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药通窍化栓方对急性脑梗死病人ET和NO的影响

2015-02-24唐朝政朱广旗吴远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18期
关键词:内皮素一氧化氮急性脑梗死

蔡 金,唐朝政,王 梅,朱广旗,吴远华

苗药通窍化栓方对急性脑梗死病人ET和NO的影响

蔡金1,唐朝政1,王梅2,朱广旗3,吴远华3

摘要:目的观察苗药通窍化栓方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苗药治疗脑梗死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病人按抽签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予长春西汀和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苗药通窍化栓方祛风疏筋、通络化痰,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E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NO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降低ET及升高NO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窍化栓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脑缺血后ET和NO间的失衡状态,进一步缓解脑血管痉挛及血栓形成,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通窍化栓汤;内皮素;一氧化氮

脑梗死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缺血缺氧范围扩大,致局部脑组织迅速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改变,导致神经元的死亡而出现相应区域神经功能缺损[1]。急性脑梗死的病发及恶化与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系统存在密切联系[2]。NO与ET是影响脑缺血的两个重要因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课题通过观察通窍化栓方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疗效及血浆中ET、NO的含量影响,从调节血管活性物质的角度,探索通窍化栓方治疗急性脑梗死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苗药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一定的临床证据。

作者单位:1.贵阳中医学院(贵阳 550002);2.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3.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2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60例,均以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诊断标准为参考依据,诊断为脑梗死,而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的疾病诊断标准。将60例病人按抽签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单盲法进行试验设计。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61.63岁±8.36岁;治疗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62.50岁±8.39岁。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依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严格执行:①符合中医中风诊断标准的风痰瘀阻型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岁以上和75岁以下;③发病时间在2周以内,皆为首次发病;④无严重原发疾病,例如肝血液系、心脏、肾脏、内分泌系统等,高血压控制好者,排除精神病病人;⑤全部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确诊或CT扫描确诊;⑥经调查1个月内无服用影响抗血小板和凝血机制药物;⑦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以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参考依据制订:①不存在症状性脑梗死;②不符合纳入标准或诊断标准;③合并肝肾、脑寄生虫病、脑肿瘤、免疫系统、脑外伤、冠心病、出血性脑血管病、风湿性心脏病及精神病病人;④不愿意配合者。

1.4治疗方法对照组予生理盐水250 mL加入长春西汀2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苗药通窍化栓方祛风疏筋、通络化痰。以通窍化栓方为基本组方:大血藤30 g,血三七20 g,水蛭 10 g,见血飞15 g,威灵仙30 g,金毛狗脊15 g,制南星10 g,天麻15 g,将上药放入500 mL水中,煎为300 mL,每次100 mL口服,每日3次。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5伴发症处理对于伴有脑水肿、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部及尿路感染者,分别给予脱水剂、降压药、扩冠、降糖、抗炎等对症处理,对有体温升高者,可加用物理或药物降温;同时所配合护理及功能锻炼条件相同。

1.6血清ET及NO测定各组待测病人于入院第2日、第14日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4 mL。取2 mL静脉血注入血清分离管中,室温下静置0.5 h~1 h后离心,分离血清,-80 ℃冰箱保存,采取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空腹抽取肘静脉血2 mL置于试管(ET管,内含10%EDTA-Na 30 μL和肽酶400 IU),于4 ℃ 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上清液于低温冰箱(-20 ℃)内保存备测,采用放免法测定ET。试剂盒均由上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测定工作委托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中心完成。

1.7疗效评定

1.7.1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Barthel 指数(BI)评定治疗前后根据NIHSS量表评估两组病人神经功能评分。病人入院后第1天、第14天进行测评,由同一医师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计分法: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于病人入院后第1天、第14天进行测评。

1.7.2中风疗效判定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二代标准)(国家科委攻关项目“85-919-02-01中风病证候学与临床诊断的研究”课题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诊断标准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评分,包括神志、面部及四肢活动、言语等,通过计算治疗前后评分的百分率来评定疗效,评分百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其中,基本恢复:≥ 81%,6分以下;显著进步:56%~80%;进步:36%~55%;稍进步:11%~35%;无变化:<11%;恶化(包括死亡):负值。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ET、NO含量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浆ET、NO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NO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降低ET及升高NO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ET、NO含量比较(±s) μmol/L

2.2两组治疗前后NIHSS、BI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NIHSS、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NIHSS评分有所降低,BI评分有所升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BI评分比较(±s)  分

2.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讨论

脑梗死的中医病机总结起来不外乎风、火、痰、瘀、虚,而急性期主要偏重于风、火、痰、瘀故通窍化栓汤针对中风始发风、火、痰、瘀的致病因素,重用祛风苗药,以活血疏筋、祛风化痰为法。在配药上,通窍化栓汤针对病机特点,重用活血祛风苗药,以活血疏筋、祛风化痰为法,使玄府开通,络脉疏利。方中君药为大血藤、见血飞。大血藤,性温平,具有活血祛风、清热解毒、强筋壮骨、止痛、通经作用。见血飞功能活血化瘀、祛风除湿,主治跌打损伤、风湿麻木、各种血症,二药合用能使体内瘀血分解消散,改善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症状。血当归为臣药,具有散瘀、活血、化痰之功,属苗药四大血药之一。中医历来有“介类潜阳”“虫类搜风”之说,认为虫类药有搜风通络之功效,本方中另一臣药水蛭能破血、逐瘀、通经,与当归同用,散血破积之力更著。因“瘀”既为病理基础,又为发病关键,故运用苗家血药,是“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应用[3]。佐药制老蛇苞谷,性温,主治化痰通窍,利湿健脾。另一佐药天麻,《本草纲目》谓之定风草、治风之神药,功能祛风通络,平肝定惊,熄风止痉,能祛内外风;《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天麻主治眩晕,头痛,半身不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金毛狗、威灵仙共为使药。金毛狗强筋骨,舒经络,祛风通络;威灵仙性温,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与天麻共治肢体麻木,筋脉拘挛。方中多药性温,因“痰浊”属中风发病的因素之一,所以取诸药之性温,使“病痰饮者,以温药和之”。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疏筋、祛风化痰开窍之功。

脑梗死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在不同的基础上由不同的发病机制形成。NO与ET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对血管活性物质。NO与ET均可由内皮细胞产生,两者共同参与血管舒缩功能的调节,参与急性脑血管病的脑缺血、脑水肿等病理生理过程,NO 与ET都是由机体内皮细胞所产生。ET 对血管具有强烈收缩的作用,NO对血管具有良好的扩张作用。在生理条件下ET-NO是可以保持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相互作用一起调节血管之舒张与收缩的运动。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因为其脑组织发生缺血与缺氧,会不断刺激血管内皮与脑神经组织进一步释放出 ET,与此同时分泌出NO,进而促使大脑局部与全身血管发生收缩,导致出现脑梗死区域的缺血缺氧状况急剧恶化[4]。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窍化栓方能有效降低血浆ET含量,提高血浆NO含量,从而调节脑血管的舒缩功能,改善脑血流供应。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善病人内皮功能,调节脑缺血后ET和NO间的失平衡状态,进一步缓解脑血管痉挛及血栓形成,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吴远华,曹丽平,黄媛,等.葛根芩连汤化裁联合西药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10(31):4032-4033.

[2]杨云梅,黄卫东.急性脑梗塞病人血浆精氨酸加压素和内皮素及一氧化氮动态变化与脑梗塞的关系[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30(4):164-166.

[3]吴远华,邵勇,朱广旗.通窍化栓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纤溶系统t-PA 、PAI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0):237-239.

[4]付蓉,唐太峰,王璐,等.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素、一氧化氮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76-77.

(本文编辑郭怀印)

(收稿日期:2015-06-09)

通讯作者:朱广旗,E-mail:277787161@qq.com

基金项目:贵州省中医药管理课题,编号:黔中医药发[2009]79号-7

中图分类号:R743R25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5.18.007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18-2051-04

猜你喜欢

内皮素一氧化氮急性脑梗死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应用吸入一氧化氮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脑脊液内皮素检测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一氧化氮在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内皮素与氧化应激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研究
银屑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测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