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能力

2015-02-27韩飞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设意识

韩飞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 江苏淮安 223200)

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能力

韩飞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 江苏淮安 223200)

数学教学中注重知识和解题方法的传授,忽视了数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容易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不良情绪,影响教学效果。通过实际教学中的体会以及与学生的交流,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希望能够发挥数学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创新 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学生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忽视了数学学习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降低了数学学习对学生的影响力,使很多学生形成了“学习数学就是解题”的思想认识。还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没意思,不知道学数学有什么用,往往产生“学数学有什么用”的疑问。这些对数学的误解,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在数学教学中,只注重知识和解题方法的传授而形成的。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出数学在其他方面的作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培根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如果能够有效发挥,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很大帮助,而且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生的人生发展有很大帮助。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条件

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学生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之处,并给与鼓励,使学生乐于创新。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要具有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在教学中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疑问。

二、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情境

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源泉。问题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对于教师来说,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引发创新思维。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能够改进数学教学的呈现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活动成为可能,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有:

1.创设与生活有关的问题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所以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积极创设与生活有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命题(公理、定理、性质、公式)。

2.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有了兴趣,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和发现。

3.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开放性问题情境,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探索发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适合的问题情境,首先在于它的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出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思考。通过问题的辨析,不仅使学生从“陷阱”中跳出来,增强了防御“陷阱”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自觉地辨析正误,取得学习的主动权。

三、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开展的,学生永远都是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应该以学生为主题,只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设出适宜的学习环境,才能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促使学生眼、耳、鼻、舌等多种感官并用,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数学思维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学科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多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归纳,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探寻,问题的辨与析,知识的联系与建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并在思考中使学生得到培养和锻炼,进而体现主体作用。

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具有提出问题能力时,那么他们的创新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他们就会在自主学习中,去巧妙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所感悟,有所创新。在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常会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感到疑惑不解,进而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态势。而这种态势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激发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能,不断启迪他们智慧。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他们会提问、爱提问。对此,运用媒体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多媒体技术能把复杂的数学展示得活灵活现,更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研讨问题,自觉地建立问题意识,进行综合思考分析,最终实现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提出问题

新课程教学理念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调学生要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能把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并能综合地解决问题。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呢?要让学生能够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好问题”,教师必须要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或多种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他们善于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相同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使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讨论、交流,和谐地、民主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这也是激发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最有效的可靠保证。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教学相长。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创设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