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写民生新闻需要一双“慧眼”

2015-02-26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21期
关键词:事主慧眼纠纷

何 浩

(作者单位:广东省兴宁市广播电视台)

采写民生新闻需要一双“慧眼”

何 浩

(作者单位:广东省兴宁市广播电视台)

民生新闻栏目作为百姓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其功能不断扩大,报道的内容也更加复杂。面对这样的环境,稍不注意,就可能让自己的新闻成为攻击他人的工具。因此,民生记者很有必要练就一双“慧眼”去甄别报料信息,从而让自己的新闻报导显得更加真实客观。

民生新闻;慧眼;逻辑常识;法理

民生新闻已经成为省市县各级广播电视台力推的拳头栏目,尤其是经过十年的发展,可谓是百花齐放,在百姓与政府、百姓与百姓之间搭起了良好沟通的桥梁。而且,因为民生新闻记者经常对百姓反映的问题穷追不舍,所以通常情况下,当地百姓都会把民生新闻记者归为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记者,稍感委屈就会拨打报料热线投诉到民生新闻栏目组。其中,投诉最多就是纠纷类的报料,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民事纠纷,一类是财产关系方面的民事纠纷,另一类是人身关系的民事纠纷。不管是涉及财产还是人身关系,这类纠纷案例固然可以从中提取出精彩的看点,但是稍不注意,也可能会造成更大的矛盾。所以,在选择做这类新闻的时候,民生记者绝不能只是用脚去跑新闻,而应该用思想去甄别新闻,这样才不会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吃力不讨好的结果。

1 坚持用怀疑的眼光看待报料内容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百样人”,在民生记者所接触的普通百姓中,既有良善之人,也有宵小之辈,如果不注重分析报料人的内容,很容易就会沦为别有用心之人的工具,既给他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也会给自己的栏目和单位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对于民生新闻而言,记者必须紧记,最先报料反映问题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最有理的,无论什么内容,都要用怀疑一切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

事实上,这类情况也是非常普遍的,早在2009年兴宁《城乡一线》栏目刚成立之初,就有一位村妇反映她的厨房被其他村民砸毁了,当时去采访的记者没有详细询问这个“其他村民”到底是几个村民还是全体村民,直接就把它归类为邻里纠纷,以为能做出一条有大看点的新闻,所以直接去到了现场。但是,到了现场,当地村民以为记者是事主邀请来的,肯定也是帮事主说话,因而民情汹涌,全部人都围了上来,让采访记者非常难堪。通过多位村民的讲述,采访记者才了解到,原来事主的厨房本来就是占用了当地的村道,但由于修建之时村中的汽车尚少,村民也并没有过多谴责。后来,随着该村的车辆日益增多,村里提出了扩大道路的要求,需要事主置换土地,但事主却提出了高额的补偿要求,因而引起了全体村民的反感,以致在开工前,每家每户都出动人手帮忙拆除了这宗违章建筑。虽然仍旧是纠纷类的新闻,但性质与一开始的设想完全不同。

如果只是涉及到一个村的新闻,那么影响并不大,但是如果新闻播出后会影响全市类似情况的不正确采访,那么就可能会引发一起重大的播出事故。2011年春节期间,兴宁南部新城开发的小道消息已经传开了,其中涉及到30多座围龙屋要拆除。在这样的情况下,个别不愿意拆除围龙屋的村落便发动人脉关系,邀请电视台记者去采访他们在祖屋中闹元宵的传统风俗,其中有些村民在采访中还特意提到祖屋的文物保护价值,而采访记者和当值编辑由于政治敏感性不强,便播发了出去。结果到了下半年南部新城拆迁正式启动后,这个村的村民便以保护文物遗产的理由抗拒拆迁,严重阻碍了南新新城的开发进程。

以上种种报料内容,都是报料者试图借媒体的力量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记者在接报后,应该要考虑三证两面的采访,千万不能只听一面之词,避免成为报料者手中的工具。尤其是在做新闻的时候,一定要带着脑子去采访,而不能只是就看到的内容去报道。因为媒体代表的也是一种公权力,必须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这一点理应引起民生记者的重视。

2 善于用理法逻辑辨别事件的对错

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庭、婚姻中产生的纠纷具有琐碎性、复杂性的特点,即使对簿公堂、对与错的判决也未必能给纠纷画上句号,甚至还会遗留下多年的宿怨,更何况新闻媒体所接触的社会纠纷远比家庭、婚姻更复杂。事实上,许多报料电话的内容都不是在公正的心态下说出来的,报料人难免会掩盖一些不利于自己的事实,所以作为民生新闻记者一定要形成自己的判断能力,这不仅有助于辨别事件的对错、真假,而且也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时通过抽丝剥茧的提问还原出更加真实的真相。

就在2015年10月份,兴宁地方网站挂出了某中学女学生打架的视频,场面相当火爆,经过有关部门的追查,视频上传者被学校勒令退学。对于这一行为,该学生及其家长不服,继而在网上公布了教育局和学校的处理决定,引起许多网友对学校的不满。

鉴于这一事件在民众中产生的恶劣影响,有一位记者便决定去采访,他的逻辑是:在正常情况下,学校对视频上传者顶多就是警告处分,决不会是开除学籍这么严重,既然学校做出了开除学籍的决定,那么视频上传者的错误决不仅仅是上传了一个打架的视频。因此,他对事件的起因、视频上传者与打架双方的关系进行了仔细调查和采访,最终的结果表明视频上传者本身就是参与打架的另一方人员。因此,他上传的打架视频在损害学校声誉的同时也损害了被打女学生的个人隐私和权益。经过这种抽丝剥茧式的新闻采访,事件的真相逐渐显露出来,虽然记者没有评判学校决定的正确与否,但观众的心中都有一杆称,所以在新闻播出后,网友对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质疑声没几天就消退了下来。

所以,在接到纠纷矛盾这类报料内容时,民生记者需要具备一种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首先要用常识和逻辑去辨别信息的真伪,继而用法理去分析事件的对错,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底、采访有序、拍摄有物。

总而言之,在手机、网络已经完全普及的时代里,新闻媒体最不缺乏的就是信息,但是怎样才能在铺天盖地的信息里寻找到有新闻价值的题材,这才是考验记者能力的地方。当然,如果记者们都能以法律、法规、政策和社会公德为准则,于情于理进行分析梳理,用较为软性的工作思路进行采访,那么就一定能够站在公正的立场,不会为别有用心之人所利用,从而实现维护客观报道事件,帮助化解矛盾的宗旨。

[1]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耿煜.最新新闻传媒写作技巧与范例[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3]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4]袁良.采访漫谈[M].北京:长征出版社,1999.

[5]夏国珞.消息写作[M].北京:长征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事主慧眼纠纷
紧箍咒和慧眼
错中寻源 练就慧眼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
安全隐患逃不过他的慧眼
三男女涉勒索禁錮就逮
港男賭敗搶80萬籌碼被捕
借你一双慧眼
一起离奇的宅基地纠纷
內地男子遇債主遭毆攬警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