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学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

2015-02-26马丛祥

甘肃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设疑成功一题多解

马丛祥

【关键词】 数学教学;兴趣;设疑;一题多解;成功;竞赛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109—01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其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疑是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在知与不知的矛盾面前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恰当的质疑问难,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以高中数学选修教材“圆锥曲线”这一章的教学为例,教学“椭圆”,这节课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问题1: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一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动点)画出的轨迹是什么?

问题2: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将会是什么曲线?

问题3:你能说出这一过程中移动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吗?

问题4:这个条件与圆满足的几何条件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这个环节的系列问题力图通过问题探究发现并形成椭圆的定义,由学生熟悉的圆的定义出发去探讨动点的变化规律:椭圆上的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为定值。由学生观察并概括,教师补充,整理成定义。这样,为接下来根据椭圆的定义、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探究椭圆的几何性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巧用一题多解的训练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题多解,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不同方位,运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解答同一道数学问题。教学中适当地运用一题多解的训练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发现和创造的强烈欲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刻理解。

例 已知x、y≥0且x+y=1,求x2+y2的取值范围。

分析:解答此题的方法比较多,下面给出几种常见的思想方法,以作示例。

解法一:(函数思想)由x+y=1得y=1-x,则x2+y2= x2+(1-x)2=2x2-2x+1=2(x-■)2+■

由于x∈[0,1],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知:当x=■时,x2+y2取最小值;当x=0或1时,x2+y2取最大值1。

评注:函数思想是中学阶段基本的数学思想之一。对于二元或多元函数的最值问题,往往是通过变量替换转化为一元函数来解决,这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解法二:(三角换元思想)由于x+y=1,x、y≥0,则可设x=cos2θ,y=sin2θ,其中θ∈[0,2?仔]

则x2+y2= cos4θ+sin4θ=(cos2θ+sin2θ)2-2cos2θsin2θ

=1-■sin22θ=■

于是,当cos4θ=1时,x2+y2取最大值;

当cos4θ=-1时,x2+y2取最小值。

评注: 三角换元思想也是高中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通过三角换元就将问题转化为三角恒等式变形后来解决,而三角恒等变形却有着一系列的三角公式,所以运用三角换元解决某些问题往往比较方便。

三、开展竞赛,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后会无比的快乐和自豪,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迈进,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进来,进而巩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知道各行各业中数学的广泛应用和重要作用,适当地开展竞赛也可以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但竞赛要适量,把握好难度。过于频繁的竞赛不但会失去激励的作用,反而会制造紧张的气氛,加重学习负担,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过难的竞赛会使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常因竞赛失败而丧失学习信心。因此,为了使竞赛能对大多数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必须应注意竞赛要适量,难度要适中,使不同学生在竞赛中都有获胜的机会。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设疑成功一题多解
谈中学生的人生成功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浅探
一题多解的教学问题分析
于“平常”处设问,在“无疑”中生疑
告诉孩子并非“成功”才是幸福
高中数学“一题多解”的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