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卧地不起综合征的诊治

2015-02-23王海霞迟瑞宾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5年8期
关键词:卧地产犊后肢

王海霞,迟瑞宾

(山东省招远市畜牧兽医总站,山东 招远 265400)

奶牛卧地不起综合征的诊治

王海霞,迟瑞宾

(山东省招远市畜牧兽医总站,山东 招远 265400)

治疗和护理卧地奶牛是饲养者遇到的比较困难的问题之一。卧地不起是奶牛许多疾病末期的常见表现,所以每种病例都需要全面的临床检查,另外需要考虑整个病史和血液生化检查。许多临床工作者对牛卧地不起综合征给出了定义:卧地不起综合征是指牛伏卧24h及以上,但本病并非由低钙血症、低镁血症、乳房炎、四肢或脊柱的明显损伤引起。

1 病史调查

应获得详细确切的病史,并进行如下询问:(1)牛卧地多长时间,(2)什么时候产犊。产犊时有无困难,(3)产犊后是否站立,(4)是否按产乳热进行过治疗。如果是,使用硼葡萄糖酸钙多长时间和多少剂量。(5)最近牛是否走动过。是自然性的走动,还是在人为的扶助下走动。(6)牛在什么地方跌倒过,如水泥地、冰面、田地、坑沟,这些因素是否影响本病的生成,(7)是否有充足的垫草。

2 临床检查

初步检查主要是看奶牛的姿势、腿的姿势和对外界的警觉程度。奶牛出现侧卧症状时(不是由低钙血症、低镁血症或瘤胃臌气引起),表明牛已处于疾病的晚期,应考虑宰杀淘汰。尽管有时候奶牛在干草堆的扶助下,能伏卧一段时间,但奶牛企图挣脱扶助时,会倒向一侧而发生侧卧症状,这样的牛也应该宰杀。

腿的姿势是牛预后的有效辅助诊断方式。如果后肢姿势正常,牛试图起立,则预后良好。如果后肢僵硬地伸向前方,后蹄触及前肢的肘部,则预后无望,表明奶牛的坐骨神经受到严重的损伤,后肢上部肌肉变性或髋部出现病变,如骨折或脱位。如果两后肢向侧面伸展开,在后膝关节处出现侧向弯曲,牛可能发生劈叉,则预后无望。如果一个后肢处于此种位置,仔细护疗有可能使预后有一线希望。如果两后肢伸向体后方,纠正体位后,奶牛企图行走时后肢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表明肌肉出现严重的变性,则预后无望。随后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这样也可诊断出其他疾病,如乳房炎、子宫炎(阴道检查很重要)、阴门撕裂、子宫破裂、肺炎、败血症、体温低下或腹部严重疾病。有必要进行肛门检查。假设肛温、呼吸频率和黏膜正常,但心率低于80次/min,那么应该考虑后肢肌肉缺血性坏死,即通常所指的压迫综合征。

2.1 压迫综合征(缺血性坏死)

研究表明,如果奶牛以同一姿势卧地6h或6h以上时,牛卧压的肢部骨骼肌系统受到了损伤,是由压迫引起的缺血性坏死。如果奶牛以同一姿势卧地12h,那么肌肉损伤不可恢复,预后无望。这种情况常见于产乳热,延误治疗或皮下注射治疗无效时更常见。早晨挤奶时,常见许多产乳热病牛卧地,并且已经卧地6h,有些奶牛卧地几乎接近12h。许多牛的肌肉受到压迫性损伤。尤其是卧在没有垫草的水泥地上,奶牛的肌肉更易受到损伤,这就是为什么要立即静脉输液进行治疗的原因。

2.2 产犊瘫痪

产犊后奶牛未能站立,按产乳热治疗无效,并且未患有任何毒素或败血症性疾病(如乳房炎或子宫炎),应当怀疑压迫综合征或产犊瘫痪。通过病史可了解产犊是否有困难,但有时胎牛较大,产犊时会有困难,因而产犊时会持续3~6h。在这种情况下,易发生产犊瘫痪。产犊瘫痪主要指闭孔肌麻痹、荐神经麻痹或其他确切神经的麻痹。长时间难产时,对产道的损伤会导致盆腔不同程度的病变。一般来说,盆腔软组织的发青和肿块会损伤荐神经,有时会损伤闭孔神经。闭孔神经麻痹无论影响单侧或双侧后肢,都不会引起卧地。这样的牛能够站立,但有些困难,带有单侧或两侧后肢外展的症状。荐神经麻痹比较严重,牛不能起立。

3 诊断与预后

对近期要产犊的卧地牛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并排除引起侧卧的其他原因(一些疾病、明显的损伤或饥饿),那么引起奶牛卧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压迫综合征(缺血性坏死)和产犊瘫痪。这些奶牛反应灵敏,伏卧,有些奶牛企图站立,或沿地面匍匐爬行,食欲和饮水良好。在此阶段有必要进行更详细的诊断,并做出预后。使奶牛恢复的最重要的付出之一就是细心地照顾。饲养员护理和照料这些牛的能力和热情度是影响奶牛治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做出预后时,牧场员工就应提供松软的垫料,进行精心饲喂和护理。

如果使用牛用举升器使奶牛站立,则有助于诊断,并从中可以看出牛的单侧或双侧后肢能否举重,以及单侧或双侧后肢是否异常。常见的异常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1)球节屈曲和飞节伸展,表明胫骨神经、腓神经或坐骨神经麻痹。(2)单侧或双侧后肢外展,表明闭孔神经麻痹。(3)单侧后肢上端骨骼肌肿胀,表明严重的压迫综合征。如果压迫综合征非常严重,则肌肉肿胀明显,一侧后肢的上端比另一侧大,那么肿肢的预后不良。(4)膝关节、飞节和球节不能伸展或屈曲。(5)牛愿意将体重转向前肢。如果奶牛非常虚弱,则前肢也不能负重,那么预后不良。

产犊瘫痪时,一般能够意识到两后肢是否表现出神经麻痹的症状,如膝关节和飞节伸展,球节屈曲时预后不良。牛的一侧后肢受到影响,只要进行仔细护理,则预后有望,但需注意预后情况。许多产后瘫痪的病牛一侧后肢发病时,产犊后7~10d能够站立。

要判断预后,需要做生化检测。血液肌酸激酶在肌肉受损后明显升高,但其半衰期短,所以就其指标而言,不能作为成功治疗的可靠指标。血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升高时,也可表明肌肉受到损伤,此指标在诊断方面比肌酸激酶更有用。牛卧地4d或4d以上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作为预后的指标,有助于预后的判断。瑞典报道了牛血清肌红蛋白的变化,即卧地起初3d以内,肌红蛋白的水平可作为可靠的预后指标。肌红蛋白小于3μg/mL时,牛有可能恢复。

生化指标和临床症状(特别是牛企图站立)的联合有助于判断预后。卧地3d或3d以上的牛企图站立,精神良好、毛色光亮、反应灵敏,且食欲良好,这样的牛才有可能痊愈。做出预后判断时,也应该考虑牧场提供的护理条件。如果护理不良,不能持续地给牛铺以垫料,给予饲料和饮水,则预后不良。遗憾的是许多大型奶牛场缺乏劳力,一般不愿意中断正常的牧场规程而给卧地牛提供额外的照料。此信息对于牛场工作的兽医师是有用的,并且会影响预后判断。那些比较重视动物福利的牛场,许多牛被建议立即宰杀,而那些有条件对奶牛精心护理的牛场,大多数牛可能会恢复。

4 治疗

预后不良或缺乏护理时,所有病牛都应在牛场放血,并运送到附近的屠宰场。对于卧地24h或24h以上的奶牛,应为其提供柔软的垫料、食物和饮水。冰面或水泥地上摔伤或双侧闭孔神经性麻痹时,病牛的后肢会持续地向外伸展,此时可用脚绊或软绳将后肢系住,使两后肢间隔50cm,可防止肌肉的进一步损伤。

怀疑奶牛仍患有产乳热时,可给奶牛静脉注射钙8~12g。牛场常发生这种情况,此时饲养者已经给牛24h皮下注射葡萄糖酸钙2次或3次,但是钙吸收不完全,因而奶牛表现为低钙血症。有些产乳热病牛恢复后又复发,因而怀疑该病时必须皮下注射钙制剂。如果操作较快时,可进行血钙水平的检测,要么使用检测试剂盒,要么在操作实验室检测。

牛卧于松软垫料或田地上时,影响治疗的最主要因素是给牛不停地翻身,避免同一侧(或同一姿势)卧地3h或3h以上。试图站立的牛会不断地改变体位,并从一边移向另一边。受到损伤的牛,不管是神经麻痹还是压迫综合征,病牛通常会被翻转到与被发现时相反的一侧卧地,但随后牛企图站立时,会跌卧于麻痹侧或损伤侧。

应当谨慎使用牛用举升器(辅助诊断除外)与各种吊索和充气袋。在没有扶助的条件下,如果牛不能站立,那么没有必要使牛保持站立的姿式。重复使用牛用举升器会造成大面积肌肉损伤,应当谨慎使用。

对治疗牛卧地不起综合征有效的药物是皮质类激素和非糖皮质类激素,应用时可用葡萄糖静脉注射作为支持疗法。但精心护理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5 预防

干奶牛饲喂时应当时时监控,经常调配日粮,特别是青牧草充足的季节。过度肥胖的牛(体况评分3.5或3.5以上)常压胎牛过大而发生难产。当确定某个公牛能够引起难产时,与其交配怀孕的其他母牛,应考虑使用长效糖皮质激素诱导分娩。

压迫综合征是一种可预防性疾病。大多数病例继发于产乳热,即治疗被耽搁或治疗不彻底时继发。牛卧地时尽可能地静脉输入8~12g钙制剂,然后使牛伏卧,并且要常翻转牛体,让牛以对侧体位卧地,避免压迫综合征的发生。卧于水泥地时,应将牛移至柔软的垫料或田地上。

10.3969/J.ISSN.1671-6027.2015.08.048

猜你喜欢

卧地产犊后肢
犬头低位后肢去负荷模拟失重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牛产后卧地不起的治疗
中西医治疗牛产后卧地不起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奔跑杀手短面熊
中国荷斯坦牛青年初产年龄和成年母牛产犊间隔遗传参数估计
狗反复发烧后引起后肢瘫痪的诊治及体会
中西医治疗牛产后卧地不起
非遗传因素对西门塔尔母牛繁殖性状的影响
奶牛卧地不起的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