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研究》成果介绍

2015-02-26姚继琴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襄阳课题阶段

姚继琴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编辑部, 湖北 襄阳 441050)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首先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教育界掀起关于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热潮,进而波及并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传统的教师教育观主要侧重于教师的技术性层面和能力本位。教师基本上就像一名技术工人,而学生就像是等待塑造和打磨的机器零件。教师的教学是照搬别人设计好的课程和教材,为达到别人设计好的目标而承担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但是,现代教育需要教师转变角色,呼唤教师成为学者、研究者,具备反思能力。“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自身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1]尤其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反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的反思研究能力是新世纪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准之一,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有助于教师更好适应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促进教师终身学习,革新教学思想,淡化教师职业倦怠,永葆教育生命活力;有助于解决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脱节的问题,消除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畏惧心理,使教师通过教学反思走上教育科研的道路,而真正成为一名研究者;也使得教师逐渐从经验型教师转变成专家型教师,实现教师职业价值的提升。

各国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看法,对“反思”的内涵、关于教师反思的水平做了一定的理论阐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布鲁巴奇等人提出了关于教师教学反思的一些有效方法:写反思日记、课堂观摩、描述职业发展和行动研究。目前,国内对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虽然在一些文献上有一些关于教师教学反思策略的文章发表,但对于教师教学反思的培养方式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如何分析教师的职业发展阶段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构建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是亟待解决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教师的反思能力的结构特征及组成研究。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的内涵是什么?应该包括哪些要素?这是课题研究首先应该探究的问题。②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策略研究。教学反思是教师解读自己的课堂、审视自己的平台,呈现从平凡的日常课堂事件中挖掘出来的一颗颗闪亮的珍珠。它已成为教师青睐的一种有效的研究方式,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对教育现场的把握和判断,是对教育事件所做出的意义分析。那么反思什么?如何反思?开展教学反思教师应具备哪些科研素养?这些问题解决的核心就是探索教师反思的有效策略。③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方式研究。

该课题研究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实验阶段(2002—2006年)。此阶段是以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为平台,开展教学实验,筹集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的提出夯实充分的实践基础。课题负责人承担小学数学教学,结合教学课例开展了一系列的行动研究,通过“设计教案——课堂教学——同伴研讨——调整思路——课后反思——总结提炼”,掌握了教师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撰写了一系列的有关教学案例与反思的论文,具备了开展项目研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促进了专业化发展。

第二阶段:准备规划阶段(2007—2010年)。这个阶段是总课题、子课题研究方案的酝酿和撰写阶段。以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的文件精神为指导,开展项目的调查研究,选择襄阳市典型的高中、初中、小学及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通过随堂听课、教师访谈、教师反思材料的剖析等形式,了解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现状。通过大量走访和调查确定研究项目的总课题和相关的子课题,制定项目研究的方案。

第三阶段:研究的实施阶段(2010—2012年)。此阶段是根据研究方案中提出的研究内容开展“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策略研究”,大胆创新尝试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力求让教师通过对自己课堂教学实践的观察、剖析、诊断、批判、反省等策略,不断提炼自己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主张,探索出一条从课堂教学实践中汲取原料生成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路径。另一个是重点开展“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通过走进学校,举办教师研讨会,了解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有效培养方式。研究过程中采用跟踪督导、过程分析、阶段验收、整改调整、专家诊断及评价等步骤,打破了过去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模式,构建一种新型培养模式———分层递进式(“金字塔”式)教师反思能力培养方式,为教师科研素质的提升创造了一种有效途径。

第四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11—2013年)。这一阶段是以研究项目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模式”和“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有效策略”为标志的推广应用阶段。这期间,课题组参加了襄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的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培养的理论培训班,课题组负责人做了多场理论报告,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讲座中主要推广了项目研究的一系列成果,为教师更好地做教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价值。

2010年5月、2011年4月、2012年6月,受到襄阳市五中、襄阳市昭明小学和湖北文理学院(国家级培训班)等邀请,做了多场学术报告,为提升广大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起到推进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与特色

该课题依托广阔的课堂教学实践,采用有效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周密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步骤,历经多年辛勤艰苦地实验、探索、改革和总结,提炼出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的一系列课题研究成果。其主要成果与特色如下。

(一)厘清什么是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主要是一种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再思考和总结的能力,包括对自身或他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显现的教育教学行为、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身教师角色的反省能力;二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调控能力。就是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过程进行计划、反馈、调节的能力。[2]具体地讲就是:教案的预设、内容的设计、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语言的应用、教学交往的管理等。

(二)构建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方式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休伯曼关于教师职业周期中每一时期的发展主题和职业发展路线的设想,[3]笔者提出不同阶段教师群体的反思指向也存在不同,应该依据教师的教龄把教师队伍分为入门期年青教师(0-6年)、成熟型骨干教师(6-20年)、专家型教师(20年以上)。建立三类阶梯型的教师教学反思培养方式,即入门期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培养方式、成熟型骨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培养方式和专家型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培养方式。

1.入门期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养成伴随着教师整个的职业生涯。在入职初期这个阶段首先要注重培养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4]其二,提供示范性反思案例,提高教学技能;其三,利用网络进行反思,提升反思能力。

2.成熟型骨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源于问题。在这个阶段着重加强教师的理论培训,唤醒教师的问题意识,培养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其二,鼓励教师进行行动研究,以课堂教学中典型的课例为载体开展教学与反思研究,构建有效的教学策略,提炼自身的教学思想。

3.专家型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专家型教师对教育教学倾注了满腔热情,对教育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具备了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教学反思已成为他们教学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践,阅读,写作,已经形成一种反思的习惯。这个阶段应着眼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反思;另外,反思教学思想的孕育过程和反思教育科研的过程。尤其是针对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过程的反思,以科学的态度对教学研究中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反思,只有不断进行研究的深化与研究成果的修正,才能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构建出自己的教学理论体系。[5]

四、课题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成果突出,成效较为显著,受到了襄阳市教师的广泛关注,促进了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提升。课题成果在襄阳市教育局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襄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襄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等单位组织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会、理论培训班、骨干教师讲师团等活动中得到推广,实践效果辐射到了全市中小学教师群体,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高职教育教师层面,检验和推广了教师教学反思策略,对于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与本项目研究相关的理论成果,主要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于《教学与管理》(中文核心)、《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中小学学校管理》(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湖北教育》、《基础教育研究》等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刊物,共计15篇。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1](日)上寺久雄.教师的心灵与风貌[M].赵一奇,译.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2]尹红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对其专业发展的促进[J].教育与职业,2012(2):56-58.

[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申继亮,刘加霞.论教师的教学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3):44-49.

[5]吴卫东,骆伯巍.教师的反思能力结构及其培养研究[J].教育评论,2001(1):33-35.

猜你喜欢

襄阳课题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襄阳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圆满结束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神秘的包裹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谱写时代新篇——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