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油田橇装式计量站工艺技术研究

2015-02-20张洪国

当代化工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计量站罐车集输

张洪国

(中原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河南濮阳 457000)

一、项目背景及存在的问题

在2004 年,内蒙油田的单井原油集输方式多数采取单井拉油,在每口井的井场安装1 ~2 具地面罐,用带齿轮泵的罐车向集中处理站倒油。单井原油加温采用电加热和燃煤加热两种方式,以燃煤加热为主。目前,内蒙油田现有油井总数54 口,实际开井41 口,日产液量206t/d 左右,日产油量82 t/d 左右。现有注水井7 口,实际注水开井7 口,日注水量67m3/d。原油相对密度(50℃)为860kg/m3~880kg/m3,原油粘度为34.14 ~30.89mpa.s 原油凝固点24℃,原油初馏点90℃,原始气油比小于10m3/t。

经过2004 年的地面配套建设,地面配套设施基本满足了冬季油井生产的要求,能实现安全过冬的目标。但是,仍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由于单井产量不均衡,原油在单井罐中存储的时间过长,原油老化严重,影响集中处理站的脱水效果。

2.油井分散,罐车倒油工作量大,每装一罐车油需要3 ~4 口井才能装满,装车耗时在4 ~5 小时,工作效率低。

3.分散管理,燃煤耗能高,工人劳动强度高,特别是在冬季增加了管理难度,集输系统效率低,不适宜油田规模开发的需要。

4.单井地面罐原油计量实行人工标罐操作,计量误差在15%左右。

5.单井地面罐脱出的污水不能实现集中回收、处理后利用,容易形成草原污染。污水用罐车拉运成本高,油田注水需要的污水量得不到满足[1]。

二、 油气设计方案

1.设计思路

针对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随着油田的不断滚动开发,为了方便管理,降低冬季生产的管理难度,提高集输系统效率,减少投资,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按照“简单、适用、科学、规范”的配套原则,规划在油井比较集中的区块建设橇装计量站[2],并逐步实行三种地面集输模式:

(1)单井加热,小站集中计量和加热、直接外输进处理站,集中脱水外销的集输模式。

(2)单井加热,小站集中计量和加热,集中脱水及储存,罐车拉运脱水后的原油,污水就地处理及回注的集输模式。

(3)对于个别边缘、零散、低产的油井仍然实行单井拉油集输模式。

2.设计方案

根据油区的现状,首先选择内蒙桑合油区的油井进行现场试验。

橇装计量站实行单井加热,小站集中计量、加热、直接外输到集中处理站的原油集输方式。设计管辖油井8 口,最大日处理量100 m3/d,单井产液量不小于3 m3/d,平均集输半径400m,单井燃煤加热炉功率为80KW。

值班室和计量间、换热间、工具间、锅炉房均采用撬装活动式野营房,房体外壁为δ=1.5mm 瓦楞钢板,内壁为δ=1.0mm 彩钢板,隔热层为δ=100mm 泡沫塑料板。计量站集中脱水后装车外运。

主要生产参数设计:

(1)单井加热炉出口温度60 ~80℃,单井回压不大于0.5MPa;

(2)计量站进站温度不低于30 ~40℃,出站温度不低于45℃;

(3)计量站的干压不高于0.5MPa,当计量站出站压力高于0.5MPa 时,启动油气混输泵进行降压输送。

3.计量站工艺流程

(1)工艺流程图如下图1:

图1 工艺流程示意图

(2)事故流程见图2

图2 事故流程示意图

3.橇装式计量站设备选型

计量站内设8 井式计量阀组间(6m×2.8m)及值班室(3m×3.5m)×1 栋、锅炉房(6m×2.8m)×1 栋、输油泵房(5m×2.8m)×1 栋。所有房屋均为落地式,不高架。各房间内的配置如下:

(1)计量间:8 井式来油计量分配阀组(DN40 阀门)一套,DN400 PN1.6 立式分气包一个,DN15 流量计一块及计量阀组一套。

(2)锅炉房:热水锅炉主要为原油换热加温和房间采暖用。选用燃煤立式常压懒汉热水锅炉(热负荷0.1MW/h、出/回水温度90/60℃)一台,热水循环管道泵一台(Q=6m3/h、H=20m), 0.2m3膨胀水箱一具。

(3)输油泵房:内设置换热器和油气混输泵。选择单螺杆油气混输泵(流量5m3/h、扬程100m、电机功率4kw)×1 台,带变频控制,无人值守,自动控制。列管式卧式换热器(4m2)2 具。

(4)房屋设计:值班室、计量间、锅炉房、泵房均为活动橇装式野营房,野营房采用75cm 厚彩钢保温板进行隔热和保温。在冬季房间内用热水循环采暖,温度保持在16 ~20℃。站内管线为地面敷设,电拌热带加100mm 厚的岩棉管壳保温。

(5)单井设计:单井配置燃煤加热炉(热负荷80KW/h),对单井原油进行加温到60℃以上,确保原油进站,减轻站内加热的负担。从井口到计量接转站用DN40 管线,先地面弹性敷设,用40mm 厚聚氨脂泡沫塑料保温,待开春后再埋地,埋地深度为自然地面距管底0.7m。

(6)计量站外输设计:外输管线选用φ76×4.5 泡沫塑料保温管线,先地面弹性敷设,用40mm 厚聚氨脂泡沫塑料保温,待开春后再埋地,埋地深度为自然地面距管底0.7m。[3]

四、效益分析

计量站投产后,桑合集中处理站内生产正常,原油外销含水保持在0.2%以内。单井及计量站加热后的温度、压力范围基本满足油田原油集输设计规范的要求,同时满足冬季生产的要求。

该站投产后不仅提高了集输系统效率,减少了原油的挥发损耗,又减轻了采油区的单井拉油工作量和工人的劳动强度,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1] 方海涛. 稠油区块计量站的设计[J]. 油气田地面工程,33-34, 2015, 1.

[2]刘正军. 油田计量站生产自动化与管理信息系统[J]. 油气田地面工程,102,2002,4.

[3]佘庆东. 联合站油气集输方式的改进[J]. 中外科技情报,99-100, 2004, (39).

猜你喜欢

计量站罐车集输
电加热型沥青自备罐车开发研究
简述油气集输系统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基于FLUENT天然气集输管道直角弯管磨损分析
HYSYS软件在复杂山区页岩气集输管线中的应用
油水井与计量站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李春雨刘璞
国防科技工业真空一级计量站
欧洲最大罐车企业FFB:如果你现在下单2020年才能提车
国防科技工业真空一级计量站
煤层气田集输工艺优化建议概述
一种新型危险品液罐车安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