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额环境下学生参与意识缺失的成因及对策

2015-02-26刘秀珍

甘肃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参与意识大班额缺失

刘秀珍

【关键词】 大班额;学生;参与意识;缺失;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087—01

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区学校的学生迅速增多,普遍出现了大班额甚至超大班额的情况。在 大班额环境下,由于学生参与意识缺少,给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思考并积极参与创设高效课堂,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发展”的目标要求呢?这就使提高学生参与意识的问题成为每位教师关注的焦点。

一、参与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1.以自我为中心,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整个家庭的核心,父母和长辈过分的爱护,将爱和期望转化为替代和溺爱,使得一部分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固执自私,不愿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想法,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学内容充耳不闻,课堂活动消极怠工。再加之低年级很多教师对“倾听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缺少有计划、有系统的加强和指导,也导致了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2.课堂互动方式单一,学生游离课外。新课改以来,虽然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师问生答,一问一答”这种借学生之口进行灌输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的。在大班额教学的有限时间内,这种“一对一”、“打乒乓式”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生想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少之又少,优等生成为交流的“主角”,很大一部分学生因得不到教师的关注,缺少课堂交流和活动的机会而游离于课堂之外,使得他们的注意力外移。

3.忽视个体差异和发展,学生“人云亦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多地看到:当出现知识含量较少,思维单一,容易回答的问题时,教师会“照顾”基础差的学生;当遇到知识含量大、难度高的问题时,教师将会选择优等生以得到完美的答案,并通过追问将思维引向深入;但对此问题是否全体学生都理解了,尤其是一些思维比较缓慢的学生有没有明白,教师却常常忽视,不放在心上。久而久之,会形成“尖子生跟着老师走,中等生被尖子生的思维左右,后进生不知如何是好”的局面,导致大部分学生不愿多思,中差学生不会深思,只好“人云亦云”,跟上别人“捕风捉影”。久而久之,两极分化愈演愈烈。

二、对策

1.指导学生有效倾听,培养参与意识。

(1)听算听写训练。听算训练以口算为主,学生全员参与,教师口头读题,学生只在听算本上记得数,然后同桌评判。听算听写训练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可以以思促听。

(2)听说训练。课堂中的数学故事、数学情境,要求学生听后说出重要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可以以记促听。(3)听后评价训练。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后,他的同伴要对其回答予以评价,并可以结合问题继续对其余同伴提问,接下来再回答,再评价。这种“回答评价”的教学方式,可以以评促听,激发兴趣,活跃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2.恰当选取教学素材,激发参与意识。

(1)选取学生亲近的素材。如,一年级《找规律》新课导入,教师出示一个宝盒,告诉小朋友宝盒里有同学们喜欢吃的苹果和桃子,先出示1个苹果(苹果和桃子是串起来的),让学生猜下一个是什么?学生有的认为是苹果,有的认为是桃子,结果又显示出一个苹果,接着猜下一个又是什么?后来学生们发现是2个苹果1个桃子排列的,一猜一个准。老师问:为什么后面的结果都能猜对呢?学生回答:它们的排列有规律。这一素材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让学生理解了“规律”的含义。

(2)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如,《质数·合数》,把学生熟悉的学号作为研究对象,先写出自己学号所有的因数,再6人一组观察各个学号因数的个数,根据因数的个数分类,归纳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这样一来,抽象的概念,用自己的学号就轻松解决了。

3.增加生生互动,提高参与意识。

(1)角色换位。教师回到学生之中,把讲台交给学生。台上学生讲,台下学生听;台上学生问,台下学生答。最后,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和补充。

(2)同桌互动。同桌三人分不同层次成立三人异质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分享,出现的疑问向同桌询问,遇到的困难请同桌帮忙,出现的错误请同桌纠错。

(3)小组互动。教师要对组内成员合理分工,采用小组内各个角色定期轮换,也可组内再组成一对一互助组,代表小组发言的学生最好是小组内最后学会的那名学生。

4.重视学生差异和发展,深化参与意识。

(1)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要做到机会均等,对于那些“慢半拍”的学生,教师不宜操之过急,要有耐心和爱心,给他们思考的时间,有意识地肯定他们回答问题的合理成分,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

(2)在课堂练习中,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和探讨,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及时的关心和帮助,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改正。

(3)在设计作业时,要分层设计,不作统一要求。要根据学生差异,考虑作业的层次性,设置A、B、C三种不同难度的作业,面向“好、中、差”分层布置,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和“辅差”。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参与意识大班额缺失
大班额背景下幼儿户外活动有效评价之我见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大班额“瘦身”良方何在
大班额“瘦身”良方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