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15-02-26于眉

甘肃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渗透德育

于眉

【关键词】 音乐教学;德育;渗透;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075—01

新课标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注重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学生在情操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一、增强德育意识,充分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歌曲教学中

教师应树立牢固的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尤其对于歌曲教学,教师可以以其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让音乐课堂不仅成为提高学生演唱能力的阵地,更成为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生活态度的主途径。如,《卖报歌》是一首三十年代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除了让学生了解曲作者聂耳是一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为革命创作了许多进步的音乐作品外,更应该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学生通过对歌曲的学习,知道了这首歌曲深刻描述了旧社会报童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对未来光明生活的渴望。通过今昔生活的对比,从而教育学生要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学习机会,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

二、把握音乐要素,寓德育于欣赏教学之中

欣赏教学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感知及联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对作品形成一种全身心的审美体验的活动。教师应紧紧抓住乐(歌)曲的旋律、节奏、音色等要素塑造音乐形象,引导学生进入乐(歌)曲的意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美妙的音乐海洋里。优秀的音乐作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还能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文化的自豪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歌曲《游子吟》是一首对母爱的赞歌,堪称千古绝唱。学生在听赏时仿佛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在灯下正为远在他乡的儿子缝制衣裳的场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歌词朴素自然,亲切感人,既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无巧琢雕饰,更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听者的心弦,催人泪下。通过欣赏,使学生懂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进而教育学生要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三、渗透情感因素,寓德育于艺术活动之中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那么课外活动则是育人的广阔天地。音乐第二课堂能满足学生好动、爱美的需求,他们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如,鼓乐队、合唱队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以及严守纪律的良好品质。因此,在鼓乐队的训练中,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去感受整体声音协调性及和声效果所带来的美感,让学生感受整体的凝聚力,认识到自己是整体中的一员;并经常通过对比提高学生的鉴赏力;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获得美的声音。通过刻苦努力的训练,使学生知道美的声音是经过不懈努力换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四、率先垂范,寓德育于教师的自身形象之中

教师的人格在学生品德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人,音乐教师就必须具有高尚的情操、远大的理想、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正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会时刻影响着学生。特别是教师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对学生的一生都将产生影响。因此,音乐教师在各方面都要率先垂范,用自身良好的形象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真正做到以情动人、以爱育人、以德育德,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德育渗透的实效。

总之,“学艺先学做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恰当处理好教育与教学的关系,并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获得良好的教育。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渗透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