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尤溪九阜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调查分析

2015-02-27潘世华

中国林副特产 2015年5期
关键词:尤溪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

潘世华

(福建省尤溪国有林场,福建尤溪365100)

福建省尤溪九阜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调查分析

潘世华

(福建省尤溪国有林场,福建尤溪365100)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有利也有弊,如何化弊为利,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得到可持续发展,是自然保护区共同面临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通过对尤溪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现状进行系统调查和论述,分析研究了九阜山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对区内生物多样性影响,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开发尤溪九阜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保育对策。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生物多样性;调查分析

1 概况

九阜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尤溪县西南部,戴云山脉北段西侧,是福建省地理区域的中心腹地。地理坐标: 26°03′37″~26°06′59″ N, 118°01′58″~118°07′16″ E,东西长6.5 km,南北宽6.0 km,总面积2372.3 hm2。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九阜山自然保护区地势南高北低,主峰海拔1222.4m,最低海拔200m,相对高差1022m。区内气候属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型,水热条件优越,年平均温度为18.9℃,最热7月平均温度为24.3~28.8℃,冬无严寒,盛夏如春。由于九阜山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特殊,处于八闽风景旅游网络的中心,东毗福州的鼓山、福清的石竹山,南连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及德化戴云山,西邻泰宁金湖,北通武夷山。福银高速公路从尤溪境内通过,距自然保护区仅36km。已建成的向莆铁路、在建的沙厦高速公路、正在规划的尤莆、湄渝高速公路和已开通的省道206线均沿保护区边界5~10km外经过,缩短了与福州、厦门、泉州等沿海城市和省外乃自台湾的时空距离,为九阜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优越条件,是集观光休养、生态旅游、科普教育和休闲创作的理想处所,生态旅游开发价值极大。

2 生物多样性调查

通过收集参考九阜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总体规划以及当地生态系统和物种分布的有关资料等,采用《生物多样性调查规范》、《植物调查技术规程》、《动物调查技术规程》等有关调查方法,结合实地踏勘调查,以获取第一手调查资料。

2.1 植被与植物资源现状

九阜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6.5%,自然植被类型十分丰富,植被保存完整,共有8个植被型36个群系85个群丛。有维管束植物171科547属1104种(含变种),其中蕨类植物34科56属112种,裸子植物7科8属10种,被子植物130科483属982种,详见附表。

九阜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类群统计

九阜山自然保护区属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var.mairei)、水松(Glyptostrobuspensilis)等2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植物有闽楠(Phoebebournei)、花榈木(Ormosiahenryi)、凹叶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e)、红豆树(Ormosiahosiei)、香樟(Cinnamomumcamphora)等10种。此外,还有福建省重点保护和其他主要珍稀植物黑锥(Castanopsisnigrescens)、福建青冈(Cyclobalanopsischungii)、沉水樟(Cinnamomummicranthum)、八瓣糙果茶(Camelliaoctopetala)、观光木(Tsoongiodendronodorum)、银钟花(Halesiamacgregorii)等9种。

植物区系成份属于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中国东部湿润森林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闽中、闽东戴云山—鹫峰山北部常绿槠类林小区。区系组成复杂,植被类型多样,地带性植被为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树种组成上大多是共优群落,单优群落少,典型群落为米槠林(Form.Castanopsiscarlesii)、甜槠林(Form.Castanopsiseyrei)、臀形果林(Form.PygeumtopengiiMerr)、猴头杜鹃林(Form.RhododendronsimiarumHance)。

2.2 野生动物与物种资源现状

九阜山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相当丰富。经调查,野生动物共计10纲44目240科1144种,其中兽纲7目16科33种,鸟纲11目31科206种,爬行纲2目6科26种,两栖纲1目4科14种,昆虫纲15目152科805种,鱼纲3目11科18种,无脊椎动物4纲4目20科42种(不包括昆虫纲)。国家Ⅰ级保护的动物有蟒蛇(Pythonmolurus)、黄腹角雉(Tragopancaboti)、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ellioti)、金钱豹(Pantherapardus)、云豹(Neofelisnebulosa)和黑麂(Muntiacuscrinifrons)等6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虎纹蛙(Tigerfrog)、花田鸡(Coturnicopsexquisitus)、褐翅鸦鹃(PolophilussinensisStephens)、猕猴(Macaca)、穿山甲(Manis)、白鹇(Lophuranycthemera)、苏门羚(Lophuranycthemera)等56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简称“三有”动物)156种,中国与日本两国政府协定保护候鸟9种,中国与澳大利亚两国政府协定保护候鸟5种。CITES附录有33种,其中附录Ⅰ有10种,附录Ⅱ有28种,附录Ⅲ有5种。福建省重点保护动物有19种。

动物区系属于东洋界中印亚界的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闽山区地带内山区亚带与外山区亚带过渡地带,呈现出复杂渗透现象,含较多的古老物种,与周围各区有广泛联系。

2.3 野生菌类资源现状

九阜山自然保护区有广袤的天然森林植被,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大型真菌的生长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已初步查明,有大型真菌14科33种。

3 生态旅游开发对区内生物多样性影响分析

根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自然保护区旅游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后发现,目前44%的自然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12%自然保护区出现水污染;11%的自然保护区有噪音污染;3%的自然保护区有空气污染。九阜山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也不例外,主要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对植物群落影响

九阜山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主要是引起植物群落面积损失和被分割;施工期、营运期粉尘和废气,对区内分布的植物群落和关键物种稳定性、群落结构、繁衍生境受到一定的影响。

3.2 对动物种群影响

九阜山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施工期所产生的粉尘、噪音等人为活动,以及施工期、营运期生产和生活废弃物等,一些野生动物被迫放弃原栖息地,降低取食时间、放弃现行生长环境、改变生理指标、损耗过多能量、产生压力反应等,使得基因无法正常交流。特别是鸟类在处于繁殖期对干扰的反应更为敏感,会引起亲鸟弃巢,影响孵化以及幼雏、卵的存活。所以,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对野生动物影响最大。

3.3 对水生物种影响

九阜山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挖填土工程中散落溪流的泥沙、碎石屑,以及生活垃圾会形成许多悬浮微粒而改变了原水环境,导致水生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饵料生物量减少,原生鱼类的生存、生长和繁衍条件受到一定的影响。

3.4 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

九阜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活动以来,对水、土、大气等环境质量的影响主要有:

3.4.1 废水。高浊度废水和生活污水。

3.4.2 噪音。机械作业、交通工具、游客喧嚣、高音啦叭等。

3.4.3 废气。施工机械、机动车尾气和游客呼吸所产生的CO2以及到寺庙烧香产生的烟尘等。

3.4.4 固体废弃物。弃土、弃渣和生活垃圾。

4 保育对策

针对九阜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以来存在的上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问题,为保护和培育生态环境,使尤溪九阜山自然保护区为当地持续发挥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作用,提出如下保育对策。

4.1 科学规划,严格依法依规开发

《尤溪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尤溪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是经有关专家学者充分调查论证的科学蓝本,要严格执行规划先行、保护优先的原则,所有在自然保护区内的景点建设都必须依法依规在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

4.2 跟踪监测,及时环境影响评价

监测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耳目,要有针对性地对九阜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动植物资源、生态环境、地质、土壤、水质、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水文状况以及朱源里自然村的社区发展情况等进行跟踪监测,及时掌握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动态,掌握重点保护动植物资源的种类、数量、消长、分布规律、生活习性与生态习性。监测结果要及时进行综合评价,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4.3 加强宣教,发挥科普教育作用

九阜山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要根据实际统筹规划各主要珍稀动植物、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等景物(景点)介绍牌、解说牌以及警示关怀、忠告牌等宣传性标牌设置。在朱源里结合检查哨卡建设,建立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内设标本馆,收集、展示动物、植物标本,利用高科技手段展示自然保护区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环境,以及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这样通过解说、展示、互动、发放宣传手册或导游介绍等多种途径对公众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以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保护环境成为大家的一种自觉行为。

4.4 突出重点,杜绝森林火灾发生

森林防火安全是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九阜山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对森林防火安全主要是: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防火瞭望塔、视频监控等;二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火安全意识;三要健全组织组织,落实森林防火安全责任承包制;四要强化检查制度,把经常性的防火安全检查和季节性的检查及重大节日的防火安全检查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好检查记录,对发现的不安全因素和重大隐患,要明确责任,及时整改。

4.5 采取措施,适时管控游客容量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展生态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样势必增加对区内新景区景点开发;同时区内的奇花异草、中草药材、土特产品、野生动物等都会成为旅游商品。所以九阜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要严格控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严格按总体规划限制在生态承载力范围内;同时对承载游客量也要通过科学的计算,将各景点的游客量控制在其生态容量的30%~50%以内。

4.6 合理按排,要避开生态敏感期

自然保护区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不仅生物多样性丰富,而且风景优美,是一个区域内的精华所在,对生态旅游者产生着巨大的吸引力,同样也是各物种繁衍栖息地。所以在九阜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还应控制旅游时间,要避开生态敏感期,如植物的发芽开花期、野生动物的交配繁殖期和迁徙期等,以便各物种的基因交流。

5 小结与讨论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发生态旅游既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干扰,有利也有弊。有利是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收益能为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创造经济条件,公众通过身临其境的生态教育,能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自觉行为;有弊是伴随生态旅游开发而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退化、基础设施建设对保护对象的破坏、与生态环境不协调和一些游客不文明举止行为等一系列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所以九阜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必须在严格依法依规保护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以及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进行。只有在有效发挥生态旅游开发对自然保护区健康积极作用,才能促进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实现人类利用自然、保护自然,达到保护与发展和谐统一、人与自然和睦共处探索做示范。

[1]林盛坚.尤溪九阜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初探[J].福建林业,2009(5).

[2]林盛坚.福建尤溪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植被类型调查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3(4).

[3]魏开炬,詹祖仁,蒋宗好,等.福建省尤溪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纤维植物资源调查[J].中国林副特产,2014(6):74-80.

[4]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8.

[5]孙根年.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业的开发[J].国土开发与整治,1994(4).

[6]包杉杉.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0.

[7]翁锦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行性及风险分析[J].绿色科技,2013(7).

[8]肖扬.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8(12).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Ecotourism on the Biodiversity of Jiufu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Pan Shihua

(The state-owned forest farm of Youxi, Youxi, Fujian 365100)

There ar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o carry out ecotourism activity in natural protection area. How to do harm to benefit, to exploit it under the protection and mainta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difficult problems faced for all natural protection area and urgently need to be resolved.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hrough the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and discussion on the biodiversity status quo in the Jiufu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analysis of the ecotourism impact on the biodiversity of the protection area, put forward the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under the premise of protecting biological diversity.

Nature Reserve; Ecotourism; Biodiversity;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2015-07-17

潘世华(1972-),男,林业工程师,长期从事国有林经营管理和资源培育等工作,E-mail:psh13850882701@163.com。

S759.92

A

DOI.:10.13268/j.cnki.fbsic.2015.05.032

猜你喜欢

尤溪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
责任育人育有责任感的人
——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责任特色德育简介二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尤溪三景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闽中有尤溪 岁寒出金柑
尤溪:以控费红利换改革成效
钱塘江源头新建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