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学生情商的培养

2015-02-26高国君蔡友芬

甘肃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情商教育语文教学课堂教学

高国君+蔡友芬

【关键词】 语文教学;情商教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046—02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个体的重要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非常关键的品质因素,是决定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程里有着丰富的EQ元素,是对学生进行EQ培养的宝贵资源。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给他的学生编辑了一本语文教材——《诗经》,开启了情感教育的先河。他认为,诗可以兴、可以发,并且认为人生成于乐、兴于诗、立于礼,其核心就是把“语文”当作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最主要的工具之一。孔子等教育先贤把学问、情趣和真、善、美统一的人格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才有了儒学思想的永恒,注入炎黄子孙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且这也成了孔子教育艺术的魅力所在。从这些意义上讲,现行语文教材的选文篇篇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涉猎了古今中外文学、历史、科学、哲学等丰富而又美丽的文章,篇篇闪耀着“人文的光环”,毫无疑问,这是进行“情商教育”最合适不过的素材。

那么,如何利用新课程语文教材教学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的培养呢?

马克思说过,激情、热情是人类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挖掘语文所特有的精神愉悦和审美体验,是开展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为了学生,也为了语文,在新课程背景下,必须重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和语文学习的思路。

一、“大语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

语文不是一门技术课,语文也不是只有几本《语文》教材,语文是人类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语文在书上,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语文学习绝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的几篇范文上,更不能把语文的学习只寄托在短短的几节语文课上,首先,语文的学习要放在丰富生动的生活背景上去感受、领悟、省察。其次,要把对语文学习的视野拓宽到人类文明的各个领域:历史、哲学、天文、地理,广泛涉猎,并且把阅读的范围开拓到报刊杂志、名著名篇。第三,老师是学生“大语文”学习的引导者和领路人。虽然不要求老师通古博今,善文能诗,但必须是一个对语文有着高度热情的追求者。第四,教师在以课本教学的同时,要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语文教学走出课本、走出课堂,既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要做到与时俱进,将一些好的时文和好的杂志、经典作品要源源不断地引进课堂。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写出大量的阅读笔记和心得体会,提高他们的欣赏与写作能力。

这是语文教育对学生进行EQ培养的一个大的背景,也是语文学习必要的氛围。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和学生都深感它的重要性,且效果显著。孟乐同学说:“生活、文学、老师,我觉得它们像一套大餐,生活犹如主食,文学好比菜肴,而老师恰似一双筷子,三个元素缺一不可。”

二、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是进行EQ培养的沃土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EQ培养的主战场。创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是语文EQ教学的第一步。研究表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习的动机,端正学习的态度,并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将教师 “高、大、全”形象“平民化”,“蹲着”跟学生讲话,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忠实的朋友,一个对他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在共同学习,共同勉励,共同领略和欣赏人类的灿烂文化与文明,显得尤为重要:老师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常常走在学生的中间并偶尔拍拍他们的脑袋,高兴的时候放声大笑,感动的时候泪流满面,不刻意掩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学生说:“您总能给我们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让我们真正地热爱上语文这门课。”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让课堂教学其乐融融,在学生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美丽的种子,正如学生所说:“我们的语文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体验。”

三、“诗化”的教学是开启文学艺术和学生情感大门的“金钥匙”

一是美读文章,这是语文EQ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论是散文,还是诗歌,“美读”是让学生领略文学作品魅力的关键突破口。任何时候美读都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反复朗读,做到以读代讲、以读带解的程度。而且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背景画面、配上音乐,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受到视觉听觉的感染和熏陶,从而达到“好读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境界。

二是教师的语言是激情的、诗化的和富有点拨性的,力求课堂语言的精深微妙。比如学习《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这篇文章,可以设计这样的开场白:当狼烟四起战火纷飞,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有一个人,形容枯槁却奔走呼号为民请命——他就是毕生伸张“仁政”的孟轲;当权势代表真理攻伐取代和平,人民处在“乱离人不如太平犬”的时候,有一个人,脚穿草鞋钓于蒲水——他就是一生“逍遥”游嘻的庄周。这样一下子就点燃了学生的兴趣和激情,然后顺势利导,将这篇蕴涵了深厚古典文化底蕴的美文深植进学生的心里。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说:“没有心灵的火焰,没有疯狂似的灵感,就不能成为大诗人。”学习语文也正需要这种“精神”,否则语文无异于一堆冰冷而坚硬的“石头”。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所以,特别强调,语文学习的过程一定是一个精神全心介入的过程。在教学《窦娥冤》这篇戏剧时,除了常规教学的读、讲、学以外,为了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进一步理解,完全可以播放喜剧秦腔《窦娥冤》,悲天悯人的情怀潜移默化地就被接受了。有同学说:“语文课的学习使我们的性情得到了陶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四、平等、自由的论坛式讨论法注入语文学习无限的活力

现代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论坛式讨论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要充分给予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在黑板上写上“今日论坛——”的字样,让学生走上讲台,尽情挥洒自己的情绪、见解和思想,甚至于展开激烈地辩论。曾经的学生雷晓燕说:“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课文主旨,我们不同的见解得到老师赞扬,让我们真正有了发挥自己思想感情的权力,不需要禁锢在老师的阴影下,学习第一次变得如此自由,也让我们领略到了学习的快乐。”也正是因为学生处在一种民主、轻松的氛围里享受着学习的快乐,他们的身心都从“唯理智教育”中解脱了出来,思维变得更为活跃了,在学习《空中楼阁》这一课的时候,学生能一下子说出“虚实飘渺、幽山幽水、幽雅恬淡、超凡脱俗、飘飘欲仙、世外桃源”等四十几个四字词语对文章的主旨作总结,这就是EQ课堂对学生的“唤醒”。

心理学研究的结果也正是这样,积极的、良好的心境有助于人积极性的发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杜雪娇同学说:“我把春天比作语文,把语文比作春天,那是一种生命,生命是一件伟大的作品。” 学生找到了学习语文的最佳感觉,课堂上学生文思敏捷,踊跃发言,热烈讨论,语文课就“活了”。

五、“情景再现式”的语文学习使得EQ课堂教学上升到了语文能力的培养

语文学习不能局限在教师的“独角戏”上,不能“一言堂”或“满堂灌”,让学生自己体会和领悟语文的精神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为此,语文学习上应常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比如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多媒体的使用,营造情感教学的浓郁氛围,让学生全身心地进入诗歌的情景之中去,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有一颗活泼不死的心灵”。

正如学生说:“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学会了用理智的目光分辨善恶,用清醒的心灵判断美丑。”甚至有学生说:“老师关于诗歌的教学就像是香甜浓郁的冰激凌从舌尖滑过,带来的是精神上的振奋,它改变了我们的心情,改变了感觉,让人看到生活的美好。”一个学生,因为基础的薄弱使他对学习基本上丧失了信心,正是诗歌点燃了他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拨动了他创作诗歌的情弦。在进行了诗歌教学之后,他练习创作的《仰视》(每当看见你/每当看见你/啊!五星红旗/我的心/便弓成/岳飞赤裸的脊背)等许多作品,深深地表达着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与向往。诗歌教学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升了他们的灵魂。

戏剧教学是情景再现教学的最好资源,要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去。学习老舍的《茶馆》,可以按照这部戏剧“项链式”剧情的特点,分成若干节,分配给每个学生一个角色,加以排练,在课堂表演,让学生在表演的情景中领会“乱离社会人生的尴尬”以及“小茶馆大社会”的主题。学习小说,完全可以将小说剧本化。笔者曾经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展现了学生令人吃惊的创造力。他们自己制作舞台背景、道具、甚至服装,形象生动,惟妙惟肖,同时也表现了空前的团结协作精神,从他们自己写、改剧本、做导演、当演员,齐心协力,共同探讨,到最后的公演,将作品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地搬上了舞台。焦健萧同学说:“通过对课文中小说的改编,使我们进一步积累了写作的知识,对小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同学们的表演能力。在整个筹备过程中,大家团结一心,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的友谊和班级凝聚力,更有助于发扬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学生深深地融入到了文学、生活、学习、体验的美好境界中去了。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情商教育语文教学课堂教学
我国旅游业供需错位背景下“情商”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商教育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