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教师培养的专业性与职业性及教师教育专业的重建

2015-02-21

当代教师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师范教育资格证书师范院校

张 海 钟

(兰州城市学院 教育学院、教师教育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30)

论教师培养的专业性与职业性及教师教育专业的重建

张 海 钟

(兰州城市学院 教育学院、教师教育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30)

教师与医师、律师、工程师、咨询师一样,首先是一种职业,其次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教育区别与师范教育的要义在于职业前培养与职业后培训一体化。但目前的教师教育改革形成了合法性的争论和培养模式的混乱,特别是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制度的权限上提,导致了师范教育的式微,需要重建教师教育的体系。教师教育体系重建的关键是统一认识,分层次分类别确定教师教育的院校权限,摆脱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新建本科院校、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大学的权限争霸,解决大学—政府—中学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

专业性;职业性;教师教育;教师培养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概念取代职前培养的师范教育概念的初步成功,负责职后培训的独立设置的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教师进修学校全部合并到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或者多科性学院,但教师教育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反而学科本位论更加猖獗。随即,教育学界为了对抗学科本位论,发起了教师专业化思潮和运动,认为教师专业化就是将教师职业定义为一种特殊专业知识支撑的职业,是一种教育学专业为本的职业,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教育理论素养、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能,学科专业知识达到必须和够用为度。然而,事与愿违,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高等学校专业院系主任却正好相反,认为专业化就是学科化,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就是数学专业化,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就应该是语文专业化。而今,教育部某些领导又积极支持高等职业学院培养小学、幼儿园教师,使得教师教育体系雪上加霜。更为可怕的是,教育部的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办法竟然允许非师范院校无任何教师专业学习和实习经历的学生报考教师资格证书,使教师教育体系彻底崩溃。[1]

一、教师培养的专业性和职业性辨析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必须达到相应的学历,这项规定教育界毫无异议。但是,涉及学科专业性和职业专业性问题,异议便接踵而来。高等学校按照学科门类和层级设置专业,而教师教育其实是双专业,也就是文理艺体专业加教育学专业。问题在于,文理艺体学科专业的专家学者认为,中小学教师都是某一学科专业的教师,重要的是学科专业知识技能必须扎实深厚,至于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技能,属于职业性的要求,需要实践中练习和学习,在校期间,只需要初步的学习掌握、理解运用。但是,许多教育学家认为,就中国师范教育历史经验而言,就教师教育发展的实践而言,就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而言,目前的教师教育恰恰是学科专业知识过度,而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严重不足。因此,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解决教师素质问题、素养问题、理念问题、理论问题、技术问题、技能问题。

辨证分析可以发现,教师专业化思想其实就是教师职业化的思想。以语文教育专业为例,高校的语文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可以是教师、记者、秘书、编辑、公务员、作家、诗人等等,教师只是目标之一。文学院系开设该专业,除培养教师之外,其他目标的课程都可以内部解决。但培养教师就必须有教育学专业教师配合,开设教育心理学、普通教育学等教育理论课程;中小学课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课程;教师书写、教师语言、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技能课程;教育实习等教育实践课程。但因为思想认识问题,或者利益地位问题,文学院领导和教师坚持认为,这些课程属于公共课程,公共课程是不重要的,适当开设就可以,而且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存在学科本位思想的心理阻抗。[2]

表1 教师培养的专业性与职业性关系辨析图

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化其实应该包括学科专业化和职业专业化两个方面,关键的问题在于教学时间问题和学术地位问题。我国专科专业修业年限是三年,本科专业修业年限是四年。高校教师往往存在专业高贵性和神圣性的认知和情感,因为高校教师绝大多数都是研究生毕业,更加强调学术知识的系统性,喜欢模仿或者习惯性按照重点大学的专业课程方案设计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因此,因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都是按照学科分布在各学科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自然便是以学科课程为主,如此情状,教育和心理课程教师便始终认为自己被边缘化,缺乏地位感。反之如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全科型专业,所开设课程多半是教育学课程,教育学院或者教师教育学院便未觉不适。为此,笔者认为,教师教育的专业性就是职业性,职业性就是专业性,职业性是指培养目标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性是指培养目标是某一学科专业性的教师。单纯强调职业性的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教育实践课程,试图弱化学科专业课程,难免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3]

二、教师资格资格证书考试与教师 教育体系的崩溃

2011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印发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办法》《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等系列文件,而且在全国开展教师资格证书考试试点,今年已经推广到全国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但新开展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存在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非师范院校学生可以报考教师职业资格证书。也就是说,不学习教师教育课程、不经过教育实习,直接可以报考教师资格证书。既然非师范专业学生可以报考教师资格,那么教师教育课程开设有无必要?既然不经过教育实习,也可以参加考试,那么教师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有无必要?是继续实行学科专业教育加教师职业教育的培养方案,还是实行学科专业教育加教师资格证书考试课外辅导班?都是大家思考的问题。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是指导师范院校或者综合大学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和学术标准。然而,按照《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考试暂行办法》开展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内容中并没有要求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设计考试试题。许多省市的考试内容继续沿袭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内容,只是增加了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和说课等面试。这说明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在政策设计中存在衔接问题。[1]

这种政策的后果是高等学校教师教育专业彻底演变成学科专业,尤其是教育实习,将成为公平问题的焦点。特别是各省市自治区的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科目和内容与教育部印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几乎没有关系。教育部自己印发的文件之间相互冲突。这可能会导致高等学校培养教师的模式发生改变,今后改革的方向就是取消教师教育专业,所有文、理、艺、体专业不再开设教师教育课程,而转向开办教师资格证书课程中心,不再为学生提供实习训练,只辅导资格证书考试课程。

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参与培养 教师的问题辨析

21世纪以来,国家支持中等专业学校改建为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经过10年改建,绝大部分中等专业学校逐步合并升格改建。其中原有的中等师范学校基本全部合并完毕。中等师范学校与理工农医中等专业学校合并组建高等职业学院后,是否还具备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合法性,也就是是否具有教师教育的资质,成为教育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学术界争论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教师教育是一种集学术性、专业性、职业性为一体的教育活动,开展教师教育的机构应该包括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而不应该包括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因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性质和定位难以达到教师培养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标准。[4]然而,有的学者的认识却恰好相反,既然教师是一种职业,就如律师、医师一样,自然就属于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本身就是职业教育学院,因此开展教师教育理所当然。[5]争论的结果是教师工作司提出开展教师教育机构认证,如果没有教师教育的基本师资队伍和相关条件,则限制招生,但最终这项工作未能开展,反而推行开展教师资格证书考试,但考试环节并未要求必须是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只要是通过自学可以通过考试,也可以获得资格证书,这就使得教师教育体系彻底崩溃。

问题的根源在于利益冲突,很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改建的基础是中等师范学校,而中等师范学校具有培养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传统和师资队伍,如果限制其招生培养教师,则教师转型十分困难。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政府行政代理部门,不得不立足教师利益立场。冲突的终极根源是20世纪90年代的高等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科专业资源重组,仅仅考虑了升格重组的校园面积、设备数量、教师队伍、图书资料等条件,事实上已经为后续的教师教育体系崩溃埋下伏笔。更为可怕的是,虽然中等师范学校、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高等师范本科院校的老三级师范教育体系过度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高等师范本科院校、高等师范本科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新三级师范教育体系,[6]但目前很多师范院校试图放弃师范性质,积极发展非师范教育,努力改建综合大学。原有师范专科学校为基础改建的综合性本科学院,其教师教育专业倒退为单纯的学科专业教育,师范性质逐步削弱。目前如果继续放任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的缺陷,必然导致师范教育和继续教育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逐步崩溃。

四、大学—政府—中学合作培养中 小学教师的体制机制障碍解析

20世纪80-90年代,师范院校解决教育实习问题的办法是确定部分实习学校,师范院校拨出经费,为实习学校建设宿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具,正如现在使用的概念—建设实习基地。但因为师范院校隶属和中小学隶属关系的错位,这种合作很快破产。20世纪90年代,师范专业的实习基本依靠私人公共关系解决。然而,随着市场经济逐步推进,私人公共关系模式逐步破产。中小学更加注重经济收入,而师范院校因为经费紧张和节省原则,特别是漠视教育实习的思维,往往预算很少的教育实习经费,逐步导致教育实习的分散化。很多学校的实习成为牧羊式的放任自流。至于教育见习课程实际上成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虚设课程。同时因为高校的学术至上,实践内容越来越少,致使教师的培养普遍受到中小学的诟病。[7]

于是,21世纪10年代前期,有识之士开始呼吁,强化实践环节,缩短就业适应期,增强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教师培养需要的对接。随后许多院校的探索以失败而告终。随后,部分院校和省市开始探索大学、中小学、政府的合作培养问题,喜欢使用外语名词概念的学者将其总结为USG合作发展。最近几年,这种探索和失败的经验反思提升为政府行为。教育部经过长期的准备,理论研究、实地调研、项目论证,提出了卓越教师培养意见,筹集经费、设立项目、开始探索、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然而,根据笔者主持的课题组开展实验的经验总结,根本的问题还是体制机制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有四:第一是兰州城市学院与实验学校隶属不同的级别政府机构,双方的利益诉求存在很大错位;第二是兰州城市学院教师普遍难以为中小学提供有效的教育教学指导,而中小学教师难以提供有效的教师教育实践指导;第三是双方的教学时间难以协调,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见习时间与中小学教学时间严重冲突;第四是经费问题,因为经费难以解决,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见习和中小学教师到高校开展实践指导的交通费问题成为制约合作的瓶颈。[8]

五、重建师范教育为基础的教师 教育体系的路径探讨

鉴于目前师范教育为基础的教师教育崩溃危机,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在首都师范大学举办的“深化首都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综合改革高层论坛”发表演讲,认为撤销全科型中等师范学校和允许综合大学开办师范专业,是两大弯路。顾明远提出,“我觉得要重建师范教育体系。我们的国情不能跟美国、英国相比,因为我们国家大,我们有1 200万名中小学教师,如果没有专门培养教师的学校不行,还是要把师范院校办好。”[9]他还根据国外考察的感受认为:“相比起来,我们对教师的尊重、信任、依赖、依靠恐怕还不够。虽然我们经常讲尊师重教,但我们没有像芬兰那样。因此要真正做到以教师为本,就要充分依靠教师、尊重教师、信任教师” 。[9]“有不少教育部门的领导往往把教师看作自己下面的一个雇员,许多家长把老师看作雇佣的对象,可以随便指使。”[9]他呼吁“不要空谈尊师重教,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使教师成为不可替代的资源”。[9]

显然,顾老的思想不一定完全正确,比如撤销中等师范学校,就是大势所趋。但放弃中等师范学校培养模式,允许综合大学培养中小学教师,无疑是改革发展中失误。特别是这次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改革,放弃教师教育专业毕业证书和教育实习合格证书的前提条件,无疑是错上加错。然而,改革毕竟有突破,《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小学和幼儿园教

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等系列文件,都是非常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非常具备开办教师教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缺陷针对性,非常具备基础教育教师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缺陷针对性的政策。因此笔者以为,现在的问题就是必须修订《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考试暂行办法》,必须规定参加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的学生必须有教育实习经历,否则,正如笔者已经发表的论文所言,取消教育实习要求,只能导致教师教育专业的取消,只能导致教师教育体系的彻底崩溃。[1]

[1] 张海钟.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制度改革与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改革[J].教师教育论坛,2004(6):5-9.

[2] 张海钟.高师专科贯彻新教学方案的阻抗因素探析∥[C].金长泽.师范教育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21.

[3] 张海钟,郝玉荣.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师资的学位背景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师教育,2013(2):64-66,93.

[4] 张海钟,秦积翠,路宏.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历史回顾与新颁课程标准解读[J].宁波大学学报,2013(1):51-54.

[5] 孔庆浩,张海钟,路宏.新世纪教师教育体制机制问题反思与培养模式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7):76-78.

[6] 张海钟.教师教育专业化与高等学校教师职前培养专业化[J].当代教师教育,2011(2):26-28.

[7] 张海钟.城市化进程中的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辨析[J].教师教育论坛,2004(3):9-13.

[8] 秦积翠,张海钟, 陈婷.教师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模式探新[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4(4):65-67.

[9] 李新玲.顾明远历数师范教育改革犯下的错,呼吁重建师范教育体系[N].中国青年报,2015-06-29(9).

[责任编辑 向 宁]

About the Specialty and Professionalism of Teachers Training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ducation

ZHANG Hai-zhong

(CollegeofEducation&TeachersEducationResearchDepartment,LanzhouChengshiUniversity,Lanzhou730030,Gansu)

As other professions, teaching is a profession with specialty. Teachers education differs from normal education in its integration of pre- and after- professional training. The present reform of teachers’ education leads to the controversial state of legality and pattern, especially, when the organization of Teachers’ Certificates Examination has been raised to higher authority. This has lessened the importance of normal education and requir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ducation system. The important thing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ducation system is to unify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ter , to define the function of different normal schools, to keep away from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different schools for the right of enrollment, and to clear of the obstacle of USG cooperation.

specialty; professionalism; teachers’ education; system

G451

A

1674-2087(2015)03-0047-04

2015-08-10

张海钟,男,甘肃靖远人,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师范教育资格证书师范院校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对完善查验员资格管理机制的思考
中国近代幼儿师范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高专音乐师范教育课程建设刍议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应用研究——以安防技术应用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例
论高职院校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