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2015-02-26张莉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旅游职业

张莉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 江苏 徐州 221000)

当前我国涉外旅游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境外游客到境内旅游或从事商务活动,迫切需要能够熟练的使用外语与人交流,并且充分了解该地区的文化产业及资源,特别是又精通英语的口语,同时对于本地区特色的各类旅游资源又十分了解的专业人才。就现在旅游市场的大环境的需要和就旅游专业学生的信息反馈来看,在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根本无法满足各类大型的旅游型公司的需要。[1]

二、目前高职旅游英语教育现状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专业性教材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处于探索过程中,课程设置专业性不强,缺乏整体性和有机性。许多学校的旅游英语课程设置是在英语专业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旅游专业的课程,具有明显的拼凑性。最终导致学生英语不专,专业不精,缺乏职业认同。同样在教材选用方面也缺乏专业性特征。原来的英语课程主要是英语专业的一些基础课程,如主干课程主要是《综合英语教程》、《英语阅读教程》、《英语听力教程》和《英语口语教程》,这些课程都是与旅游无关的基础英语教材,不能体现出“旅游英语”的专业特征。造成这些问题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该专业是比较新兴的跨学科专业,缺乏成熟的教材;另一方面,从事旅游英语研究的人才匮乏,编写的教材的质量欠缺。

(二)教学模式缺乏革新,教学方法单调

旅游英语教学模式单一,缺乏改革。教学满足于纸上谈兵,缺乏实践。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老师还是以“满堂灌”“填鸭式”课堂教学为主。虽然随着多媒体的辅助教学的广泛应用,但是并没有实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师为辅的真正变革。只不过是把原来粉笔的工作照搬到电脑屏幕上,通过投机影射出来而已。这种技术的运用,并没有让老师真正自如的解放自己,反而变成对着投影的“照本宣科”,教学模式和方法没有实现本质的变革,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仍然围绕应试心理在学英语,并没有认识到英语的职业性。如何把探究式教学、交互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缺乏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三)过度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环节

旅游英语是一种行业英语,它不会纯粹的英语学习,而是要使用英语从事旅游活动,因此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和相关的旅游知识。英语语言的学习可以通过课堂和课外的大量训练获得,但是旅游知识仅靠书本学习时不够的。如何把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时间旅游活动中,需要重视实践环节的训练。然而在目前高职旅游英语的实践教学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虽然理论上或者口头上高呼实践的重要性,很少有学校真正大笔投入实验室的建设,使得旅游英语学生缺乏实践教学条件,模拟实训仅仅流于形式,学生不能通过校内实训获得相应的实践能力。另外很少学校真正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如何把英语技能与旅游活动结合起来。很多学校把实现安排在学生毕业前夕,很少有学生在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公司实习,导致学生实践效果差,就业率低,最终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会从事与旅游专业无关的行业。

(四)对老师专业素能培养的缺失

目前,教育评价体系评价老师的素质高低局限于学历、学术水平和授课技能的高低等方面,很多专业教师本身缺乏相关旅游知识,没有真正从事过旅游相关活动,很多老师都是直接从大学毕业任职从事教学活动,许多教学活动都是纸上谈兵。很多老师由于自身水平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创新程度,导致老师过于掌控课堂,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来讲,对知识的学习只能是某种程度上的掌握和记忆,不是实际运用,更不是传承与发展。

二、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和创新

(一)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支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就现在的旅游英语行业来说,该课程设置中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课程数量较少,导致对于该专业中以专业能力为指导方向的关于课程改革的文献寥寥无几,这就为本文的研究留下了空间。由于这种现实情况的出现,我想从这方面着手,力争自旅游管理专业设置的关于专业能力方面出发,表现目前各高职学校中该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课程的现实情况,并通过并以建构主义理论和CBE理论来试着对于该专业课改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2]

为了能够促进同学们专业能力的进步,就不得不实行通过专业职业能力为指导方向的课改。对于本次教育方法及课程改革来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能力本位教育理论是本次改革的根本理论指导,作为实用性的旅游管理专业来说,毕业生主要被安排到各类旅游公司的基层部门,而且在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各毕业生进行涉外工作,这样的工作性质就规定这个专业的学生的英语及口语表达运用能力水平较高。身为旅游英语教师的我在日常课堂实践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忽略了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旅游英语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考试课来说,它不应该单单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一部分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而是使同学们对于以后从前自己专业工作时能够对于旅游专业技能有些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这才应该是基本的英语课程和我们旅游英语课程的区别之处。

(二)理论联系实际,完善专业缺失

随着我国的旅游事业的进一步蓬勃发展,旅游英语作为一科专业课也随之发展起来。就现在来说,我国就已出版了许多关于旅游英语的教材,同时还开展了各类关于该专业的研究探索,但是没有明确的系统,各类书籍和研究活动都较为零散,对于研究探索方面还处于总结前期经验的阶段。[3]在检索关于旅游英语的各类期刊过程中,仅有三百余篇文章,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关于教学方面的,我也充分吸取借鉴了这些研究成果以充实本文的观点,比如在教育手段来说,仍有大量教室在使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对于这个情况大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与探讨。李会琴、王林提出课堂教学要师生进行充分的互动,把课堂设置在某些特定的情景之下,与实践相结合。而袁行则认为,应该充分把多媒体和老式教学的手段二者结合起来,对于充实授课内容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意义,而在口语的教学过程中,姚承胜则提出减缓教学速度,按部就班进行教学,切莫急躁的想法,认为纠正发音是首要任务,教导同学模仿听到的发音,通过阅读课文,情景对话,虚拟现实情况等手段逐步实现流畅沟通及自由表达自身想法。而对于教材内容方面来说,李会琴,王林认为教材内容更新不够及时,不能随着时事的发展情况,及时反应旅游行业现状,而且教材内容知识整合不够完善,提出应选择部分外文教材或国际旅游业中大家较为认可的教材及其他书籍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及阅读广度。而在词汇的教学方面来说,袁铮提出应从解释,辨析及判断三个方面出发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理解。吴如宁则提出利用构词法、联想、比较等多种记忆方法便于学生记忆的教学理论。

(三)通过实训,培养实用型旅游人才

为了适应当时代发展潮流,培养实用型的高端人才已经是衡量一个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高职院校应该在人才培养方面结合我国当前旅游行业对英语导游从业标准,和高职旅游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在培养通识旅游基础知识的同时要,以区域性导游工作为突破口,把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地方旅游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培养区域性的专门导游从业人员。实现课堂知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三维网络人才培养网络,“使学生不断构建英语的基本职业能力,以实现由学生到专业人才、社会人的过渡阶段。”[4]实现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的充分结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用中学,学中用的重要性,最终实现缩短毕业生上岗适应期,快速进入工作角色的效果。

(四)加强双语教学改革,实现语言和行业知识的结合

英语作为交际性工具,只有和行业知识结合才能体现其工具性功能。从教学层面,需要为学生开始双语课程。双语教学是要求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扩大英语的实践空间,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能够运用英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旅游知识的英语表达。[5]从师资建设层面,需要加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从现有英语专业的教师中挑选一批英语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的教师进行国内和国外培训,拓展他们的旅游知识。同时积极引进“海归”人才充实旅游教学队伍。从教学范式层面上,以双语教学为抓手,围绕输入为基础,输出为驱动,实现课程整合将旅游英语教学渗透培养具有复合能力与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总之,要想改变现有的旅游英语专业的现状,必须要有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关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还要借鉴西方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结合我国学生实际灵活教学。改变守旧观念,从实用型和职业能力入手,把学生培养成真正能服务于旅游产业的优秀工作者。

[1]纪俊超.旅游业发展与旅游专业外语人才的培养[J].河南科技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03-105.

[2]方薇.旅游视听说英语与职业素质教育[J].旅游学刊·旅游教育增刊,1997(8):84-88.

[3]侯德文,陈佑.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问题探析——基于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13-14.

[4]李会琴,千林.旅游英语教学方法与问题[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75-176.

[5]孙建光.工科院校双语教学探究[J].双语学习,2007(8):54-57.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旅游职业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旅游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