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

2015-02-27耿若冰

关键词:个性化政治思想

耿若冰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成都 611130)

大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

耿若冰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成都 611130)

当前大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突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考验,相比于过去的"简单粗暴"的思想政治课,时代形势、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更加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这也是当前高校非常重视的课题。

个性化 多元化 新新人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综合化的迅猛发展,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模式也越来越多元化和开放化,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也经受着巨大的冲击和考验,作为时代引领者的年轻人,特别是高校的大学生他们也在经历着划时代的思想革新。这群年轻人他们热血、冲动、对未知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对未来的世界能大胆的探索,所以他们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和侵蚀,可能将正在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加以扭曲。因此在新的经济、思想形势下针对90后的大学生如何建立一种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模式就成为重要的课题。新型的教育形式既能让我们的高校思政课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又能贴合学生个体教育需求,这不仅对我们的大学生成长与进步起着巨大的作用,也能为正在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育更多优秀的接班人。

一、当前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特点及状态

目前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这一代人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时代烙印。首先这群大学生从出生开始就生长在优越的环境中,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10年的快速发展,经济繁荣,生活富足,人文科学开明,特别是媒体和网络伴随着这些大学生的成长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这代人。其次这些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及双方家庭的共同呵护下长大的,这也造成了许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极强,不懂得体谅、包容和关心他人,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较差,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同样独生子女政策也注定这群90后成为孤寂的一代人,他们没有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交流和沟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交流依靠的是快捷通讯工具和软件,如微信、QQ之类的,在现实生活中与人的真实交流也就越发减少了。因此就算你处于人海中,仍然感觉孤单寂寞,这群年轻人进入大学从一个极度紧绷的状态放松了,缺乏可以交心的朋友,会觉得无人可聊,找不到自己生存与学习的意义,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距离感,整天都是处于干什么都无聊的莫名状态。

其次由于这群大学生生活经验不足,阅历不深,所以他们没有基本的社会危机意识和就业压力,对当今的就业形势缺乏起码的了解。由于他们没有经历过风雨岁月的磨砺,致使他们普遍心理比较脆弱,抗打击能力欠佳,心理容易受伤,对于老师的教育无法理解,也容易和周围的同学产生矛盾。此外这些大学生普遍生活优越,从小就没感受过生活压力,因此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例如挑食,浪费,对于自己的经济没有合理规划,随意性很强,甚至有的学生还存在攀比消费,盲目消费的情况,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认为节俭就是小气,很没面子,这些都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重要因素。

思想活跃,视野开阔这也是这代大学生的显著特征,富足的物质生活使他们的想法新颖独特,在大学校园中的各类活动都能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他们勇于探索与创新,让人刮目相看。并且由于从小与网络接触,他们能熟练的运用各种媒介取获信息和知识,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自我。此外这些大学生可能正是由于独生子女的关系,他们大都独立自信,勇于表现自己。他们对于自我的价值追求更加看重,例如他们对于自身的利益和价值的崇尚,成才意识,民主独立、参与意识较强。在班委,院系学生会的选举中,大多数的同学都勇于自荐,上台演讲竞选,他们愿意并且大胆的发表各自观点,乐于参与和组织各项活动,珍惜每一次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有强烈的表现欲,渴望被认同。正是由于如此强烈的自我实现意识和务实的价值取向使得这一代大学生更加重视自我权益的维护与民主自由。

二、建立适应个性化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对于如此绚烂的个性化发展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过于单一化,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有不少人认为思想教育是空中楼阁,是虚幻的,对于学生的未来和就业无法带来实质性的改变,所以就算投入再多也无法改变目前的就业紧张局面和实际成才的困境。这也就造成了目前我们大学思政教育理念的滞后,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还是比较传统的老三篇,缺乏新意和实效性。特别是在教学实践中,缺乏思政教育的时代性、实效性、针对性。而且,教学的理念和形式比较简单,已不能适应90后大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完全无法满足学生们对于思想教育的期待,就如每年评选最无聊的课程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荣登三甲。同时,很多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对时事政治教育的关注,对于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关心国际国内大事,关注社会发展进程,关注民生改革问题仍处于原始状态,许多大学生仍然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此外教育的手段也过于单一化,与学生的互动还远远不够,对于学生实际生活、学习缺乏了解,因此脱离了教育主体,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与兴趣,因此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高校的教育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尊重和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塑造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使他们成才的动力、潜能和活力得到充分地释放,使大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首先要制定符合大学生个性发展特点的教育目标体系,大学生的个性化必须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相统一,两者不可偏废,片面的强调大学生个性发展或单方面强调社会发展的一致性,都会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偏离,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趣味性都有所改善,学生对这类课程也越来越感兴趣,但是理论的灌输和学生的个性化是两个矛盾体,但却不是绝对的对立,矛盾的双方是可以互通的,要针对现阶段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增加选修科目,开展更多的专题教学,关注当今的各类焦点问题,还可以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实现在学生日常生活中个性化发展。可以让大学生通过参加寒暑假社会调查与实践,参加校内外的志愿者活动,参加学院、系、班级组织的各项主题活动,积极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锻炼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实现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的培养目标,又要兼顾大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因为个人的成才需要国家的扶持,而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的合力。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当代大学生的个性既存在显著差异的一面,也存在趋同的一面,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就是要以大学生为中心,突出大学生的发展。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大学生的个性既要靠养成也靠培养,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征,坚持科学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教育必须以他们作为出发点,结合当下文化和时代特征,在开放的文化状态下实现多元化的价值诉求,理清东西方文化差异,正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形成懂得思考的生活模式,明辨是非,学会判断和抉择。老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更要体现出民主、平等,对于各类问题,应尊重学生的观点,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多倾听学生的观点,积极引导学生表达自我,发现外在世界的同时形立内在价值,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只有尊重对方,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才能使高校的思政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际的成果。

最后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评价机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必须要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每一个大学生的发展情况,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和固定的模式来评价一个学生。要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划的指导性,又要体现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学校的差异性与特殊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必须要适应这种个性化的要求,在各种评价指标的设计和实施上既要求有统一标准,又要有灵活性的评价方式,建立健全适应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评价机制是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最终保障。

猜你喜欢

个性化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