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四法”

2015-02-26王艳君

甘肃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四法教师素养兴趣

王艳君

【关键词】 小学语文;兴趣;教师素养;

问题;评价;竞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096—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而且学得轻松有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主动、积极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下面,笔者结合教育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提高教师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门知识面广、包罗万象的学科,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才能在教学时得心应手,让学生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掌握教学基本功、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并把这些知识适时带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的“惑”。因而,教师要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总之,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与时俱进,不断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

二、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加以引导、点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把学生的思维迅速带进课堂,特别在上课开始,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为了使生活富裕的学生体会到小女孩的悲惨生活,教师可设计问题:“你擦过火柴吗?你打开空调取暖时会经过一番思考吗?”再引导学生谈:“小女孩敢像我们一样随便擦燃火柴吗?”经过层层设疑,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由此可见,教学语言的启发性不是简单的发问,而应是一串精心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一个一个的悬念,将学生引入“困而学之,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善用评价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肯定和赞扬,要巧妙运用评价方式和评价语,使学生受到鼓舞,继而对学习产生持续的兴趣。

1.语言激励。由于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所以课上经常做小动作,如果教师批评他,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而且会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相反,如果教师以表扬某个同学的方式来提醒那个学生,其他学生会做得更好。

2.体态激励。小学生把教师视为权威,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当学生有了点滴进步时,教师不妨送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竖起的拇指,一个赞许的眼神,这样的效果远远大于教师的严厉批评。因此,教师应多用肢体语言来激励学生,让学生知道教师时刻关心他、鼓励他。

3.批语激励。除了在课堂上评价学生外,教师还应利用鼓励和赞美的语言评价学生。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促使学生提高学习语文兴趣。

四、引入竞赛机制,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好胜心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利用课堂表演、小组比赛、识字比赛等多种形式,给学生展示的机会。1.识字比赛。如,开火车接龙、分组抢答、组词比赛、写字比赛等,使学生在趣味盎然中学习、巩固生字新词。2.自读赛答。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学课文,然后比赛谁答得多,答得好,这种方法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班里坚持实行小组竞赛机制,哪个小组在课堂上表现好,就给这个组一面小红旗。此举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总之,语文学习兴趣为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学生爱学、乐学语文。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四法教师素养兴趣
优选雏鸡四法
体育课引“趣”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