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原蚕区种茧质量的原因与对策*

2015-02-22谈文辉

蚕学通讯 2015年1期
关键词:蚕农蚕种桑园

谈文辉

(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 400700)

影响原蚕区种茧质量的原因与对策*

谈文辉

(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 400700)

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下称研究院)系2011年7月由原重庆市北碚蚕种场、重庆市西里蚕种场合并组建而成的公益类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隶属于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主要职能为专业从事蚕桑新品种和蚕业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其一代杂交种生产数量位居重庆市首位,是重庆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蚕种推广基地,“桑椹牌”、“桑叶牌”蚕种在业内和广大蚕农中享有良好声誉。研究院一代杂交种繁育主要靠原蚕区饲养原蚕制种,生产季节以春季为主,秋季仅作补充生产。随着近年来技术熟练的蚕农不断外出务工,原蚕区饲养规模逐年缩小,养蚕收入在蚕农全年总收入中的比重逐渐降低,蚕农饲养原蚕的积极性不高,管理粗放,造成种茧质量下降,对研究院的一代杂交种繁育十分不利。下面,笔者结合研究院一代杂交种生产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原蚕区的种茧质量,供大家参考。

1 原蚕区种茧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原蚕区种茧生产集中在春蚕期(4~6月),在原蚕饲养期间常遇霉雨多湿天气的危害,随着研究院老原蚕区逐渐萎缩,新开辟原蚕区存在生产设施设备落后、饲养技术水平低等不足,造成种茧质量呈下降趋势。

1.1 桑园管理粗放,桑叶质量较差

蚕以桑叶为食,桑叶质量直接影响蚕茧质量。新开辟原蚕区蚕农普遍存在桑园管理水平差、投入少甚至不投入的情况,不注重肥水管理,不认真治虫,再加上老桑园、老品种多,所以桑叶质量较差,直接影响了种茧的质量。

1.2 生产设施设备落后,抗御不良自然环境和蚕病能力薄弱

新建原蚕区专用蚕室少,人、蚕、畜混居情况突出,大部分蚕室布局不符合原蚕饲养技术要求,存在无对流窗、无通风换气设施设备、内墙不平整等情况,遇到高温多湿等恶劣气候,难以降温排湿,极易爆发蚕病。并且养蚕配套设备简陋,无专用贮桑室,无消毒池,无蚕沙坑等,消毒防病难度大,交叉感染、食下传染严重,不利于微粒子病等蚕病的防治。

1.3 饲养技术水平较低

原蚕区新建共育室多, 部分原蚕共育户共育技术水平不高 ,共育出的小蚕质量差而难饲养。部分养蚕大户不量力而为,桑叶、设备、劳动力不足,常造成原蚕饲养因缺叶、缺蚕具、缺劳动力而粗放和掉食饲养。

1.4 户平饲养量小,蚕农积极性不高

原蚕区蚕农养蚕规模小,零星分散,户均养蚕收入不高,对家庭收入影响无足轻重,蚕农把养蚕只当副业,没有引起蚕农的重视。

1.5 饲养人员年龄老化,文化知识低,技术指导困难

随着技术熟练的蚕农不断外出务工,原蚕饲养人员年龄老化,原蚕种茧生产技术力量薄弱,加之养蚕户的分散,导致技术人员难以进行细致的技术指导和操作示范。

2 提高原蚕区种茧质量的对策

针对新建原蚕区的生产现状,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提高种茧质量,进而提高繁育系数,保证优质一代杂交种的生产和供应。

2.1 强化原种选育,为提高原蚕区种茧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三级原种作为桑蚕种业的关键基础,对于蚕种生产的兴衰起着重要的支撑性作用,只有保证原种的优质,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一代杂交种。

2.1.1 加强桑园管理和投入

抓好专用桑园的建设步伐,为选原种繁育提供优质桑叶。研究院桑园多,桑园在加强常规管理的同时,必须多施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更新桑园桑树品种,逐步改善桑园灌溉设施以利桑园灌溉和排捞,为选原种繁育提供优良用叶。

2.1.2 严格选择淘汰

选种繁育以维持种性和防微粒子病为重点工作,同时加强现行蚕品种健康性和繁育性能的选拔,以提高现行蚕品种的繁育质量。

2.1.3 注重饲养管理

原种繁育中在保持遗传质量的同时,应加强饲养管理,选用优质桑叶喂蚕,并给与符合蚕品种性状特点的温湿度等气象环境,使蚕儿良桑饱食,健康正常的生长发育。从而达到生产的原种无毒、品种纯正、卵量足、卵质充实,确保孵化整齐,蚁蚕健康好养,为提高一代杂交种的生产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2.2 规范种茧生产技术,是提高原蚕区种茧质量的根本措施

2.2.1 落实生产责任制

研究院制订了《原蚕小蚕共育协议书》, 协议书中明确了小蚕共育户的责任义务及奖惩办法等,同时也明确了院和驻点技术人员的责任义务权利等。年初原蚕点(村、社)一旦落实,院即刻与小蚕共育户签订《原蚕小蚕共育协议书》,在原蚕种茧生产过程中双方共同遵守,以提高共育户原蚕共育责任心,共育出健康好养的小蚕。并积极协助驻点技术人员认真搞好对大蚕农户蚕室、蚕具及环境的消毒和大蚕饲养技术指导等工作。

2.2.2 加强种茧收购管理

根据现行蚕品种的性状特点制订以良蛹率和公斤茧粒数为调查项目的种茧评分验级标准,体现优质优价的原则。拉大种茧级间价差,促使蚕农提高原蚕饲养管理水平,生产出优质种茧。

2.2.3 强化技术指导

技术管理部门根据现行蚕品种的性状特点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详细的《原蚕种茧生产饲育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在种茧生产过程中,驻点技术人员应要求原蚕农户严格按这一规程进行饲养管理,以达到提高种茧质量的目的。

2.2.4 重视技术培训

加强对蚕农和驻点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 以提高蚕农和驻点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培训内容应包含现行蚕品种性状特点及饲育技术要点,《原蚕种茧生产饲育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原蚕饲养中不良气象环境控制方法措施以及桑园管理技术操作方法等。

2.2.5 实施奖励政策

每年各原蚕片区根据种茧生产产量、质量情况及遵守《原蚕种茧生产饲育管理技术操作规程》的情况,评选出一定比例的原蚕农户为种茧生产饲育管理能手给予经济奖励,以带动原蚕区整体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

2.2.6 推广优质蔟具和早采茧技术

新原蚕区蔟具偏少,需增加蔟具,但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在推广初期研究院可适当给予补贴。原蚕种茧生产实施早采茧可以降低后期死蛹,减少缩尾蛹和驼背蛹的发生,提高种茧质量和公斤茧制种系数。据资料介绍缩尾蛹和驼背蛹发蛾率比正常蛹低,并且单蛾产出卵量比正常蛹的蚕蛾少10%~20%,不良卵率高。

2.2.7 合理安排生产布局

据统计,现阶段研究院一代杂交种繁育中公斤茧制种系数春季比夏秋季高0.5张以上。因此在条件具备 (劳动力和房屋用具允许) 时应尽量增大春季生产量,减少秋季生产量,从而提高繁育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2.3 加大生产设施设备投入和改造力度,是提高原蚕区种茧质量的有力保障

对于有发展潜力的原蚕种茧生产基地,研究院可给予部分资金扶持,帮助原蚕基地蚕农修建标准蚕房、贮桑室、消毒池、蚕沙坑等养蚕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原蚕基地的养蚕基础设施,为不断提高原蚕种茧质量、生产供应优质蚕种打下坚实基础。

2.4 加强原蚕基地建设,走规模养蚕道路,是提高原蚕区种茧质量的重要出路

大力宣传《原蚕基地五年建设规划》, 根据原蚕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有针对性地实施惠农措施,免费发放两药一剂(开园药、封园药、除草剂)和蚕期消毒药物,全额资助修建省力化蚕台,以降低蚕农原蚕种茧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投入,缓解部分蚕农饲育大蚕劳动力紧缺的状况,稳定原蚕饲养规模,实现规模效益,从而达到种茧生产精养细管,生产出优质种茧的目的。

*资助项目: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22-SYZ22)

猜你喜欢

蚕农蚕种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躲雨
攻克优质蚕种质量控制关键技术
浅谈“桑园托管”
创新原蚕区蚕种生产方式初探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