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学如何发掘学生的艺术天赋

2015-02-26王道斌

甘肃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创造能力激发美术教学

王道斌

【关键词】 美术教学;艺术天赋;兴趣;激发;创造能力;

发掘;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069—01

学生是天生的艺术家,美术课堂上流动的线条,缤纷的色彩,都可让他们随心所欲地发挥出创造力和想象力。每个学生在美术学习的领域里,“天赋”各不相同。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艺术天赋”不是很明显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的激发和引导。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例谈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在美术课上,任何一个学生艺术创造的产物都具有存在的价值。只有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作自信。一些天赋还没展现的学生身上会表现出胆怯、倦怠、兴趣狭窄等问题,这需要教师的关注,更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并充分发挥他们的闪光点,以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成长。这既是进行美术教育的灵魂所在,也是美术教育的成功所在。如,在课堂上可让学生通过观察捕捉形的特征,发现有趣的细节;要求学生表现的绘画内容生动、富于美感,可不要求形的准确以及比例、透视的正确等。

儿童美术创作本身并不存在难易问题,关键是所表现的题材儿童是否感兴趣。例如,在线描课上,可让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手枪、汽车、机器人、洋娃娃、花卉、小动物等,教师再用讲故事、儿歌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对蔬菜、植物、人物、玩具的直观认识;或者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画出富有感情的线条,如“奔放的线条”、“刚强有力的线条”、“平静的线条”、“潇洒的线条”、“烦躁的线条”……学生都会兴趣盎然。在充满个性的教学氛围中,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二、创建民主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学生发展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环境。因此,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宽松的环境,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发掘学生的艺术天赋。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能力。

例如,在讲授美术课“恐龙世界”时,我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让学生模仿恐龙的动作、学习恐龙的叫声,或给他们介绍恐龙的知识及恐龙的故事等。在作业阶段,一些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天赋”让人惊异,他们的作品虽然在造型上相比有差异,但就创作的自由度和表现力上都很能感染每一个欣赏者。

三、重视创新能力培养,有效形成知能转化

在美术课堂上引导学生展现自己的“天赋”,实际上就是在美术活动中重视表现艺术的价值,让学生可以大胆地表现自己的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如,在美术教学中,我会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会引领学生通过赏、说、画、做、思、评等美术体验活动,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美术活动之中,体验其中的喜、怒、哀、乐,深入感悟所学内容,从而在积极的发现中自主建构新知,成为课程的主人。

在教学“生命的甘露”这一课时,我将上课时间放在下雨天,为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雨中的情景充满了表现的欲望,主动、积极地把雨中的感受画了下来。从学生的作品来看,他们对“人在雨中的情景”、“雨中的景物”等情形表现得很形象、很生动,超出了我的想象。

四、合理利用评价机制,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艺术天赋”

合理的评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让学生迸发出更多智慧的火花,但评价要把握好尺度,要能把它作为衡量好差的一个重要标准。为探索美术作业的有效评价途径,可以把评价职责落实在师生双方。评价要鼓励探索与创新,杜绝平淡与重复,要重视个性的培养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在学生参与评价时,教师要与其达成共识,因人而异。不管是哪个学生,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评价标准要侧重于是否有创造性与个性,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详细描绘、是否有一定的想象和个性成分等,可允许学生反复尝试,在作业讲评后再修改,让学生逐步获得成功。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创造能力激发美术教学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