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给氧方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分析的改善状况及疗效观察

2015-02-24湖北省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437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鼻塞血气通气

易 斌 湖北省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437000



不同给氧方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分析的改善状况及疗效观察

易斌湖北省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437000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给氧方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分析的改善状况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9例,将其按照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采取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血气改善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6%(23/34),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各组的血气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的血气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的机械通气比较,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有效改善血气指标,值得临床广泛的推广,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不同给氧方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短暂的自然呼吸后出现呼吸衰竭和呼吸窘迫症状[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容易引起新生儿低氧血症以及肺部异常等症状。本次共选取69例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观察不同给氧方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分析的改善状况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69例新生儿,将其按照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34)和治疗组(n=35),对照组中男21例,女13例,平均胎龄(30.5±2.6)周,平均出生体质量为(1 423.6±256.8)g,治疗组中男18例,女17例,平均胎龄(31.8±12.6)周,平均出生体质量为(1 383.6±252.4)g所有患儿经过X线检查均符合临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两组患儿的性别、平均胎龄以及平均出生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显示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先给予抗感染、吸痰、纠正酸碱平衡紊乱、防止出血以及保暖和低血糖等对症支持治疗法。对照组患儿采取气管插管行常规的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方法,治疗组患儿采取鼻塞持续正压呼吸机给氧治疗法,使呼吸机压力持续保持在4~6cmH2O,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儿的血气情况,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吸氧浓度,保持氧分压在60~80mmHg水平,在此基础上逐渐降低吸氧浓度,然后以一定的梯度降低压力,最终降低约2~3cmH2O,密切观察患儿的血气状况,当患儿的血气状况稳定后停止给予吸氧。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血气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记录患儿治疗后各项血气指标变化,观察不同给氧方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分析的改善状况及疗效。

1.4评价标准患儿的治疗效果判断标准为[3]:(1)显效:患儿的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消失,SaO2超过80%。(2)有效:患儿的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SaO2超过80%。(3)无效:患儿的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甚至出现呼吸暂停,SaO2小于8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结果

2.1两组患者儿临床治疗效果经过统计分析,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6%(23/34),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0.014,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两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各组的血气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治疗组的血气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s)

3讨论

有关文献报道显示,新生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胎龄、宫内窘迫等,常表现为呼吸困难、气弱等临床症状[4]。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的胎儿其患病率越高,发病的主要原因据相关研究者猜测可能与新生儿的肺泡损伤有关[5]。常规的机械通气治疗容易造成肺部感染和肺部损伤,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给氧可以扩张肺泡,增加功能残气量和跨肺压力,阻止肺泡萎缩,增加弥散面积,从而减少肺泡的动脉氧分压差,改善肺功能[6]。赵丽霞[7]等在不同给氧方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分析的改善状况及疗效观察中选取7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患儿进行分析,结果为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给氧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显著,明显缩短了新生儿的住院时间、降低了治疗费用、减轻了新生儿家庭的经济负担、改善了血气指标、提高了疗效,本文结果与该报道结果具有一致性。

本文选取69例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采取不同的给氧方式,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各组的血气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的血气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治疗组采取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方法比对照组采取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好。综合分析,笔者认为与常规的机械通气比较,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更为显著,能有效改善血气指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的推广,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苌俊明,宋雪民.不同给氧方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分析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5(10):123-124.

[2]徐丽梅.鼻塞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22(5):57-58.

[3]方炜,陈宏伟.雾化吸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19(30):36-37.

[4]潘先发,吴志兴,吴煜.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血流动力学影响研究〔J〕.江西医药,2014,28(9):887-894.

[5]唐文燕,谭玮,胡向文.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2,14(6):72-74.

[6]滕光英,吴茂梅,李艳玲.鼻塞持续正压治疗27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哈尔滨医药,2010,30(4):37-39.

[7]赵丽霞,李长青.不同给氧方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分析的改善状况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2(23):101-102.

(编辑雅文)

收稿日期2015-03-16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1-1507-02

猜你喜欢

鼻塞血气通气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补喂植物多酚对伊犁马1000m速步赛运动成绩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OSAHS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不通气的鼻孔
鼻塞总在一侧早做检查
黑珍珠
鼻塞危害大 千万别忽视
不同桡动脉穿刺方法在血气分析患者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