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理管理防御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5-02-20李秉祥牛晓琴陶瑞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经理高管比例

李秉祥, 牛晓琴, 陶瑞

(西安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经理管理防御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的实证研究

李秉祥, 牛晓琴, 陶瑞

(西安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经理人给外界释放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信号,而信号的释放者作为一个社会人,在经营决策时出于防御动机,会做出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究竟经理人在防御动机下是如何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本文以我国深市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13年的相关数据,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检验探讨了经理管理防御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作用机理。研究结论表明:企业规模、经营业绩、股权集中度和独立董事比例对内控信息披露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财务杠杆对内控信息披露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

经理管理防御; 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内部控制信息可以体现企业在运营中的管理和控制效率,它的披露不仅可以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还可以改进企业的治理机制。自2006年来,国内尽管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企业内控方面的指引和条例,可是已有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质量较差[1-2]。而企业的管理层作为内部控制信息的释放者,他们在进行行为选择时会优先考虑自利的决策,产生管理防御行为,继而采取不披露或者少披露企业内控信息来干扰信息披露的质量。管理防御作为一种假说,最早由Morck、Shleifer&Vishny等人在研究内部人所有权与公司业绩之间关系时提出[3]。现有的相关研究多数集中在对管理防御程度的计量以及其引起的原因和产生的经济后果,如:学者李秉祥通过以人格、心理、自主权、内部治理和外部环境等因素设计的经理管理防御指数发现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经理管理防御行为,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4-5]。还有学者通过实证、博弈、实验研究发现管理者防御行为会影响企业的融资决策[6]、投资决策[7-8]、股利分配[9]、R&D投入[10]、企业社会责任[11]等。同时,国内外关于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文献多是围绕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产生的市场反应和管制效应,以及其影响因素有哪些来展开的。如:国外学者Cooke、Eng&Mak、Meek等以国外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得到一个相似的结论:企业规模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有显著的积极影响[12-14]。而关于审计委员会、公司业绩、两职合一、独立董事比例等对信息披露的影响,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15-16]。

可见,虽然国内外学者分别对经理管理防御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将两者联系起来,探讨经理管理防御动机与行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的成果尚未见到。因此,本文在分析经理管理防御的影响因素并设计内控信息披露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探究了经理管理防御是如何来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产生作用的,为股东和政府制定相关激励约束机制提供了有力证据。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已有成果表明,影响经理管理防御的因素较多,其中有些因素是很难进行测度的。加之,经理人的防御行为在很多情况下是自为而不知的,这也使得经理管理防御水平难以测评。鉴于此,本文从影响经理管理防御的因素中选取了可以测度的七个关键因素作为管理防御的替代变量,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来对经理管理防御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关系进行person相关分析和回归检验,然后分别对两者之间的因素关系进行理论探讨,继而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

1) 企业规模。首先,企业规模越大,其涉及的业务范围就越广,就有更多的内部控制信息需要披露。其次,企业规模越大,则经理人的能力和素质相对较强,企业处理信息产生的费用就越少,这在人力和技术上都为企业披露内控信息给予了支持。再次,对大公司而言,它们会更关注企业本身的形象,因而它们更想通过披露企业内控信息来树立和巩固企业形象。因此,企业规模越大,会更积极地披露内部控制信息。

假设1 企业规模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2) 经营业绩。信号理论表明,当个体进行交易的时候,由于他们的信息不对称,在购买方选择商品的时候,如果不能辨别商品的优劣,就会根据平均价格来进行购买。因此,当企业的商品较优质的时候,就更倾向于把自己产品的信息传播出去,以吸引更多的顾客,这就是所谓的逆向择。同时,当企业的效益比较好的时候,则会有更强烈的动机来给外界释放选信号,让投资者进行投资,来实现公司股票的上涨。因而,当企业业绩好的时候,它们就更愿意披露信息。

假设2 企业经营业绩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3) 负债比例。对公司而言,其对外披露的信息越多,就会越能获得债权人的支持,从而实现延缓到期借款的优惠,并且能够增强公司在债券市场上发行企业债券的能力。对债权人而言,当双方签订了债务合约,他们就会对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安全性进行监督和控制,并需要了解更多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来控制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因此,企业负债比例越高,就会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约束,督促经理人披露信息更具及时性和准确性。

假设3 负债比例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4) 高管持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就是企业CEO、各监事、执行董事和其它高层管理人拥有的企业股份占总股份的比例。高管持股比例高,则股东与高管的目标一致化程度就越强,那么经理人就会积极的为公司效力,继而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会相应的最大化股东的利益。因此,高管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会最大程度地披露企业内部信息,从而提高企业的股票价格。

假设4 高管持股比例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5) 股权集中度。在企业中,股权集中度是评价股权分布情况的一个重要的数量化指标。当股权比较集中的时候,其他股东对大股东的监督力度较弱,就无法对大股东和经理人的合谋行为进行约束。反之,当企业股权比较稀释的时候,随着各股东监督能力增强,就会督促企业积极披露内控信息。因此,当公司股权集中度相对较大时,对内控信息的披露,经理人就表现的更为消极。

假设5 股权集中度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

6) 独立董事比例。在公司治理中,大多通过考量独立董事的个数占董事会董事总人数的比值来衡量董事会的独立性。独立董事占比较多时,董事会就更有意愿来监督高管的行为。因而,高管在董事会的严厉监督下,就会更有意愿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增强了信息披露的质量。

假设6 独立董事比例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7)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我国,企业中一股独大的现象相当普遍,由此带来的企业代理和治理问题就表现的相当突出和严重,那么加强企业内控信息披露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对于第一大股东为国有控股的上市企业来说,它们面临更多的政治和社会压力,因而就会积极地披露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来顺应外界的要求。

假设7 如果企业控股股东为国家,则其内控信息披露质量较好。

2 研究设计

2.1 上市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测评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设计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标体系(简称ICIDIS),并将其用作测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的一个全面性指标。具体以内控五大要素为核心内容,形成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体系,其中有5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具体见表1。评价指标满分为27分,假如企业披露了表1中的二级指标信息,则得到相应的分值,否则记作0分。

2.2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深市主板A股非金融业上市企业2013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剔除了ST、ST*及相关数据无法获得的企业后,最后得到的样本企业有481家。内部控制信息主要来源于上市企业的年报以及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公司各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CSMAR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咨询网、wind数据库、巨潮资讯和巨灵数据库。

2.3 研究变量

文中把内控信息披露质量作为因变量(根据表1中内控信息披露的得分情况来度量),企业规模、经营业绩、负债比例、高管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自变量(见表2),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再通过person相关分析和回归检验对文中的假设进行验证。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回归检验前,要先对变量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具体如表3所示。

通过表3可以看出,企业规模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企业规模越大,则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支持了假设1;企业经营业绩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前面假设二相符,这表现出企业在绩效乐观的情况下,会更有意愿对企业内控信息进行披露;企业负债比例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在0.05上显著负相关,这与前面的假设三相悖,有待下一步的检验;高管持股比例、企业性质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关系不大。同时,还可以看出,企业负债比例与经营业绩在0.0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国有控股企业与股权集中度在0.0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说明了我国目前国有控股公司在国有企业中具有绝对的控股权;高管持股与经营业绩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经理人持股比例越多,则其会更努力的提升企业业绩。

注:*代表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代表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为了更为深入的研究经理管理防御对内控信息披露质量的作用机理,基于上面的相关性分析对其进行回归检验。

由于经理人持股比例和公司性质没有通过相关性检验,剔除了这两个变量,基于前文中的研究假设,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作为因变量,把能够反映经理管理防御程度的企业规模、经营业绩、负债比率、股权集中度和独立董事比例作为解释变量,继而构建模型:

ICIDI=α+β1SIZE+β2MAC+

β3DFL+β4OSC+β5PID+ε

式中ε为随机误差项。

根据检验模型,考虑了共线性后,得到了模型回归的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通过表4可以看出,F的统计值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该模型的整体拟合较好;模型中的膨胀因子都小于10,容限度都大于0.1,表明了模型中自变量间的共线性比较弱;模型的(D-W)值为2.162,则该模型的残差是相互独立的;同时,模型调整后的R2值为0.368,则模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有一定的解释力。整体看来,该模型的效果较好。

通过person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方程检验,我们发现其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国内上市企业经理管理防御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规模、经营业绩、股权集中度和独立董事比例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负债比例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该检验结果支持了假设1、假设2和假设6,但假设3、假设4、假设5和假设7未能得到支持。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通过研究发现,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国内上市企业经理管理防御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着显著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 企业规模、经营业绩、股权集中度和独立董事比例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这说明经理管理防御是存在于我国的公司治理之中的。

2) 企业负债比例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有显著的消极影响。由于企业负债比例越高,其承担偿还债务的压力就越大,则企业就会选择不披露或者少披露内控信息。同时,目前我国公司治理中债权人的参与十分有限,也促使经理人减少或者不进行企业内控信息披露。

3) 高管持股比例、企业性质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没有显著的影响。由于国内上市公司的经理人持股比例相对较低,高管持股比例对内控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不大。

[1]池国华, 朱俊卿.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研究与改进建议——基于2008年深市A股公司的数据分析[J]. 科学决策, 2009,(12): 63-68.

Chi Guohua, Zhu Junqing. Study on status quo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listed companies internal control-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 on A-share companies listed in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in 2008[J].Scientific Decision Making, 2009,(12): 63-68.

[2]杨有红, 汪薇. 2006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会计研究, 2008,(3): 35-42.

Yang Youhong, Wang Wei. Research on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public listed companies in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in 2006[J].Accounting Research, 2008,(3): 35-42.

[3]Filatotchev L, Wright M, Bleaney M. Privatization insider control and managerial entrenchment in Russia[J].Economics of Transition, 1999, 7(2): 481-504.

[4]袁春生, 杨淑娥. 经理管理防御下的公司财务政策选择研究综述[J].会计研究, 2006,(7): 77-94.

Yuan Chunsheng, Yang Shue. A summary of research on financial policy choice under managerial entrenchment[J].Accounting Research, 2006,(7): 77-94.

[5]李秉祥, 张洪志, 姚冰湜. 我国企业经理层管理防御水平的测度研究——以陕西地区信息技术行业非上市公司为例[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14, 30(4): 490-499.

Li Bingxiang, Zhang Hongzhi, Yao Bingshi. The measurement of management team entrenchment index for Chinese enterprise: with IT unlisted companies in Shananxi as an example[J].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4, 30(4): 490-499.

[6]黄国良, 罗旭东, 施亭宇, 等. 管理防御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J].商业研究, 2010,(5): 53-58.

Huang Guoliang, Luo Xudong, Shi Tingyu, et al.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managerial entrenchment on capital structure of listed company[J].Commercial Research, 2010, (5): 53-58.

[7]郝艳, 李秉祥. 基于信号传递模型的企业投资短视与敲竹杠长期投资行为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 2011, 25(3): 19-23.

Hao Yan, Li Bingxiang. The analysis of corporate investment myopia and holdup permanent investment behaviors based on the signaling game model[J].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11, 25(3): 19-23.

[8]李云鹤, 李湛. 管理者代理行为、公司过度投资与公司治理——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 2012, 24(7): 117-131.

Li Yunhe, Li Zhan. Managerial agency behavior, corporate over-investment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empirical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porate lifecycle[J].Management Review, 2012, 24(7): 117-131.

[9]李秉祥, 张明, 武晓春. 经理管理防御对现金股利支付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7,(6): 134-140.

Li Bingxiang, Zhang Ming, Wu Xiaochun.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management entrenchment effect on cash dividend payment[J].Journal of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2007,(6): 134-140.

[10]李秉祥, 陈英, 李越. 管理防御、R&D投入与公司治理机制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 2014, 35(7): 99-106.

Li Bingxiang, Chen Ying, Li Yue. An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agerial entrenchment, R&D investment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 2014, 35(7): 99-106.

[11]李秉祥, 周浩, 白建军. 经理管理防御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 2013, 27(1): 104-108.

Li Bingxiang, Zhou Hao, Bai Jianjun.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managerial entrenchment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Soft Science, 2013, 27(1): 104-108.

[12]Cooke T E. An assessment of voluntary disclosure in the annual reports of Japanese corpor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1991, 26(3): 174-189.

[13]Eng L, Mak Y.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voluntary disclosur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2003, 22(4): 325-345.

[14]Meek G K, Roberts C B, Gray S J. Factors influencing voluntary annual report disclosures by US, UK and continental Europea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95,(3): 555-572.

[15]沈洪涛. 公司特征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 2007,(3): 9-16.

Shen Hongtao. Corporate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disclosure-evidence from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J].Accounting Research, 2007, (3): 9-16.

[16]许江波, 朱琳琳.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2009年数据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1,13(5): 57-63.

Xu Jiangbo, Zhu Linlin. Empirical stud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isted corporations’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Journal of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2011,13(5): 57-63.

(责任编辑 杨小丽)

Empirical study: the effect of managerial entrenchment on public disclosure of corporations’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LI Bingxiang, NIU Xiaoqin, TAO Rui

(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54, China)

The public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is the signal about the corporation’ internal control quality released to the outside by the manager, who is a solid person and has always made self-serving behavior for defensive motivation but damaged the interests of stakeholders when the operational decisions are made. How can managers influence the internal control in formation disclosure quality in the case of their managerial entrenchment motivation. This paper selects the 2013 data of non-financial listed companies of Shenzhen A shares for empirical research and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effect of managerial entrenchment factors on the public disclosure of corporations’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pany size, company operation performance, shareholding concentration and the proportion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are of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public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financial leverage shows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public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managerial entrenchment;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public disclosure

1006-4710(2015)04-0487-06

2015-03-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272118,70872092);陕西省高校重点学科专项资金建设资助项目(107-00X902)。

李秉祥,男,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公司财务与资本管理。E-mail:libingxiang@xaut.edu.cn。

F270

A

猜你喜欢

经理高管比例
人体比例知多少
经理的难题
挑剔的经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捎你一程
夜半买驴的南航经理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