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订单式”培养大学生村官的实践与思考
——以嘉应学院村官班为例

2015-02-26郑辉赠姚婉清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培养对象订单式村官

郑辉赠,姚婉清

(嘉应学院, 广东 梅州 514015)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一线去干事创业,他们用年轻人的热情和担当为农村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以来,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扎根农村基层的坚定信念以及开展农村基层工作所需的素质和经验,往往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地方高校应立足自身实际和地方特色,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条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积极探索为地方“订单式”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村官,实现地方、高校、大学生等多方的共赢。[1]

一、地方高校“订单式”培养大学生村官的意义

(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服务地方是地方高校办学的责任,也是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体现。地方高校利用自身办学优势,“订单式”培养大学生村官,有助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经过“订单式”培养的大学生村官政治素质更高,扎根基层的信念更坚定,适应基层的能力更强。既能直接解决当地基层管理人才面临的困境,同时又能提升地方高校办学的质量和知名度。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现在的社会在不断发展,各项体制都在与时俱进地发生变革,此时,地方高校更应该顺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适应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基层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引导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干事创业。地方高校应积极主动地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凸显高校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在培养过程中紧紧结合大学生本身的特点,体现高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将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校内学习与校外挂职相结合,来提高大学生村官培养对象的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这种模式极具创新性,凸显高校为地方培养基层干部的针对性。总而言之,这种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不仅能够提高高校自身办学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还能彰显高校的办学特色。

(三)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需要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同时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和由此导致的城市就业导向,农村基层人才极度匮乏。地方高校通过“订单式”培养人才,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改变原来“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局面,引导和鼓励毕业生积极主动到农村基层就业。一方面解决农村基层人才匮乏问题,改善城乡人才二元结构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开辟了农村就业大市场。

二、地方高校“订单式”培养大学生村官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地方高校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探索与当地政府联合培养大学生村官。嘉应学院从2011年上半年开始与梅州市委组织部联合实施大学生村官战略培养计划,目前已经选拔了五批共850名培养对象,每一批培养对象经过一年半的系统培训,最后由梅州市委组织部选拔优秀的培养对象作为大学生村官,下派到梅州市各村(社区)任职。从已下派的大学生村官的情况看,他们政治素质高、文化素质高、适应性强、工作能力强,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积极努力。通过对嘉应学院“订单式”培养大学生村官实践经验的总结,为地方高校“订单式”培养大学生村官提供有益借鉴。[2]

(一)根据学生综合素质,选拔优秀的培养对象

大学生村官培养对象的选拔是“订单式”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的重要一环,从源头上把好关,保证选拔出来的培养对象的质量。嘉应学院与梅州市委组织部联合每年从全日制本科三年级优秀学生中选拔出150名培养对象,选拔过程中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笔试、面试等竞争性选拔方式,选拔出真正愿意扎根基层、服务山区的优秀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村官培养对象。每一批选拔出来的150位培养对象均来自嘉应学院各个学院,可以说汇集了各学院精英,各种人才层出不穷,能说的、能写的、能唱的、能跳的,在里面都可以找到。这些培养对象经过了大学前三年在各自学院、团学、社团的锻炼得到成长和沉淀,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而且养成了吃苦耐劳、不气不馁的优秀品质,为以后的村官班培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建立科学的培养机制

嘉应学院地处客家人聚集地——梅州市,受当地崇文重教思想的影响,校风淳朴、校纪严明,作为当地唯一高校,嘉应学院的发展备受梅州市市委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订单式”培养大学生村官这一举措是嘉应学院对社会的反馈,也是嘉应学院立足自身优势,实现高校培育优秀人才的价值的最佳体现。高校是大学生汲取养分、学习专业知识的圣地,嘉应学院村官班的培训并不会影响大学生对专业学科正常课程的学习,培训时间安排在周末和寒暑假,按照适应新形势的大学生村官知识结构需求,能够有针对性地规范培养机制。

1.规范的管理机制:在培训期间,嘉应学院大学生村官培训班采取“双辅导员制”,由市校组织部门各派一名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担任培训班的辅导员,确保培训方案的有效实施。同时,培训班还成立临时党支部、临时团支部、班委会,通过自愿为原则,从150位培养对象中竞争选拔出13位党团班干部组成新一届村官班班委,负责班级管理工作,并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活动。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团支部定期组织策划团日活动,班委会组织日常培训工作和活动事宜,从而实现培养对象内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同时,为了方便管理,还将150位培养对象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位责任心较强的培养对象担任组长,负责协助辅导员管理和记录本组成员的状况。嘉应学院村官班这种规范的班级管理机制明确了工作分工,调动了培养对象参与班级工作的积极性,保证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2.严格的考核机制:从初期选拔到后期下派,培养对象都离不开各种考核。严格的考核机制是为了让培养对象时刻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严于律己,抛弃一劳永逸的思想,确保绝大多数培养对象学有所成。为此,嘉应学院村官班为每位培养对象建立了培训档案,详细记录培养对象在培训期间的培训、考核情况和评鉴意见。[2]这些档案信息都来源于培养对象在日常培训中的表现,在培训过程中,由组长负责在专门的小组成员手册上记录培养对象上课考勤,参加各项活动的状况,学业成绩以及违纪次数等。结合考核情况,每学期对违反纪律、思想动摇、学业成绩落后的培养对象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对于教育后仍不悔改者,将对其做出劝退处理,及时调整培养对象队伍。培训结束后,梅州市委组织部根据培养对象的在校学习成绩、培训考核情况及大学生村官录用考试成绩,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培养对象作为大学生村官,下派到梅州市各村(社区)任职。

3.全程的跟进机制:按照全程管理需求,村官班还建立了后续的跟进服务,保障可持续发展。学生经过考核后下派到村任职,但高校的培养工作并未结束,而是继续做好培养大学生村官的跟踪服务工作,搭建本校培养的大学生村官的交流平台,努力促进与大学生村官的交流,及时掌握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状况。此举不但可以为正在培训的培养对象提供技术和智力资源的支持,为新的培养对象排忧解难,还可以将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基地、科研实践基地等和大学生村官所在村进行共建。另外,嘉应学院还善于挖掘本校培养大学生村官中的先进典型,定期出版关于宣传村官班的刊物《梅岭之春》,在校内外加大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情况的宣传,能够增强广大师生对大学生村官的了解,影响、带动更多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

(三)利用地方特殊优势,设置丰富的培训课程

梅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客家文化,丰富的生态文化和灿烂的红色文化。嘉应学院村官班就充分利用了当地的特殊优势,有针对性地为培养对象设置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丰富的培训课程。一是强化理论培训。村官班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邀请本校名师讲授理论知识,其中的课程主要有职业道德与规划、公文写作、演讲与口才、农村政策法规等,旨在提高培养对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对职业技能的了解。二是强化经验传授。村官班还会经常邀请当地优秀村干部、前几年毕业下派的大学生村官、致富能手等现身说法传授基层工作经验,让培养对象进一步感受基层氛围,了解基层工作。三是强化实践锻炼。村官班每学期都会组织培养对象到当地新农村建设各类示范点以及革命烈士纪念馆进行学习,对开阔培养对象的视野,加强培养对象的思想政治素养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另外,村官班还在暑假组织培养对象到各自村委会或者社区区委会挂职锻炼和开展调研,实地了解基层、认识农村,增强培养对象基层工作的适应性。这些培训课程,从理论到实践,层层递进,有利于村官培训对象全方位的发展。

三、地方高校“订单式”培养大学生村官的思考

(一)地方高校“订单式”培养大学生村官,需有组织保障

大学生村官培养,对于高校和地方政府而言都是一项崭新的系统工程,实施难度大,牵涉的层面大,需要高校和地方政府各部门相互合作,提供组织上的保障。一是需成立大学生村官培养领导小组,由当地组织部门负责同志和高校党委书记直接负责,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实施,高校组织部、党校、学生工作部、教务处和团委协助实施。二是需地方组织部门全程参与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培养、教育、管理和考核,并做好与各县组织部门和乡镇党委的协调,为培养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提供良好的条件。只有地方政府部门和高校高度重视和完善的协调机制作保障,在各参与部门的紧密配合下,才能使“订单式”培养大学生村官工作顺利实施。

(二)地方高校“订单式”培养大学生村官,需有制度保证

地方高校需要制定出台科学的《“订单式”培养大学生村官工作方案》,以制度的形式保证培养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行,保证“订单式”培养大学生村官的长效性。首先,方案要对大学生村官培养对象的选拔的条件和程序提出明确的要求,选拔条件应要求学生政治素质好、品学优良、身体健康、热爱基层、有一定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等,选拔程序应包括自愿报名、学院推荐、组织审查、笔试、面试等。其次,方案要对培训课程的设置提出明确要求,培训课程的设计要邀请相关领导和专家论证设置的必要性,课程设置应围绕农村政策理论、现代农村实用技术、新农村建设、农村事务处理能力等内容。再者,方案要对培训中的大学生村官培养对象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训培养对象应积极参与培训课程和活动,每学期对违反纪律、成绩落后和思想动摇不愿意到基层锻炼者,应及时调整出培养对象队伍。[3]

(三)地方高校“订单式”培养大学生村官,需有舆论导向

目前,有很多大学生还没有深入了解大学生村官的相关政策,就迫于就业压力“被迫”选择了大学生村官这条路。有些学生经过选拔进入村官班培训,但因理想信念不坚定或者了解了大学生村官的职责后不愿意到农村任职而选择中途退出培训班。因此,进一步加强舆论导向,对于高校培养出高素质的大学生村官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教育引导,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融入农村基层锻炼、实现人生价值的崇高理想与信念,在高校内形成浓郁的村官文化氛围。二是高校可充分发挥网站、广播、报纸的作用,开辟大学生村官专栏,宣传国家在农村的具体政策和优秀大学生村官的先进事迹,将有关大学生村官感人、先进、积极的成果向全校师生展示,利用舆论的引导转变大学生村官的认识,激发他们服务农村的愿望和理想。三是在选拔新一批大学生村官培养对象之前要做好一系列宣传工作,包括培训内容、培训要求、考核标准、大学生村官的职责、将要面对的工作环境、待遇、出路、纪律等,让广大有志向的热血青年大学生对大学生村官以及培训班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结合自己的意愿,做出更加理智而坚定的抉择,避免出现半途而退的现象。四是要引导学生多开展与村官有关的文化活动,融思想教育、艺术熏陶和素质培养于一体,让学生在轻松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大学生村官的内涵和实质。只有让大学生真正树立“我要扎根基层”的信念,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大学生村官。

(四)地方高校“订单式”培养大学生村官,需要质量保证

要培养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真正愿意扎根基层的大学生村官,需要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因此,地方高校应优化整合校内外各方师资资源,打造一支多元化的培养教学团队,成员应包括县、镇从事农村农业管理的职能部门领导、优秀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校内外长期从事农村领域研究的专家教授等。同时,培养大学生村官,更应该“教学相长”,因此,还应该提高培养对象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素质,要完善党团班组织机构建设等,加强班级管理,加强对大学生村官培养对象的教育管理及监督考核。只有双向行动,才能更好地保证大学生村官培养的质量。[4]

地方高校“订单式”培养大学生村官是时代的要求,是现实的召唤。农村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根据地,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代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而这一艰巨任务更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有热情、有责任的青年人来实现。地方高校“订单式”培养大学生村官只有不断地探索,实事求是,勇敢前行,才能不断攻克难关,赢得新的突破,实现新的跨越。

[1]朱传书.重庆市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2]林凯,李友文.地方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嘉应学院“村官班”为例[J].成功(教育),2012(5):7-8.

[3]翁永卫.经济欠发达山区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启示[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2):27-31.

[4]刘思林.论高校党政干部战略后备人才培养[J].高校探索,2012(4):77-79.

猜你喜欢

培养对象订单式村官
唱村官
上海市护理学会2020年优秀青年人才育苗计划培养对象验收评估已完成
成己为人,成人达己
成己为人,成人达己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上海市护理学会举办2019年度优秀青年人才育苗计划培养对象与导师交流会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