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美术欣赏中范画应用的问题

2015-02-27吴梅

关键词:范画美术作品绘画

吴梅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幼儿园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

浅谈幼儿美术欣赏中范画应用的问题

吴梅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幼儿园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

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范画的选择与应用是激发幼儿审美兴趣,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部分。本文结合实际简述幼儿美术欣赏中范画的应用,以供大家参考。

幼儿 美术欣赏 范画 问题

儿童美术欣赏教育是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对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及周围环境的认识和欣赏,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审美评价和审美创造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而将欣赏教育与绘画活动相结合,在激发幼儿审美兴趣开阔儿童审美视野的基础上,让幼儿进行创作表达是被很多幼儿教师采用的美术教学形式。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欣赏和绘画活动中对美术作品“范画”的使用问题。

当前很多幼儿老师对“范画”持有很多困惑,比如:是否需要范画作为教学支持,范画的呈现是否会阻碍孩子创造能力的发展,对不同年龄班的孩子如何选取合适的范画,范画在一节课中什么时候呈现比较好,教师该如何利用范画对孩子进行审美引导等等。这些问题之前可能在灌输式的美术教育时被掩藏起来了,随着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关注,以儿童为中心观念的深化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出台,在美术教育上,教育工作者都已经意识到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尊重儿童的感觉与经验,发展儿童审美趣味和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一、从儿童审美心理过程谈范画的重要性

首先学前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过程大致分为三个个阶段:准备阶、实现阶段和效应阶段。在准备阶段,主要是指幼儿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和停留在审美对象的形式结构上面,从而充分的感受作品。这时需要教师采取形式新颖、活泼生动的方式吸引儿童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审美兴趣。因此,在一个欣赏活动开始时出示一幅儿童可理解和可接受的作品展开活动是可以的。因为幼儿美术欣赏的对象不仅仅是绘画,还包括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自然景物、儿童自己的美术作品等,所以范画并不是要拘泥于“画”。

美术欣赏过程的实现阶段就是感受阶段,这一阶段包括了感知、想象、理解、情感多种因素的融合。儿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用视觉器官获得关于欣赏对象的形式和内容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与自己的审美经验结合起来伴随移情和想象进行理解。最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进行审美判断。简言之就是对审美对象的形式和结构方面进行观察分析与评价。

儿童绘画创作的心理过程包括艺术视知觉阶段、艺术体验与反思阶段和艺术表达阶段。艺术视知觉阶段是给幼儿充分感受审美对象,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在欣赏活动中出示范画与绘画活动结合,可以很好的发挥欣赏活动在调动幼儿已有审美经验的作用。

二、挑选适合儿童欣赏的范画

(一)要选择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作品

以学前儿童的绘画为例,其发展遵循着从涂鸦期(1.5~3.5岁)到象征期(3.5~5岁)再到图式期(5~7岁)的规律。涂鸦期的儿童美术教育应该简单有趣,让孩子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重在手的操作体验;象征期的美术教育内容应该为其提供结构简单,色彩鲜明,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物体;图式期的儿童美术内容着重是为他们提供重要而有意义的、带有情感色彩的视觉经验,提供有利于表现的绘画形式语言。

(二)选择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多样的美术欣赏内容

教师要为儿童选择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多样的美术欣赏内容,引导幼儿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中的美好事物,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这些欣赏的对象,不仅应该有古今中外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大师的艺术作品,还应该有民间艺术作品,尤其是本民族的民间艺术作品,为的是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儿童感受美、欣赏美的意识和能力。

(三)选择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美术欣赏内容

为儿童选择的美术作品要有一定的思想性,能够正确的反映现实社会生活,激发儿童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时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构图优美,有利于培养儿童的美感。

三、在发展绘画技能与培养创造力之间寻找平衡

在幼儿绘画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儿童“师法造化”通过在写生的方式引导儿童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关键特征进行表现着重于神似。而不应对儿童本身绘画的技能技巧要求过高,而是应以充满了自身的情感和大胆的想象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当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能技巧后,绘画内容就会更加丰富和充实了。如果要儿童进行临摹范画,也要注意范画的质量,除了前面提到的对范画的要求,教师还要提供多样性的范画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事物的形态特点,以供儿童思考。

四、指导儿童欣赏范画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整体感知阶段、形式分析阶段、理解解释阶段和审美判断阶段。

(一)整体感知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给儿童一定欣赏的时间,然后让他们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提出的主要问题可以是:“你看到了什么?”教师要耐心倾听儿童的讲述,让儿童充分表达。只有当儿童需要帮助时,教师才可以用启发、提问的方式给予线索启迪,引导儿童观察想像并进一步陈述清楚。

(二)形式分析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分析作品所表现的美的形式,如用色、造型、线条等形式语言以及对称、均衡、节奏、变化及统一等美术原理的应用。

(三)理解解释阶段

在解释阶段,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引导儿童根据自己对作品所传达信息的体验和理解,充分的发挥想象力探讨美术作品所蕴含的的意义。教师可以这样提问:“画家为什么要画这幅画?”“这些画使你想到了什么?”“你觉得画家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你想为这幅画取个什么名字?”

(四)审美判断阶段

儿童美术欣赏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儿童的审美趣味和鉴赏能力。教师指导的重点宜放在帮助儿童从多样化的作品表达方式中吸取审美经验,提高审美判断能力和审美趣味。如果儿童能够对优秀作品说出自己喜欢之处,说出自己对作品含义的某些理解,或者吸收作品的某些方面进行自己的创作,应当说这已经达到目的了。

总之,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范画的选择与应用是激发幼儿审美兴趣,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部分,要要适时、适度地使用范画,并且要注重与教师的恰当启发引导相结合,相信孩子们一定会用手中的画笔尽情展现自己心中的天地。

[1].刘宁.浅谈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有效实施[J].才智,2012年22期.

[2].肖兰.浅谈幼儿美术教学[J].学周刊,2012(08).

猜你喜欢

范画美术作品绘画
智慧运用“范画”,让小学美术课堂更有效
合理运用的适时而止和适可而止
用范画点亮幼儿美术教学的心灯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课堂中范画教学浅探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