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地理教材

2015-02-27莫升平

关键词:教材课堂学生

莫升平

(湖南株洲市幼儿师范学校 湖南株洲 412000)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地理教材

莫升平

(湖南株洲市幼儿师范学校 湖南株洲 412000)

本文从学生的困惑和教师的感慨中意识到学生基础知识不牢,给课堂,给学生带来的问题,选用"通过阅读地理教材来巩固学生基础知识"这一方向,从以下几方面论述了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地理教材:既不同的内容应有不同的阅读"套路";利用课堂主阵地教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阅读教材应重视地图的阅读。

地图 指导 阅读教材 巩固知识

在多年的教学中,经常有学生流露出学习地理面临的困惑:平时上课还能跟得上,可自己做的时候却总也想不通;学习地理花了很多时间,可成绩却总是上不来等等。同时,我也能感觉到学生的答题或思路凌乱,或不得要领,或啰嗦空洞,答非所问。通过与学生多次的谈话,以及长期的辅导经验,深深意识到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教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有效地改善学生地理思维僵化、地理意识不浓的缺陷;同时也能加强学生自学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新课程地理教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地、高效地阅读教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应当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内容应有不同的阅读“套路”。

地理学包罗万象,亦文亦理。自然地理中的主干知识有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体运动、地壳的变动等过程性强的知识,有运动的规律,有空间的分布规律,有时间的变化特点;学生在阅读教材时要注意地理概念的理解与辨析,地理原理的分析和地理过程的掌握,地理规律的记忆和应用。

区域地理教材的阅读线索可以是: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阅读时重点是区域定位和区域地理特征。区域始终是高考命题的载体,空间位置的确定往往是解题的基础和关键,有时候定位时出了差错就可能全盘皆输;通过阅读教材中归纳出的区域特征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地理语言的积累,可以有效改善作答时语言表述空洞和表达不准确的现象。

人文地理分为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四部分,其核心是人地关系和区位理论。人口、城市的发展与分布、农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活动抓住时空这两条线索;农业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市、交通、商业贸易的区位因素,以及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都离不开自然、人文两方面的形成原因。分析评价问题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它的有利条件,发挥优势;认识它的不利条件,采取相应的针对性的对策。所以人文地理教材宜多看多比较,完善分析模型,积累案例素材,丰富评价经验。

其次,要利用课堂教会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读书是在别人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在课堂上学生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将课本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思想。课堂上阅读教材也是地理课堂的重要任务,但不能放任自读。课堂上常用的方法是用学案的方式把本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问题或其它方式呈现出来,以组织学生有计划地阅读教材。比如“锋面与天气”这部分知识,可以用比较的方式设计一组要求指导学生阅读教材:①冷锋与暖锋的概念。于锋面两侧的气温、气压、降水的差异。③冷锋与暖锋过境时的天气特点。④冷锋与暖锋过境后的气温与气压的变化特点。

复杂的地理原理比如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与季风环流的形成这一类知识注重过程分析,教师宜带领学生一步步将整个过程有条理地呈现出来,学生可以跟着老师的陈述一起读,一边思考这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理,同时将形成的过程与发生的空间相联系;再回归课本,反复阅读课本中对于知识的陈述;如果有需要继续加深理解,可以让学生单个地利用教师的板书或多媒体课件中的地图将这一地理现象阐述清楚;一方面达到整理知识线索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能训练地理空间思维的形成。重要的地理规律比如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等,先通过分析归纳得到结论后,宜反复阅读,或者诵读深思探究并熟记才能做到运用自如。

平时的课堂中,还应当有意识地提醒学生不要一味机械地看书,要边看边思考,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宜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

方法一:“质疑”。比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教材中的原话是“6月22日,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12月22日,南回归线及以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不妨提醒学生想想,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中的最大值又在什么时候出现呢?

方法二:“加法”。比如:比较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差异,在教材“太阳日与恒星日示意图”上给地球加上一个逆时钟的箭头,再加上一个问题“如果地球自转的方向与现在相反,公转方向不变,太阳日仍长于恒星日吗?”通过加法比较的理解肯定比较轻松。

方法三:“前后联系”。自然地理一章一节的知识均不是孤立的,像地球运动、大气环流等知识的每一个要点都是环环相扣的,前后联系才能举一反三。比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离开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就如无源之水。

第三,提醒学生阅读地理教材要注意地理科的特色。

地理学有着鲜明的学科特点—地图,无论是教材还是试题,都离不开地图这一载体。地图不是多余的“负担”,缺乏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想象力,掌握的地理知识是支离破碎的。读图可以促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分析和记忆;通过读图可以使地理知识空间化、系统化;通过读图可以引导思考与联想,联系旧知识,迁移新知识,加深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此外,阅读教材不能贪多图快,应当循序渐进,步步为营。要有主次轻重,一般问题一带而过,重点内容反复阅读,难点知识仔细阅读,细细思量。遵循记忆规律,科学阅读,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阅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会有高效、持久的记忆。

地理阅读是地理思维活跃的基础。告诉学生,课余饭后,聊天时,散步时,即便是很短的时间都可以看一看。除了阅读教材以外,课外读物有利于拓展知识面,甚至地理试题,或者地理答案都可以成为阅读的内容。阅读方式有多种,阅读时间有很多,只要善加利用,都能带动学生主动地学习。能读、会读、善读,读而熟记,读而能思,读而会问,读而善用。

[1].刘立勇.地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现状与培养[J].长沙铁道学院报(社会科学版),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张会忠,娄晓黎,孟凡荣.非智力型地理差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与技术,

猜你喜欢

教材课堂学生
甜蜜的烘焙课堂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美在课堂花开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赶不走的学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