为适应新型教育模式,为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优秀人才做好准备。

《信息技术教育教程》杨全玮主编青海电化教育馆编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何克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青海教育》郭风波主编青海教育杂志社

猜你喜欢

学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学科新书导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超学科”来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