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在产科病房的应用

2015-02-20傅臻钱静芳孙正英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卡介苗预防接种产房

傅臻 钱静芳 孙正英

(江苏盛泽医院,江苏 苏州 215228)



优化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在产科病房的应用

傅臻 钱静芳 孙正英

(江苏盛泽医院,江苏 苏州 215228)

目的 探讨如何优化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提高新生儿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性。方法 将原来由产房助产士预防接种改为由病房责任护士进行预防接种,并对接种流程进行优化。选取2012年5月-2013年4月由产房护士接种的600名新生儿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由病房护士接种的的600名新生儿为观察组,对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的健康教育覆盖率、疫苗接种及时率、接种满意度及安全性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施优化接种流程后,对家长健康教育覆盖率、疫苗接种及时率及接种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程改进后,预防接种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提升,未发生任何差错。结论 优化接种流程后,可使新生儿预防接种的过程更加规范和安全可靠。

优化; 流程; 新生儿; 预防接种

Optimize; Processes; Neonatal; Vaccination

预防接种是疾病预防控制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如无接种禁忌症,新生儿在出生24 h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卡介苗两种疫苗,但自这两种疫苗在新生儿预防接种工作开展30多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的预防接种中,差错事故时有发生[1-2]。我院在2012年12月曾经发生一起重复接种卡介苗的严重差错,虽然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但引发了医疗纠纷,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为了提高新生儿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性,我院从2013年5月起,对新生儿预防接种的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在我院出生24 h内的新生儿600例为实验组,将2012年5月-2013年4月出生24 h内的新生儿60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中,阴道分娩350例,剖宫产250例,孕周(39.3±1.2)周,男婴372例,女婴228例,出生体质量(3.350±350)g;对照组中,阴道分娩330例,剖宫产270例,孕周(39.2±1.4)周,男婴352例,女婴248例,出生体质量(3.550±380)g。两组新生儿的孕周、产式、性别、体质量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确定预防接种工作的移位 我院2012年发生一起重复接种卡介苗严重不良事件后,护理部高度重视,分析了差错发生的原因,主要因为产房助产士轮流接种,对病房的新生儿情况不熟悉,登记遗漏,加上宣教告知不到位。为了优化新生儿预防接种的流程,在护理部的指导下,大科范围内进行工作调整,将由产房助产士负责接种改为由病房护士进行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卡介苗两种疫苗。

1.2.2 病房护士培训 由苏州及吴江疾控中心统一对接种人员进行分批技术培训,让每位接种人员了解疫苗的性能、副作用、禁忌症和适应证以及使用方法。认真落实考核考证制度,持证上岗。尤其是卡介苗对接种部位、方法、剂量有严格要求,是所有疫苗中技术要求较高,最易出现不良反应的疫苗之一[3]。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针头过深、过浅,菌液外溢等均会影响接种质量。所以,对接种护士在取得上岗证的基础上,安排到产房进行实地观摩并实习操作,直到掌握接种技术。

1.2.3 流程优化 为了使接种工作形成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我们对接种过程中的高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订了有效措施,在原有流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1.2.3.1 评估登记 在新生儿入母婴同室时,责任护士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和评估,对无接种禁忌症的新生儿,由医生开具医嘱后打印执行单,同时做好预防接种的登记工作 。

1.2.3.2 知情同意 接种前向家长详细说明接种疫苗的名称、目的、适应对象以及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征得家长同意后,让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认真填写“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把一式三份的其中二联交给家属,以便办理预防接种卡。如住院期间新生儿有特殊原因未接种的,告知出院后到预防保健科去接种的时间和程序。

1.2.3.3 部位与时间 严格执行不同部位接种不同疫苗,即左手臂皮内接种卡介苗,右手臂肌肉接种乙肝疫苗。并且规定接种时间,即乙肝疫苗在新生儿回病房后无禁忌症由医生开具医嘱后护士马上执行,而卡介苗在新生儿洗澡后根据医嘱执行单完成接种。

1.2.3.4 操作方法 在单独放置卡介苗的冰箱内取出疫苗,按要求每支冻干卡介苗加入0.5 mL注射用水,来回抽吸待充分溶解后摇匀抽取0.1 mL,配置剂量要准确。按皮内注射要求完毕后停顿5~10 s,旋转针头斜面45°~180°拔出针头,使药液不外溢。所有操作均由双人核对新生儿腕带,且做到“一接一种一送”(由一名护士全程负责,从到病房接新生儿到接种室,接种后再送回病房,完成一个后再接下一个),确保婴儿的安全性。乙肝疫苗的接种比较简单,遵医嘱在右臂三角肌中部肌肉注射乙肝疫苗5 μg,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注射10 μg。

1.2.3.5 个人防护和消毒隔离 接种护士做好接种前的无菌操作和个人安全职业防护,戴手套及双层口罩,接种后多余的疫苗及用过的医疗物品严格按照苏州市疾控中心的规定处理,环境和空气也进行终末消毒。无一例造成意外伤害和感染,保证了安全接种。

2 结果

新生儿预防接种工作改良后,未发生任何接种差错。同时,健康教育覆盖率、疫苗接种及时率、接种满意度方面均有所提高。见表1。

表1 预防接种改良后健康教育覆盖率、疫苗接种及时率、接种满意度的比较 例(%)

3 讨论

3.1 通过接种流程的优化,由原来产房助产士执行预防接种改为由病房责任护士接种,因此,对每个接种的新生儿情况熟悉,并增加了对新生儿情况的评估,护士接种后也便于观察不良反应,提升了接种的安全性。

3.2 通过接种流程的优化,加强了产妇及家属对预防接种知识的宣教,从以前简单的口头宣教到目前的知情同意并签署意见,使家属主动配合接种,因此健康教育的覆盖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3.3 改革前,由产房人员负责接种,不用开医嘱,只是接种后进行手工登记,往往容易会遗漏,影响24 h 内接种的及时率,甚至会发生漏接种或重复接种。通过接种流程优化后,预防接种先由医生开医嘱并打印执行单,责任护士再执行,操作更加规范,规避了以前发生的重复接种卡介苗的风险。实施以来,从未发生任何差错。

3.4 通过接种流程的优化,原来由家属接到通知后自己送新生儿去产房接种,到改良后由病房护士“一接一种一送”,并增加了双人核对腕带的流程,有效提高了家属的信任度和接种满意度。

乙型肝炎和结核病是威胁人群健康的严重传染病,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卡介苗是预防乙型肝炎和结核病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乙型肝炎疫苗为上臂肌肉注射,卡介苗为上臂皮内注射,两者接种途径和接种剂量相差较大。而卡介苗是一种减毒活菌疫苗,其接种剂量、部位、深浅度有严格的规定,过量及过深均可引起局部脓肿、溃疡、长期不愈合及淋巴结肿大,严重者甚至会引起全身性的结核性疾病。通过优化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不但在接种过程中提高接种人员的技术,规范操作,同时确保预防接种的安全性,避免重复接种、两种疫苗混淆及接种剂量和方式的错误,减少差错的发生,使新生儿预防接种的过程更加规范和安全可靠。

[1] 马兰辉,高崧,张辉.一起接种卡介苗差错及时处理的调查报告[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6(3):224.

[2] 武文娣,刘大卫,李黎,等.2000-2007年卡介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9,15(6):491-495.

[3] 夏宪照,罗会明.实用预防接种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44.

傅臻(1965-),女,江苏,本科,副主任护师,科护士长,从事妇产科护理及管理工作

R472

B

1002-6975(2015)07-0664-02

2014-07-22)

猜你喜欢

卡介苗预防接种产房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卡介苗接种后发生感染的可能原因研究现况
感动!6岁男孩产房外坚守妈妈生产
生孩子的时候能在产房吃饭吗
产房仔猪寄养探究
顺产后为什么还要在产房观察2小时
为何要对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膀胱灌注卡介苗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研究进展
湖南:开启预防接种“掌上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