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莞市太极柔力球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①

2015-02-25杨彩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柔力球练习者东莞市

杨彩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东莞 523808)

东莞市太极柔力球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①

杨彩如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摘 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和访谈法等对太极柔力球在东莞市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了解东莞市居民参与该运动人群的特征分析;参与该运动的目的、意义;参与该运动的组织形式;对成立“东莞市太极柔力球协会”的支持度分析等。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项目立项、地方政府重视、学校扶持发展、成立专项协会等一系列的解决方法,为东莞市太极柔力球的发展与昌盛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东莞市柔力球运动开展现状对策

柔力球,起源于我国民间,由山西晋中的白榕老师发明。柔力球创编灵感来源于拳击训练的伤病防护,经过不断试验与改进,终于研发创编出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柔力球技术,并在1991年正式完成了“太极娱乐球”和“球拍”两项专利的设计,柔力球运动由此孕育产生。1992年成立创编组,正式将这项运动命名为“太极柔力球”。在1994年国家教委对柔力球的评定下的定义为:“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不同于传统打击球方式,以缓冲接球为特点,具有一定民族特色的新兴体育项目。它体现出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方式和现代竞技体育的运动特征,是一项民族性、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经济性、优美性、适应性、活动方式多样性较强的运动”;作为创始人的白榕老师则这样认为:“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由中国人发明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融传统(太极)运动方式与现代竞技双重特征于一体,强调身心内外兼修,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球的和谐统一,具体鲜明民族传统特色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柔力球在我国大部分省、区、市都有开展,但普及的程度差异较大,珠三角地区深圳、广州柔力球开展较好,受深圳地区影响,东莞市柔力球运动正在起步,从2002年开始个别老年人练习以来,正传播到中年人及学生群体当中,自发组织练习的参与者与日俱增。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东莞市4个街道区、28个镇,其中抽选柔力球运动参加人数较多、活动较丰富的社区(如:莞城人民公园、南城中心广场、旗峰公园、黄江镇、石龙镇、虎门镇、常平镇、塘厦镇、松山湖开发区等)进行调查,确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职务和生活水平的练习者作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查阅文献资料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整理具有权威的相关文献资料,查阅了有关太极柔力球运动项目的有关教材和文献资料60余篇,为全面系统研究东莞市柔力球运动开展现状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资料和方法依据。

1.2.2问卷调查

1.2.3数据统计

采用EXCEL对回收的有效问卷按不同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统计。

1.2.4专家访谈法

为更好的促进东莞市柔力球运动的发展,笔者多次参加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省、国家关于柔力球的培训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访问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主任杨曾泰女士,以及相关的高级柔力球教练员和其他地区协会会长。

表1 参与该运动人群的特征

表2 参与该运动的目的

表3 参与该运动的组织形式

表4 是否愿意加入“东莞市太极柔力球协会”

2 调研结果与分析

2.1东莞市柔力球运动开展概况

自2010年开始,东莞市老年人运动会举办第一届柔力球比赛

4.3.2 颗粒物浓度监测月变化。从图7~图12颗粒物浓度月变化图可以看出,细颗粒物浓度(PM2.5)呈现峰谷的变化形式,1和12月为高峰,7和8月为低谷;PM10浓度为双峰双谷的形式,5月为第一个峰值,12月为第二个峰值,2月为第一个低谷,8月~9月为第二次低谷。

以来,共有三次开展关于柔力球运动项目的专项比赛,截止到目前,东莞市第十二届老年人运动会太极柔力球比赛,近几年参与该项目比赛的总人数达到400多人,但比赛仅限制团体赛。今年,广东省老年人运动会柔力球项目在东莞市石龙镇进行比赛,东莞市也派出黄江镇柔力球队参加比赛,并获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东莞市柔力球练习者还多次参加广东省、港澳台邀请赛等,在套路比赛中,均获得一等奖等的优异成绩,使我市柔力球运动水平有稳步提升的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柔力球的大力发展,东莞市柔力球练习者也是与日俱增,各镇区陆续有自发组织的柔力球兴趣爱好者三五成群的在社区广场或公园等户外空旷场地进行练习锻炼。以城区为中心,柔力球练习者较为集中,人数比镇上开展的练习者更为广泛,以南城区为例,目前自发组织参加柔力球练习者人数达到300多人,其他镇区的柔力球练习者以黄江、莞城、虎门、石龙、塘厦较为典型;根据近几年市老体协举办的比赛,和各镇区自发练习者情况统计,东莞市柔力球运动的练习者人数已愈千人之多。

但由于柔力球运动项目国家暂未立项,该项目还处在研究阶段,只在老体协里进行推广,所以我市大部分练习者只局限于中老年人。另外,东莞市柔力球运动项目开展还不成熟,并还未成立该项目协会,故更多的练习者是自发组织的,这类群体练习较为松散,缺乏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和纠正。

2.2结果与分析

2.2.1参与该运动人群的特征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表1),练习者中大部分为中老年人,其中中老年的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女性占83.7%,男性占16.3%;在年龄层次上,51~60岁的练习人数最多,占39.1%;其次是61岁以上的练习者,占31.5%;21.7%的练习者都是学生。这项目调查与国内其他城市基本一致,柔力球练习者人群大部分是中老年人。

2.2.2练习者参与该运动的目的、意义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有79.3%选择增加健康、延年益寿,51.1%选择休闲、娱乐、减肥;由于柔力球套路运动自身的属性体现出健身性、娱乐性、优美性、适应性等特点,加上大部分练习者基本都达到退休年龄的女性,随着女性生活质量的提高,她们在闲暇时光选择感兴趣的柔力球运动作为锻炼项目,提高身体健康指数,并展现老年人的风采,愉悦身心。

2.2.3练习者参与该运动的组织形式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3),在调查的总人数中,有62%的练习者是自发小群体的形式参与柔力球套路练习的,31.5%的练习者加入协会参与柔力球的学习,而在调查的过程中,有20名(21.7%)学生是在学校柔力球协会里学习柔力球的。

那么,说明该市柔力球练习者基本都是自发形成小群体学习柔力球运动的。

2.2.4对成立“东莞市太极柔力球协会”的支持度分析

为促进本市柔力球运动项目的发展,规范管理机制,对练习者进行是否愿意加入专项协会的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表4),有88%非常愿意加入;有9.7%看情况后再考虑加入。说明大部分柔力球爱好者是很支持这项运动开展的,成立该协会是势在必行的,这对于进一步规范和推动柔力球运动项目的繁荣昌盛有很大的意义。

3 调研结论与对策

3.1调研结论

(1)本市柔力球练习者基本为中老年人,在锻炼内容上较为单一,主要是规定套路练习,竞技运动暂未开展起来。

(2)政府不够重视,未成立柔力球运动项目协会,柔力球文化理论知识宣传力度不足,练习者在无组织管理的情形下,自发形成小群体在就近的社区或场进行练习,队伍不够稳定,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

(3)在调查的人群中,有8.7%的练习者具备三级以上教练员证。这对于一个地级市的城市来说,柔力球运动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由于从未举办过相关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并无柔力球的相关专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理论知识,也没有专业的教练员传播该项目的系统性技术学习,这无疑会阻碍该项目的发展。

(4)柔力球运动与广场舞一样是属于休闲体育运动项目,虽然相对于广场舞难度较高,但随着参与人数的递增,事实证明该项运动自身存在的娱乐性、趣味性和广泛适应性等特点,是受到这类群体欢迎的。

3.2对策研究

(1)该项目发展历史仅有20多年,发源于民间,并获得国家专利认证,那么国家相关部门需加大力量扶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尽早立项并进行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推动该项目的大力发展。

(2)柔力球运动最早由竞技运动先发展起来的,后来演变到更多的不同风格的如:“舞蹈范儿、太极范儿”等套路运动形式,使套路运动形式遍地开花,而竞技运动却少数群体问津。由于竞技运动的技术、规则和强度不同,推广起来较为复杂,竞技运动水平需要系统性的学习,才能更好的发挥,故可以从学校进行推广学习,使学生掌握系统性的理论和技术动作,这有利于柔力球运动的全面发展。

(3)作为地方政府,可以结合国家制定的《全面建身计划纲要》要求,为提高全民体质,必须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东莞市可以成立“东莞市太极柔力球协会”,促进本市柔力球运动项目的全面发展,使柔力球练习者有组织有秩序的系统性进行培训和参加比赛。这对促进地方性柔力球运动项目的发展起到历史性的意义。

(4)当地高校可以开设柔力球课程,并重视相关教师的培养,使教师掌握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资历,系统性的教授学生学习柔力球运动项目。另外可以成立学生社团组织或学校专业队,定期参加国家举办的培训和比赛,提高专业水平和获取社会体育指导的资格证书,这不仅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还可以结合社区柔力球练习者的需求,进行指导培训或组织承担市级赛事,真正起到高校能为当地体育文化服务的作用。

4 结语

太极柔力球是我国新兴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由于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等特点,适合我国目前的全民健身国情。随着东莞市柔力球运动练习者的人数增多,如未及时规范柔力球管理机制,势必会阻碍东莞市的柔力球运动的大力发展,作为笔者,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尽快成立“东莞市太极柔力球协会”,健全和规范我市柔力球运动项目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恩荆.太极柔力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6):855-856.

[2]金嘉鹏.济南市柔力球运动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27(2):152-155.

[3]夏昌辉,刘静.襄阳市柔力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2,33(8):56-59.

[4]赵建国,李超红.柔力球运动在郴州市区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湖南学院学报,2011,32(2):104-107.

[5]罗耀华.内江市太极柔力球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25(10):113-116.

作者简介:杨彩如,女,学位: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来源:①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基金课题,课题编号2013c61。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2(a)-0194-02

猜你喜欢

柔力球练习者东莞市
小学生初学跳长绳小妙招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莞香杯”第四届东莞市诗歌大赛启幕
东莞市耐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太极柔力球的发展研究
太极柔力球与太极拳在中老年人群教学模式中的对比探究
健美操训练中舞蹈意识的培养方法探析①
从江县老干活动中心派员参加省直属机关老年体协柔力球培训
太极柔力球运动对中年女性体质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