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艺专业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5-02-20

长春大学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昆虫学昆虫人文

高 宇

(吉林农业大学 农学院,长春130118)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通过文理交叉、学科融合,实现课程的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其中把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摆到了并列位置,高度概括了大学生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并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等农业院校作为联系高等教育与农业的桥梁,担负着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双重使命,是农业智力的依托和现代化农业人才培养的基地。因此,推动农业高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对于适应科技发展和时代进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农业栋梁之材,意义十分重大。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校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

《果树昆虫学》和《蔬菜昆虫学》是我校园艺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牢固掌握昆虫学基本理论、重要果树和蔬菜害虫种类、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等,并在实践时熟练运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昆虫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就层出不穷,还必须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害虫发生的最新动态讲授给学生,特别是在引入多媒体教学之后,教学内容涉及的新知识点倍增,对于初学昆虫学的学生来讲,学习和记忆的难度较大,如果不注意梳理知识脉络,容易张冠李戴。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爱学是每一位任课教师的职责[1]4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之”指的是对事物的兴趣爱好,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诗歌又称教学打油诗,是一种能将较为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编成的活泼生动的语言形式,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类专业教学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食用菌教学中介绍食用菌食药用价值:“资源经验龙为首,食菌种类冠全球。香菇木耳推华夏,草菇金针又猴头。”在中药材教学中以“当归号为补血君,活血润燥兼养阴,妇科经产为主剂,头止尾破补用身。”介绍当归的功效[1]42。如能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灵活地运用教学诗歌,不失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为此,笔者以教学诗歌的形式来穿插讲授昆虫学知识,不仅能够在形式上丰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增加昆虫学教学用书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索昆虫世界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学习和记忆昆虫学知识,使枯燥的学习趣味化,可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昆虫学教学诗歌的内涵

作者认为,昆虫学教学诗歌就是以昆虫科学知识为蓝本,以昆虫学教学实践服务为目的,以古代昆虫诗歌、现代科学诗、打油诗、顺口溜、口诀和韵词等为媒介,具有科学性、形象性、精炼性、艺术性等特征,同时兼具科学传播和普及功能的语言形式。例如,我国著名昆虫学家杨集昆先生创作的“体分头胸腹,四翅并六足;生长多变态,昆虫百万数”[2],这首诗歌对昆虫的主要特征进行了高度概括。还以五言或七言打油诗形式巧妙地将昆虫纲各目的特征加以区分,例如,用“飞行捕食蜻蜓目,刚毛触角多刺足;四翅发达有结痣,粗短尾须细长腹。”概括蜻蜓目的主要特征;用“基革端膜半翅目,前胸发达盾片露;刺吸口器分节喙,水陆取食动植物。”介绍半翅目的主要特征等。还可以“鞘翅甲虫第一目,天牛、叶甲、金龟子;鳞翅蝴蝶与蛾类,两者不同要区分;直翅昆虫体大型,譬如蟋蟀与蝗虫;膜翅蜂飞蚂蚁行,等翅通称为白蚁......”归纳各类昆虫的特征等[4]。前述昆虫学教学诗歌均可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2 昆虫学教学诗歌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果树昆虫学教学过程中,可将昆虫学教学诗歌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引入形式多样、好念易记、幽默诙谐、生动形象、朗朗上口、悦耳响亮的昆虫学教学诗歌,以诗歌的形式来介绍昆虫学知识,不仅能够在形式上丰富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增加昆虫学教学用书的趣味性,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索昆虫世界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学习和记忆昆虫学知识,使枯燥的学习趣味化,可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能提升对昆虫和诗歌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教师应仔细琢磨、用心思量如何适当地预设、穿插、植入昆虫学教学诗歌的教学过程。只要我们不失时机地运用于昆虫学教学之中,既依据昆虫学教材的内容,又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就会与教师两情依依,犹如着迷,走进了昆虫学教学诗歌,就走进了昆虫学教学一番新天地。

3 昆虫学教学诗歌在教学中的实践

3.1 导课环节

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地渗透应用教学诗歌,既以其语言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又以其内容产生悬念,引发好奇心,它会犹如兴奋剂一般,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达到“乐之者”的境界。例如,在讲授“昆虫分类基础知识”时,可引入“篱落疏疏一迳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其一》)、“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唐杜甫《促织》)等多首古代昆虫诗歌,让学生辨别和区分这些诗歌中出现的昆虫种类及其分类地位。又如,在讲授“物理机械防治法”一节时,可用《诗经》“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来导入新课,这种语言形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自然会产生一些疑问:“这句诗的含义是什么?与本节课的物理机械防治法有何联系?”非马上释疑不可,便不知不觉地融入本节教学活动。

3.2 课上环节

在昆虫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教学诗歌的压韵、简明,风趣幽默的特点,在概括昆虫学知识、探究规律本质的过程中,进行课堂即时口语评价,调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学生的想像空间,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比如,在讲授“吮吸类害虫”时,可提出问题:“春夏季节,柳树哭泣”这一自然现象的本质什么?然后以诗歌的形式回答:“燥风欢蟾鸣翠路,汗背骄阳望雨树,百思不解柳哭泣,泪滴原是沫蝉吐。”再用科学的语言解释其本质:因为沫蝉类若虫第7、8 腹节具有发达的泡沫腺,这些泡沫腺能分泌胶质,与呼出的气体相混,形成泡沫状液体覆盖住躯体作为保护,故得名沫蝉,俗称为泡泡虫、吹泡虫等。在讲授“昆虫的头式和口器基本类型”一节后《口器基本类型》来复习:“口器又称取食器,位置不同功能异,下口前口后口式,咀嚼口器最原始。取食固体咀嚼式,吸食液体吸收式,兼食固液嚼吸式,食性分化分类细。”在讲授“生物防治”一节时用《生防赞歌》概括生物防治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经济价值。“《诗》载蜾蠃食螟蛉,《本草》早知菌僵虫。蝉吸树液螳螂捕,身后黄雀头上鹰。动植菌物结链网,生态本可相平衡。善用益者抑虫害,经济安全保丰登。”在讲授“蝗虫类”一节时,可朗诵白居易的《捕蝗—刺长吏也》等,欣赏和朗诵古代昆虫诗歌,在赏读过程中体味诗韵,不仅可以增强课堂趣味性,还可以拓展了文学素养,更深刻地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然后用“三大灾害水旱蝗,沟壑尽平田禾创,遮天蔽日人马困,农林牧业思患防。”和“土中卵囊卵越冬,蝗蝻成虫食性同,兼性滞育渐变态,夜伏昼出趯阜螽。”最后,以专业术语总结蝗虫的危害和生物学特性。采用这些与生活生产联系十分紧密的教学诗歌,这不仅阐释了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而且增强了课堂趣味性,还可拓展文学素养,更深刻地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

3.3 复习环节

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并掌握大量科学知识,离不开良好的记忆能力。而学生对所学知识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刚刚学过的知识遗忘得很快,有的则要通过死记硬背才能掌握,针对这些情况,利用昆虫学教学诗歌应用到整体知识系统的梳理与复习中去,强化学生记忆兴趣,帮助记忆,往往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触角的基本类型”一节后,用如下教学诗歌来复习触角的十二种基本类型:“刚毛念珠线锤棒,锯齿栉齿双栉状,肘鳃具芒和环毛,联想记忆不易忘。”又如,在讲授昆虫分类基础知识一节后,用“飞行捕食蜻蜓目,刚毛触角多刺足;四翅发达有结痣,粗短尾须细长腹。”概括蜻蜓目(Odonata);用“合掌祈祷螳螂目,挥臂挡车猛如虎;头似三角复眼大,前胸延长捕捉足。”总结螳螂目(Mantodea);用“虹吸口器鳞翅目,四翅膜质鳞片覆;蝶舞花间蛾扑火,幼虫多足害植物。”介绍鳞翅目(Lepidoptera);用“后翅钩列膜翅目,蜂蚁细腰并胸腹;捕食寄生或授粉,害叶幼虫为多足。”介绍膜翅目(Hymenoptera)[2]43。

4 结语

在实际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对审视我们的教学目标以及围绕目标确立我们的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将古典诗词喻为诗歌中的“阳春白雪”,则教学诗歌或是诗歌中的“下里巴人”。但是,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只有学生思维活跃了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只有学生激情被点燃了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只有学生学习主动了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正所谓“教无定法,学无定式”。先进的方法不一定是最有效果的。只要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的方法,都不应该随意抛弃,而应该让其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只要教师不失时机地运用于昆虫学教学之中,既依据昆虫学教材的内容,又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就会与教师两情依依,犹如着迷,走进了昆虫学教学诗歌,就走进了昆虫学教学一番新天地。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最古老、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体裁,在中华文化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优秀的诗歌作品,通过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韵律和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意境,用字、词、形象以及具有表现力的事物,去表达深刻的思想、情感,是社会人生经验的浓缩,是人类真善美情感的结晶,具有审美功能、认识功能与丰富的素质教育价值。然而,我国古典诗歌的题材大多是社会生活和个人理想方面的,直接以科学知识为题材的并不多见,尤其是既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又符合古典诗词格律和审美要求的优美科学诗歌更是少见。因此,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积极进行教学诗歌的创作和教学实践。从一定程度上说,昆虫学教学诗歌既体现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又体现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是科学与艺术的诗意融合,也是整合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具体表现。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都是人们应该具备的,二者应同时并举,不可偏废,要从根本上确立全面发展的理念,推动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结合,才能造就既有科学素养也有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10]。在今后的园艺专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改善教学设计、调整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手段,将继续以培养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高索质人才。

[1] 丁春梅,杨云亮,海飞,等.浅谈顺口溜在普通昆虫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2009(2):41-42.

[2] 杨集昆.昆虫分目“科普诗”[J].大自然,1983(2):42-43.

[3] 赵杰荣.浅谈中药教学中记忆方法的指导[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7(3):77.

[4] 陈吉平.如何记忆昆虫分类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1995(9):28.

[5] 林坚,黄婷.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合[J].科普研究,2011(S1):61-65.

猜你喜欢

昆虫学昆虫人文
RFID昆虫阅读放大镜
森林昆虫学经典学术著作再版
借昆虫上课
法布尔
我最喜欢的昆虫——知了
昆虫的冬天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昆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