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蚕严防病毒病 多制蚕种增收益

2015-02-20孙育红王浩

蚕桑茶叶通讯 2015年6期
关键词:蚕室有效氯漂白粉

孙育红 王浩

(江苏省淮阴区南陈集镇农技站 223341)

原蚕严防病毒病 多制蚕种增收益

孙育红 王浩

(江苏省淮阴区南陈集镇农技站 223341)

家蚕血液型脓病和中肠型脓病等家蚕病毒病,始终是原蚕生产的潜在威胁。此类病害一旦发生,不仅导致原蚕生产户减产减收甚至绝收,而且影响制种单位制种计划的完成。笔者在原蚕生产指导工作中的多年防控实践证明,只要切实把家蚕病毒病的防控贯穿于原蚕生产全过程,方法对头,措施得力,有的放矢,是可以化解该病对原蚕生产构成的威胁。

1 强化消毒防病,扑灭传染病原

1.1 蚕前彻底消毒

实践证明,蚕前彻底消毒,对有效消灭病毒病病原至关重要。原蚕生产前一周,彻底打扫蚕室,清洗蚕具,然后先后用1%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2%石灰浆悬浊液、1g/m3“富得力”熏烟剂对蚕室、蚕具进行喷洒和熏烟消毒。

蚕前消毒坚持做到“五要”:①蚕室要扫清。蚕室内外全面打扫清理干净,不使病原物有窝藏场所,扫出的尘土、垃圾最好远离蚕室堆积发酵或沤制肥料。②蚕具要洗净。大小蚕具最好用流水彻底清洗干净,蚕具上不留蚕沙、死蚕和斑迹,洗净后的大小蚕具都应晒干。③药剂要配准。如漂白粉液,应按漂白粉有效氯含量决定加水倍数。若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为25%,则1kg漂白粉加水24kg即成1%有效氯漂白粉液。④方法要对头。如1%漂白粉液要用澄清液、2%石灰浆要用悬浊液,并用喷雾器或喷壶喷洒;量要足,液体消毒剂用药量应在3kg/10m2左右,“富得力”熏烟剂不少于1g/m3;喷要匀,要求面面喷到,不留死角;液体消毒结束后要保持湿润半小时以上,熏烟消毒要架空蚕具,消前补湿,封好门窗缝隙,保持密闭4小时以上。⑤消后要管好。消毒后防止病原再侵入,做到不随便出入已消毒过的蚕室、贮桑室,未经消毒的蚕具不拿进蚕室,已消好毒的蚕具不随意拿出它用。

1.2 蚕中经常防病

蚕期中坚持经常性的蚕体蚕座、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消毒,是防控家蚕病毒病,防止蚕座传染,保障原蚕生产蚕作安全的最有效举措。蚕期中要做好“撒、熏、汰、添”四件事。

“撒”即撒防病一号和新鲜石灰粉。蚁蚕第二次给桑前和各龄起蚕各撒一次防病一号;1~2龄每天撒一次“三七糠”(即新鲜石灰粉与焦糠按3:7混合), 3~5龄坚持每天早上或晚上给桑前用筛子均匀地在蚕体蚕座上撒一薄层新鲜石灰粉,既消毒蚕体蚕座,又兼干燥隔离作用。

“熏”即熏“富得力”等熏烟剂。3龄第2日,4龄第2、4日,5龄第2、4、6日各熏一次“富得力”。方法:密闭蚕室门窗,用1g/m3“富得力”熏烟1小时后开门窗换气。

“汰”即隔离淘汰小蚕。饲养中出现的迟眠蚕、弱小蚕极有可能是感染病毒病所致。因此,对体质虚弱、发育迟缓、体躯瘦小以及提出青头中的少量迟眠迟起蚕要及时隔离,严格淘汰,杜绝蚕病传染蔓延。

“添”即叶面药物添食。原蚕生产中添食蚕用氟哌酸和石灰水可以抑制或减轻病毒病的发生。方法是:⑴添食蚕用氟哌酸。在3~5龄饷食和5龄第3、5、7日按5ml氟哌酸兑水0.5kg喷5kg桑叶的配比喂蚕。见病时氟哌酸用量增加1倍,并连续添食三次。⑵添食石灰水。小蚕期用2%~3%石灰水,大蚕期用4%~5%石灰水,均匀地喷布在桑叶上,稍干后喂蚕。见病时,每天添食两次。

另外,蚕期中要坚持做到未经消毒的蚕具不拿进蚕室使用;进入蚕室、贮桑室要换鞋;调桑、给桑前和除沙后要洗手;除沙后蚕网、蚕匾、再利用的蚕座纸要经常消毒、日晒;病蚕不乱扔乱抛或喂养家禽等,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控制养蚕环境病毒对原蚕生产的威胁与为害。

1.3 蚕后回山消毒

养蚕采茧结束后,遗留的病蚕尸体、蚕粪及死笼烂茧等,携带病毒最多、最新鲜、最集中,也最容易散播到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内而成为新污染源。所以,回山消毒是消灭病毒的最好时机之一。为此,养蚕、采茧结束后务必及时进行清理消毒工作,做到“四到位”。一是毛消蚕具到位。用1%有效氯漂白粉液或2%石灰浆喷洒消毒养蚕、上蔟中使用过的蚕具,然后进行清洗,晒干备用。二是消洗蔟具到位。原蚕点一直使用塑料折蔟上蔟营茧,早采茧结束后,用1%漂白粉液浸泡塑料折蔟半小时后,清洗晾干,妥善保管。三是清消蚕室到位。蚕室、贮桑室、蔟室全面清扫,彻底清除病蚕尸体、烂茧、蚕沙等残留物,并用1%有效氯漂白粉液喷洒消毒和1g/m3“富得力”熏烟消毒。四是清洁环境到位。对蚕室周围环境进行打扫、清理,撒布新鲜石灰粉,清出的蚕沙、污物等集中沤肥。

2 加强饲养管理,力避创伤传染

2.1 精心饲养管理

小蚕期,要严格掌握合理的温湿度,做到蚕室适温适湿,力避温度过高过低,努力提高小蚕匀整度,促进强健度。

一是做好“补催青”。严格按照催青期温湿度进行黑暗保护,隔日适时感光,适时收蚁,力求孵化齐一。

二是过好 “疏毛期”。收蚁后24h内宜做好“三偏”:蚕室温度比目的饲育温度偏高0.5℃左右,湿度偏大0.5℃(干湿差),用叶适熟偏嫩。

三是把好“眠起关”,眠起处理采取“早止桑、迟饷食”,即在一批蚕中有50%的眠蚕时,即行停桑,待有80%的蚕入眠时,撒上适量的“三七糠”止桑;当一批蚕全部蜕皮,都有求食欲望时,用防病一号蚕体蚕座消毒后,再给桑饷食。眠中注意前干后湿,即从止桑到见起蚕干湿差2~3 ℃,从见起蚕到饷食前干湿差1.5~2 ℃,以利蜕皮。为促进日眠,要控好各龄温湿度,把好收蚁或饷食时间。1龄28~28.5℃,干湿差0.5℃,7:30前后收蚁;2龄27~28℃,干湿差0.5℃,下午4:00前后饷食;3龄25.5~26℃干湿差1℃,晚上9:00前后饷食。

大蚕期,要特别重视通风换气,良桑饱食,有效防范持续高温闷热。要有区别地对待4龄蚕。由于4龄蚕对低温和蚕病的抵抗力仍弱,应在做好防病的基础上,控制好饲育温湿度(25℃左右,干湿差2.5~3℃),喂足成熟、新鲜、无毒、无污染的桑叶,促进4龄蚕长身体、打基础。

2.2 力避创伤传染

创伤传染是病毒病主要传染途径之一,尤其是血液型脓病创伤传染的发病率很高,原蚕体薄易破,饲养过程中,要力避蚕体创伤,避免创伤传染。注意超前扩座、匀座、分匾。扩座、匀座、分匾、给桑、除沙动作要轻,力戒动作粗放,做到不上下翻动蚕座,不手抓、不高抛、不远掷、不匾压蚕儿;除沙最好用蚕网,轻提轻放。无论小蚕还是大蚕,都要适当稀放,切忌蚕体拥挤、堆挤,力争做到小蚕期一蚕二空位,大蚕期一蚕一空位,熟蚕不堆积,防止因密集而相互抓破体皮,从而增加创伤感染的机会。

3 防治桑树害虫,防止交叉传染

3.1 适时防治桑虫

桑树害虫不仅直接为害桑叶,导致叶质变劣,而且染病害虫还污染桑叶,引起蚕儿发病。如桑螟、桑蟥、野蚕等桑树害虫患脓病后能与家蚕交叉感染。在养蚕期间,要注意捕捉桑螟、野蚕,摘除桑螟为害叶和野蚕茧;在养蚕间隔期,适时使用40%乐桑乳油或40%保桑灵乳油1 500倍液进行桑园治虫,封园治虫可用20%敌杀死6 000倍液喷杀,消灭桑树害虫,降低越冬虫口基数。

3.2 慎喂不洁桑叶

原蚕饲养中,尽可能不吃虫口叶和虫粪污染叶。结合防控微粒子病,强化叶面消毒,用0.5%~1%有效氯漂白粉上清液进行叶面消毒,杜绝交叉传染。

猜你喜欢

蚕室有效氯漂白粉
漂白粉有效氯测定方法
秋蚕饲养前消毒防病技术
常见有效氯试剂代替氯胺T在氰化物测定中的应用及探讨
耐次氯酸盐漂白试验中工作液的配制方法
沼气养蚕的技术
农村养蚕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废漂白粉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水温对含氯消毒液有效浓度的影响研究
又叫“下蚕室”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