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5-02-26杨玲霞

甘肃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提高数学教学

杨玲霞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学效率;提高;

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091—01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数学教师没有领会新的教学理念,以完成教学目标为数学目的。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责任,更不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根本无法对自己进行清晰、明确的自我评价。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2.不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忽略教学活动的设计,数学教学单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不喜欢上数学课,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忽略教学方法的选择、数学活动的设计,数学课上教师不是重复概念、定理,就是模仿训练,使得数学教学走入了“死胡同”。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1.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把握新课程的相关理念、方法和策略。新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场巨大变革,它要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实现转型,努力建立新型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这样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观念的转变成为首当其冲的事情。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接受、认同和把握需要一个过程,从接受到转变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又需要一个过程。同时,新课程的有关理念和方法在课程改革实践中还有一个不断接受检验的过程。所有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把握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对新课标的领悟力,真正领会新课改提倡的教学理念,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 例如,教学“千米的认识”,这节课的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获得1千米的感性认识,有真实的体验,笔者将学生带到了学校操场,并告诉沿着操场跑一圈是200米,那么我们在上面走5圈就是1千米。然后要求学生在操场上匀速步行5圈,笔者在一旁计时,大多数学生用了15分钟左右。于是,笔者因势利导:“照这样的速度,你从学校门口出发,15分钟可以走到哪里?”凭借生活经验,学生纷纷议论起来,结果得出了10多种1千米的生活经验。这样教学,学生对1千米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从而一举突破了教学难点。

3. 注重课后教学反思。课堂教学中包括“教”与“学”两方面,因此,反思也包括这两个方面。反思“教”:它包括总结本课“亮点”、成功的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越来越新、越来越有效,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会逐渐提高。另外,还要查找不足之处,探索对应策略。面对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教师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的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反思“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并记录下来。这些东西是我们宝贵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通过对学生“学”的反思,能使教师进一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提高数学教学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