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技术与文化产业

2015-02-26施水才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个性化转型北京

施水才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142)

大数据技术与文化产业

施水才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142)

在国家发展的今天,文化创意产业俨然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持与帮助。在这些神秘的大数据技术背后,不仅为经济转型提供动力,还为政府提高了其治理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大数据技术不单只是为经济做参考,同时也能为文化创意产业指引道路。

“一带一路”;大数据技术;文化产业

一、大数据技术在中国的作用

大数据背后是一个万亿级的思考,大数据对我们国家的作用有三点:第一,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因为现在所有传统产业都在升级,包括互联网+、工业4.0等,这是一个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第二,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机遇。因为数据就是资产,是21世纪的石油和黄金。第三,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新的途径。这是一个很高的高度,而且明确规定了十项任务,所以现在不管是产业界,还是传统企业、政府、组织,都在轰轰烈烈的发展大数据。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每周北京大概有超过10场有关大数据的会议。

二、大数据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

大数据对文创产业又有什么作用呢?第一,众所周知,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制媒体,最近这么多年来连续的广告收入在下降,所以国家现在要转型发展新媒体、发展媒体融合创新等。不难看出,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是巨大的,以前我们每天都打开网站看新闻,而现在我们的习惯又变了,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对传统的网络媒体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冲击。同时大数据也带来了个性化,因为用户有个性化的需求,比如今日头条,它会根据其用户的定位推送当地的新闻头条。第二,美国的大数据神话——Netflix制作的连续剧《纸牌屋》,讲的就是大数据,要分析3000万用户在网上看DVD视频的行为、评论,一系列的社交关系,然后再投资决定这个故事怎么构造,请谁来演等。所以,现在娱乐界对大数据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三、大数据的特点

第一,很注重相关的关系,不太考虑因果关系,只要你是对的,取得结果就好了,说到底大数据就是一个系统工程。第二,大数据的理念是全集,基于全数据样本,而不是一部分,所以做出来的结论是更加精确的。第三,虽是模糊但却是精确。这对于社会科学来说是有用的,所以模糊代替精确、全集代替样本、相关代替因果,这就是大数据的特点。

但是现在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在《大数据造成的思维紊乱》这篇文章中,作者认为重普遍性而轻视个性化,重关联性而轻因果性,重信号而轻噪音是不对的,因为第一消费者的需求是无法预测的,在他们看来,计算是算不出文化创意的,计算机代替不了艺术家。但是,现在处于互联网+的时代,跨界融合应该多从对方的身上学到新的东西。所以大数据对文创是有帮助的,但是也不能完全绝对化。并且,大数据的精髓有两个:一个是分析,一个是预测。例如,对电影票房的预测,现在电影票房在我国每年有几百亿的产值。对票房的预测很大程度上帮助了院线的排片。

四、“一带一路”与大数据技术

随着“一带一路”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热议高潮之后,中国外交协会也在积极参与进来,其中一个概念被提出,那就是“一带一路”城市间信息共享和文化共享工程。所以精准的传播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就像电脑的发明并没有消灭人们的灵感一样,大多数人都能运用电脑来进行创作,并且很有创意,所以大数据对用户的洞察,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和拉动文化消费方面,也是十分具有推力的。

(本文由陈婵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G124

A

1674-8883(2015)20-0009-01

施水才,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猜你喜欢

个性化转型北京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