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摭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2015-02-26刘新有

甘肃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提高数学教学

刘新有

【关键词】 数学教学;计算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102—01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也会有直接影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做计算题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笔者是这么做的:一二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采用比一比、拼一拼的竞赛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然还可以限时计算,自制计算卡片等。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大胆尝试,丰富练习形式,就可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变 “要我算”为“我要算”。

二、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揭示规律

计算教学不是单纯算,还要让学生弄清算理,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在计算时才能懂得计算的道理,明白计算的方法。

(一)在动手操作中揭示算理

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充分发挥动手操作的作用,在形象思维和抽象的教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如,在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借助小棒一起来学习。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得出“凑十法”,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打下基础。

(二)在演示与展示中明确算理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需要演示来支撑抽象思维,因此计算教学中演示与展示是必不可少的。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时,教师可以用教具演示。从实物的演示及教师的板演中,学生深刻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用竖式怎么表示。

(三)在类比中同化算理

任何新知识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拓展延伸的过程。计算教学也是如此。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

三、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笔者坚持做到:“节节有口算,天天练口算”,使学生逐步达到熟练。比如,授新课前,坚持用3~5分钟时间进行基本的口算训练。这种课堂口算训练形式,要求学生合理选择算法,在短时间内正确地计算出结果。这种训练要有的放矢,有计划、有安排。另外笔者还争取家长的配合,督促学生在家中练习。实践证明,只有平时把这项工作坚持下来,必会真正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四、激励性的评价方式

学数学是一个由不会到会、由一般理解到能掌握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面对这种现状,教师必须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有效运用激励性评价可以使优等生更上一层楼,使“学困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笔者是这样做的:当平时不敢发言、计算有困难的学生算对一道题时,及时奖励一枚“计算小能手”的印章;当学生能说出不同计算方法时奖励一枚“爱动脑”的小印章;学生集够10枚小印章可以换取一封表扬信。

总之,课堂上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进而增强学生计算的信心。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必须重视低年级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第一,仔细抄对题目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认真抄写题目,看清数字、运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抄完题目后及时核对一遍。第二,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第三,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计算出现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书写马虎、不够规范。因此,要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师必须督促学生做到:把数字写端正、写清楚,书写格式要规范。如列竖式进行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第四,培养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严格进行要求,提倡用估算对答案进行检验。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提高数学教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