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问卷调查及思考

2015-02-21何雅琴周兴林冉茂平钟炳迪武汉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81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年34期
关键词:问卷调查双语教学

何雅琴,周兴林,冉茂平,钟炳迪  (武汉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1)



《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问卷调查及思考

何雅琴,周兴林,冉茂平,钟炳迪 (武汉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1)

[摘要]双语教学能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外语水平,是我国高等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解《交通工程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对武汉科技大学2012级交通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了教学问卷调查并进行总结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所反映的问题,结合交通工程专业自身环境及学生条件,从教材的制定、师资的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善、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英文比例及分班教学等教学环节进行反思及探索。双语教学应该有针对性的实施,从而形成一套适合学校、专业及学生的双语教学模式,切不可盲目的照搬别人的双语教学经验。

[关键词]《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问卷调查

《交通工程学》是交通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全面掌握交通工程学科的相关概念、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1]。该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获取交通工程专业知识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有机会直接接轨国际上先进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吸收世界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提高科学素质,成为国际化的现代人才[2]。

教学活动是教师学生双方参与的活动,而学生又是教学活动最直接的感受者[3],因而对于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最能反映实际情况也是最具有资格做出评价的就是该课程学习的主体学生[4]。为此,笔者对武汉科技大学交通工程专业2012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遵循自愿原则,采取匿名形式。

1调查结果分析

1.1对双语教学的认识

对该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有27.4%的同学表示非常有兴趣,35.5%同学有一定的兴趣,19.4%同学无所谓,17.7%同学没兴趣甚至还有抵触情绪。但是认为该课程有必要进行双语教学的占67.8%,必要性主要在于有利于英文资料的阅读。1.7%的学生愿意选择全英文班,68.3%的学生愿意选择双语班,30%的学生愿意选择中文班。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大部分学生已基本认识到该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表示愿意尝试双语教学,只是由于某些因素,使得双语学习兴趣不是很高。

1.2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该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存在的困难,63.9%的学生认为自身英语水平跟不上,16.4%的学生认为由于教师发音不准影响了其对内容的理解,19.7%的学生认为由于教材的原因导致学习困难。另外,64.5%同学认为该课程较难学,再加上英文教材难懂,使得理解更加困难。这主要是因为《交通工程学》是交通工程专业学生接触到的第1门专业基础课,从基础课到专业基础课的转型还没有完成,还不习惯或不能完全接受,所以觉得课程内容很难,加上自身的英语水平制约,教师口语及全英文教材等因素,夸大了该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难度,因此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对该课程双语教学的认识,英语不是教学内容,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用各种方法尽量减轻学生的恐惧心理。

1.3教材方面

目前使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调查结果显示40.3%的同学基本能看懂英文教材,但是59.7%的同学认为英文教材太难,看不懂。而且96.8%的同学都认为应该配备中文教材,且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以学习中文教材为主。这说明,一方面原版英文教材可能不符合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学生还不习惯阅读全英文教材,还不能形成英文思维方式。

1.4教学效果

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77.4%的同学认为双语教学增加了其学习负担,只有22.6%的同学认为双语教学不会增加学习负担。对于总的教学效果而言,61.3%的学生认为教学效果一般,只有6.5%的学生认为很好,16.1%的学生认为较好,16.1%的学生认为不好。对于双语教学收获,认为提高了外语水平的占55.65%。对于教师方面,69.4%的同学对教师的授课方式比较满意,30.6%的同学不满意,说明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教学方式和手段需进一步改革,师资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1.5学生自身情况

调查的学生中,通过英语四级的占73.6%,通过英语六级的占1.6%。该课程学习过程中,从来没有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占45.2%,偶尔进行复习和预习的占48.4%,每次都复习预习的仅占6.4%;课堂上认真做笔记的占11.6%,基本上认真做笔记的占41.7%,偶尔做笔记的占41.7%,从来没有做过笔记的占5%。这说明一方面学生课前课后没有压力,不能主动学习,另一方面可能是学生不愿意阅读英文教材。对于上课是否能听懂教师用英文讲授的内容,33.9%的同学表示基本能听懂,40.3%的同学表示能听懂50%的内容,而25.8%的同学则表示听不懂。但是通过英语四级的学生中,基本能听懂的占43.2%,能听懂50%的占38.6%,听不懂的占18.2%;对于有课前预习、复习的同学,基本能听懂占47.1%,能听懂一半的占38.2%,听不懂的占14.7%。说明课前课后预习和复习及课堂听讲情况以及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很大的关系。

1.6教学过程中英语使用比例情况

对于上课使用的语言,认为以英文讲授为主,必要时辅以中文加以解释和以中文讲授为主,列出中英文专业词汇的比例一致,各占41.9%;对于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61.3%的同学认为占30%~40%比较合适,有24.2%的同学则认为占50%较合适。

对于课堂PPT使用的语言,认为以英文为主,重点、专业词汇附加中文解释的占58.1%,而以中文为主,重点、专业词汇辅以英文的占37.1%。

对于考试试题及答题的调查显示,全英文试题,英文答题基本不被接受,认同最多的观点是试题中英文对照,鼓励英文答题,但不强求,可以中文答题的占69.4%。说明学生对该课程双语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害怕英语,从而没有信心去越过英文障碍。

2思考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同学们基本上能认识到该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由于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师及学生自身英语水平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一般。因此,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提高该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真正达到双语教学目的,笔者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反思并探索改进方法。

2.1梳理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材

《交通工程学》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几乎涵盖交通工程学科的各个方面,为了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需要梳理和精简教学内容。从整体课程体系入手,尽量减少《交通工程学》和后续专业课程之间的重叠,如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安全、道路交通环境、停车规划与设计等章节,该内容后续都开设了专门课程,可以适当简化。教学内容应该主要定位于《交通工程学》的基础概念和理论,如交通特性、交通调查、交通流理论和道路通行能力等部分。

目前武汉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所采用的英文原版教材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不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因此,该校交通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拟在英文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自编英文教材,这样既能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也能照顾到该校学生的现实情况,从而深入浅出,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同时在教材中会添加一定数量的中文注释,提高自学效果和效率。

2.2增强师资力量

双语教学过程中,师资力量是关键,教师自身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素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目前该校《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的教师团队仅仅凭着对双语教学的兴趣及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而进行双语教学,并未受过正规而统一的双语教学培训,给双语教学的效果提升带了一定的障碍。因此,一方面应该对双语教学老师进行规范化培训,鼓励教师出国进修,提高其专业素质及英语素养,使他们能流利的用英文讲解专业知识;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优秀海外归国教师,由于他们经过西方纯英语环境的锻炼,英语综合能力比较符合要求,同时又具有国内学习经历,了解国内文化和教学模式,相比外籍教师,更易于跟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2.3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交通工程学》作为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衔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与纽带,担负着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的重要角色[5]。因此,授课主要是以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为目标,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授课过程中英语的使用比例(50%以上或70%以上),否则会导致部分同学上课听不懂,从而对教师讲授的内容不理解,以致导致厌学,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实时反馈信息,因地制宜地调整教学模式。如对于一些只需学生了解的非核心内容,可以结合图片、视频的形式用全英文授课;而对于理论性强,公式推导较多,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可先用英文介绍基本概念和理论,再用中文讲解理论知识的应用。

为了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应该改变目前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引导式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和研讨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如在城市交通系统章中给学生介绍人行天桥设置依据时,如果直接给出设置的条条框框,学生肯定没兴趣,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江汉路上面有很多天桥,而学校门口马路为什么不设天桥,由于这2个地方学生非常熟悉,于是大家都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其实在学生自己的回答中已经找出了答案,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再如,在讲授交通管理与控制部分时,课堂上介绍信号相位相序概念和设置方法等理论,课下让学生自行分组,对学校附近某一交叉口进行调查,分析相位相序的合理性及改善方法等,并且自行制作PPT分组进行讨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了巩固,同时还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也能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推行基于过程考核的考核模式,加大平时成绩比例,设置多个平时考核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学环境。

2.4提高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识

虽然学生认识到该课程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对双语教学的本质认识仍然不够。开课之前给学生做好宣传工作,使他们能从思想上接受双语教学方式。同时施加适当的压力,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能做好课前课后预习复习工作。

通过问卷调查还发现一个现象,大部分学生还是把双语课看成是外语课,他们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词汇和句子的理解上。教材中一旦出现生词,学生就非要弄清词义不可,而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整篇文章的信息获取上。这样就会造成一个章节学下来,学了一些单词,但对整个章节的内容不知所云,造成“见树不见林”[6]的情况。因此,上课之前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双语课的英语不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只是一种学习的媒介。

2.5分班教学

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的讲授方式不一定适应每一个同学,因此教学质量很难保证。为了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的要求,应以人为本,根据学生英语水平进行分班,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适应各个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3结语

双语教学目的不是为了双语教学模式而开展双语教学,而在于让学生体会国际化教育模式,并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其研究领域的科技英语表达,方便查阅英文的相关文献,对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将来从事的研究领域的选择都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应该立足于学校和教师的自身环境和条件,根据问卷调查分析所反映的问题,积极探索,有针对性的实施双语教学,形成适应学校、专业和学生自己的双语教学模式,而不是盲目的照搬或借鉴别人双语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 何雅琴,丁卫东. “交通工程学”课程双语教学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3(11):88~90.

[2] 贺玉龙,杨孝宽,赵晓华. 交通工程总论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2009(11):209~213.

[3] 徐晓娟,屈健,梁雅秋.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双语教学的调查与分析[J].硅谷,2010(1):178~179.

[4] 潘章仙.对我国双语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2003,287(12):77~82.

[5] 郑建湖.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交通工程学教学改革与创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1(9):78~79.

[6] 孙建东.混合型双语教学模式及其教学质量保证[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66~70.

[编辑]辛长静

[引著格式]何雅琴,周兴林,冉茂平,等.《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问卷调查及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2(34):73~75,82.

[中图分类号]N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5)34-0073-03

[作者简介]何雅琴(1982-),女,博士,副教授,现主要从事交通管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heyaqin@126.com。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2012217);武汉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14Z019,2013X074, 2004027)。

[收稿日期]2015-08-27

猜你喜欢

问卷调查双语教学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情景导游》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索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城中村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