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5-02-26岳春燕

甘肃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数学课堂教学

岳春燕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解

题思路;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052—01

初中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善于引导、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只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运用各种方法,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必然会有收获。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设计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前提

1.课前准备具有目标意识。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备课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应该把握教材,联系学生实际,重点、难点心中有数,教学设计抓住思维主线,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

2.新授知识具有突破意识。

(1)基础性练习。作为新课引入,或新课直观练习,它的设计应生动、有趣,吸引学生。例如,我们在学圆和圆位置关系时,同学们从生活中各种圆的关系入手,再结合老师演示圆关系,自己动手操作观察两圆位置关系,两圆半径和圆心距之间的关系,总结公式,举例判断,很快就掌握了这一节内容。

(2)针对性练习。新知识传授后,对重点、难点进行针对性训练,围绕突破难点作文章。例如,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后,学生常忘记公式中2ab,就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让学生判断,加深印象。

(3)操作性练习。对于实践性练习,不要让教师操作代替了学生操作,例如,镶嵌、测量等内容,通过实践,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形象思维。

(4)口述性练习。学定理、公式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口述或用图形表述,以提高识图及运用定理的能力,逐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二、解题思路的指导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关键

1.注重基础,培养技能。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永远得不到提高。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好概念、定理。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定理的内涵和外延并能够熟练应用,为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打下基础。其次,在例题证明中要把解题思路与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不仅让学生知道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个解题思路的发现过程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教师讲解自己的寻找过程,启发学生完成。

2.注重方法,熟练应用。要让学生乐于思维,必须在数学练习中,让学生认真审题,细致观察,挖掘出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两种分析方法。对一个数学题,首先能判断它属于哪个范围内的题目,涉及到哪些概念定理或计算公式,在解题过程中尽量使用数学语言,注意数学符号运用。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主要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及常用辅助线作法等。如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这些方法,将会对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思维能力也在这些训练中不知不觉地得以培养。

3.题型多样,强化思维。创造思维要求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强化训练。主要方法有开放型练习、猜想型练习、实际应用型练习、一题多解型练习等。

数学开放型题型是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决策略多样化的题目。由于它具有传统封闭型题型的不同特点。因此,在数学中有其独特的功能,数学开放题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合作交流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

猜想题型也是训练思维能力的好题型。这类题型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使学生的直觉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教师要善于启发,积极指导,热情鼓励学生积极猜想,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

一题多解题型是扩张学生思维的最佳题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数学题有多种解法,因此在解完一道题后应思索探求,是否还有其他解法,哪种解法更简洁更巧妙,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不断创新意识,防止思维形成定势。

三、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

培养学习兴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数学课中对铺垫教学要巧安排,使学生产生接受知识的兴趣。二是巧设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是讲授新课时,应注重语言趣味性,教学方法灵活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四是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调动学生积极性。五是创设耐人寻味的结束语、板书设计和作业的趣味性等。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数学课堂教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