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2015-02-26张德文

甘肃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编写导学案物理教学

张德文

【关键词】 物理教学;网络;导学案;编写;

自学;引导;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062—01

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不能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无法为学生提供开放的网络学习平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如今,人类已经进入一个网络普及的快速发展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网络为载体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便成为切合时代主旋律的热门话题之一。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网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利用网络编写引导性材料

“先行组织者”的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在学生学习新知前,如果设计一个先于学习材料之前的引导性材料,有利于学生在新旧知识间架起一座联系的桥梁。因此,教学时,教师可利用网络技术先编写一个引导性材料,比如一段对话、一段视频或一个实验等,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光的直线传播”这一内容时,考虑到学生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结论比较陌生和抽象,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影子是有认识的,所以笔者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先阅读一个引导课件——日食、月食是如何形成的动画课件。通过这一自学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网络引导学生自学

首先,以网络引导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一方面可借助导学案的引导、阅读课本,大概了解基本知识概念;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浏览更多与知识点相关的资料,以增加对新知识的感性认识。

其次,利用网络选择学习资料。教师可以事先将整理好的图片、视频等引导性资料上传到学校网站或其他学习网站。学生通过打开网站,就能找到学习资源,再根据导学案预设的引导问题,实现自学和独立思考。

例如,教学“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笔者给学生展示网络上搜集的课件资料: 1912年秋天,远洋巨轮“奥林匹克”号与铁甲巡洋舰“豪克”号相撞的模拟动画。然后提出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次的意外?这样引入,调动起了学生高涨的探究热情。之后用课件展示两张纸中间吹气的情形,让学生猜测:这两张纸会怎样运动呢?这样,学生根据屏幕的引导,用两张纸独自做实验。之后让学生根据课件的提示先后完成用漏斗吹乒乓球实验、吹硬币实验、用吸管向两支点燃蜡烛的火焰中间吹气实验。随着每个实验的成功完成,学生强烈地想知道为什么,此时学习“压强与流速关系”已成了学生的内在需求。

三、利用网络引导学生探究展示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网上互动平台,把自己或本小组的探究成果直接展示到网络平台上。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探究情况、知识掌握程度,还可以知道学生对哪些知识的理解还存在问题,需要自己点拨,从而实现探究效率的提升。

例如,教学“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学生小组讨论之后,各小组在网络互动平台上交流实验现象以及得到结论的规律。教师从中引导学生补充、归纳、总结后,课件出示:列车安全线、汽车高速驶过后尘土飞扬、诗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诗句、非洲草原犬鼠洞穴分布图、飞机起飞、跑车的尾翼、足球的“香蕉”球等。让各小组讨论分析、逐一讲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以网络引领物理课堂教学改革,能够有效解决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通过引导性材料有效引领学生自学、合作、探究,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编写导学案物理教学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五年一贯制大专阶段二外日语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