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世纪中学历史教育中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偏失与调整

2015-02-27马俊灵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中学生

马俊灵

(清镇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 贵州清镇 551418)

试论新世纪中学历史教育中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偏失与调整

马俊灵

(清镇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 贵州清镇 551418)

中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育是有效途径。要发挥历史教育的实效性,就要有效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这也成为了目前中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针对新世纪中学历史教育中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偏失与调整进行分析。

中学历史教育 爱国主义 情感教育

中国历史课程教学内容中涉及到诸多的爱国主义题材,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认识,巩固学生对祖国的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要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就要注重中学历史课程教育中的本土化教育,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进行培养。新世纪,中国迎来了新发展,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中学生的观念意识发生了改变。特别是中学生好奇心强,判断力较弱,难以抵挡不健康思想的诱惑。充分利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途径,对于提高中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提高爱国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中学历史教育中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以升华

一个国家要保持民族特性,要对历史成就以见证,就要认识历史,从历史中解读。在历史中所含有爱国主义教育因素,体现为先烈们的感人事迹,体现为从民族独立到国家富强所蕴含的能量,可以将人们的爱国热情激发起来。在中国的历史中,有多少仁人志士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贡献,他们为了维护民族的尊严,不屈不挠地与反动势力斗争。学习中国历史,可以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这些革命先驱洒下了鲜血而铸成的。通过对中国历史内容的生动讲解,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升华。

(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以形成社会责任感

中国历史教育中,向来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研究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状态,对于中国民族运动以深刻理解,从而将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起来。近些年来,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纳入到中学历史教育中,其目标就是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对于中国国情以深入了解,在激发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之外,还会承担起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责任,以逐步形成社会责任感。

二、中学历史教育中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偏失

在中学历史教育实践中,所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更为注重观点和立场,却疏于与历史的事实之间建立内在联系,结果导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爱国,不知道为什么爱国。由于没有丰富的历史内容支撑,导致正确的观点缺乏理性的支撑。关于历史教育的观点,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对于孩子进行正面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些社会不良现象,诸如游手好闲、侵吞财产、过寄生的日子等等,只会使孩子的心灵扭曲;试图对孩子的生存环境以无菌的粉饰,只能够在孩子的思想教育上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历史教育是运用真实的历史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的情感会经过对历史所产生的认知而端正自己,如果仅仅用虚假高尚加以掩盖,只能够将学生引向卑劣品行。正所谓“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初中学生对于社会现象的判断是模糊的,但是具有理性的思维能力。要引导学生将爱国情怀树立起来,就要对于祖国的真实情况坦率地讲述,而无需渲染,对学生以正面教育,不必回避历史问题。针对于质疑的问题,历史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以使学生对于爱国主义教育以深入认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刻意的粉饰为了会达到良好的爱国教育效果,而讲真话、办实事,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才谈得上是真正的爱国。

三、针对中学历史教育中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问题的改进对策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应实施本土化爱国情感教育

新世纪经济快速发展,中学历史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所发挥的作用已经获得认可。现代的中国摆脱了经济落后的局面,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在观念意识上,也要追赶时代,而不可以落伍。中国文化伴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渐被世界所关注,那么,对中学生实施爱国情感教育,就要注重本土化。中国是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都具有各自的文化特点。历史教育的一项责任是要促进国家统一。如果按照书本上的内容仅仅是机械地讲授,学生被动地听讲,很难令学生产生爱国情怀。运用本土化教学方式,从学校所在本地区民族将其,逐渐向全国各地延伸,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将历史电影的情节纳入其中,与历史教材比较教学,帮助学生辨别历史的真实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判断力。然后,将民族融合的历史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其中穿插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这种以点覆盖到面的教育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对于祖国大家庭产生情感。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应更为凸出和平时代的典范

爱国主义属于是历史范畴,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是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责任。传统的中学历史教育内容中,更为突出革命先烈的战斗豪情,但是,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对于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定位就应该有所不同。新世纪,中国正处于和平时期,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如果在中国历史教育中仍然突出战争年代有识之士的爱国主义情怀,就显得不相适宜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学历史教育应更为突出参与建设中国、推动中国发展科学家、技术专家等等,赞扬他们高尚的爱国热情。将爱国主义与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和平时代建立紧密相连,可以引导中学生将爱国主义情怀落实到点滴生活中,避免行为脱轨现象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处于价值观确立的关键阶段。运用中学历史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可以帮助中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树立自信心。面对中学历史教育中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所出现的偏失,应根据教育实际实施必要的调整,以促进中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1]骆小玲.将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课堂中进行到底——谈八年级《抗日救亡运动》一课的爱国主义教育[J].文科爱好者,2010(03).

[2]谭静雅.巧用方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爱国主义意识[J].科教导刊,2010(01).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中学生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