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荆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02-20张斌魏君英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年27期
关键词:荆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策

张斌,魏君英 (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荆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斌,魏君英(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成是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继承和发展。分析了湖北省荆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特点,提出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荆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定时代背景的产物,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需要。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联合起来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才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明智选择。农民以合作社为联通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具有重要作用。湖北省荆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的三两家到现在的蓬勃发展,既是农民自己的选择,也是适应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荆州市十分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依托本地优势资源,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和服务,有针对性地培育各类合作社人才,提高合作社生产和管理水平,促进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持续发展。

1发展现状及特点

1)发展速度加快。湖北省荆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2007年只有47家,截至目前已达到3383家,比上一年增加366家,实现了平均每村超过1家的目标。入社农户35.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5.5%;带动农户8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85%(数据主要来源于荆州市统计局和荆州市发展改革委农经科)。

2)示范体系逐步形成。全市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上走在全省的前列,目前拥有国家级示范社30个、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青年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40个,省级“十佳”水产、畜牧、农机合作社各2个,省级“20强”渔业、农机合作社各3个,省级“20强”畜牧合作社2个。

3)生产水平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最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改变过去的传统经营方式,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同时,将产业链延伸到储运、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因此,生产水平得以提高。

4)市场意识增强。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多数合作社都争先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通过建立品牌、注册商标参与市场竞争。目前合作社共注册产品商标196个,无公害产品质量认证386个。

5)覆盖范围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属于新生事物,多数农民最初都处在观望状态,一些农业大户和种地能手率先支持其发展,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涉及领域由从最初的传统种植、养殖业发展到覆盖全市粮棉油、水产、果蔬、水产、畜牧、农资服务、农业机械等领域。

2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制不够完善,运行不够规范。据调查,全市实现了“五个统一”、内部管理成熟的紧密型合作社占合作社总数的10%;“五个统一”正在推进、内部管理正在规范的半紧密型合作社占50%;处在发展起步阶段、制度还不完善的松散型合作社占30%;目前只挂了牌子、尚未开展运营的“休眠”型合作社占10%。有的合作社制度管理流于形式,制度上墙落实不到位;有的合作社“一把手”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民主管理难以实现;有的合作社一股独大,股金设置不科学;有的合作社账目混乱,社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1]。

2)农业人才缺失,市场意识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的领头者多数是种植能手,他们仅在种植技术方面具有优势,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受整个市场经济环境影响的。从当前情况来看,多数社员的知识水平、种植技术、管理能力和市场意识都较弱,能够以现代企业制度运营和管理合作社的能手十分缺乏,合作社的科学和持续发展难以持续,县乡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队伍职能与实际情况不符,没能很好发挥指导和服务作用。

3)配套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资金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在合作社发展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各级政府积极支持合作社的创建和发展,但是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和补助毕竟有限,合作社前期生产和中期管理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购买种子、花费、农药、农业机械及支付人工费等,有的合作社在起步阶段因缺少资金支持而运行困难,生命力较弱[2]。合作社融资困难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难题,在合作社发展初期,由于法律地位不明显,几乎没有银行敢向合作社提供借贷;合作社法出台以后,虽然确定了法律地位,但是由于合作社缺乏抵押和担保,加之农业生产还受制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先天的弱质性,生产效益具有不确定性,合作社同样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

4)环境不够宽松,产销不顺畅。虽然各级政府出台了支持合作社发展的相关政策,但在实际的发展中还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如在初期阶段合作社的用水、用电、用地、交通、灌溉等问题,加上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影响了农业的生产。而在生产之后的销售环节,由于缺少市场意识,丰产不丰收的情况时有发生,合作社的产量虽然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社员的收入增幅不大。

3对策建议

近年来,湖北省荆州市合作社的发展在数量上不断增加,甚至走在全国前列,但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要使合作社真正带领社成员走向致富之路,成为现代化的农业经营组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1)逐步规范经营,加强内部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成立、自我管理的联盟,只有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才能让合作社健康运转。要改变“农村能人”独断经营的现状,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保证合作社“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方向,加强审计监督管理,健全约束机制,防范“内部人控制”。

2)教育培训再加强,造就专业队伍。前期的教育和指导是合作社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合作社管理人才、业务辅导员和普通社员进行不同的培训。培养一批拥有管理才能和市场意识的管理人员,做好合作社发展战略部署;培养一批懂技术、会运营、具有奉献精神的专业技术人员,做好合作社发展规划和技术指导工作;培养一批懂得科学种植和熟悉农作物习性的种植能手,确保管理理念和技术指导在实践中得以贯彻。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使更多的农民认识合作社、加入合作社和办好合作社[3]。

3)完善相关立法,加大扶持资金。通过相关立法确保合作社与金融机构取得合作,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门槛,政府成立担保公司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贷款担保,畅通其融资渠道。切实兑现

金融服务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的承诺,政府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并在各个环节落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扶持资金和措施。

4)优化发展环境,做好产销对接。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是政府搭台、合作社唱戏的过程,各级政府应尽最大可能在合作社发展阶段给予支持和扶助,做到准确定位。待合作社发展壮大以后,鼓励合作社走出去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合作社要在生产上下功夫,更要在后期农产品储运和销售环节做好工作,合作社的管理人员应提高市场意识,准确把握产品流通和供需方向,避开饱和市场,开辟新型市场,对接各大农产品市场和超市,在农产品销售环节赢得竞争,开创既丰产也丰收的局面,赢得更多农民和社员的信赖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北任飞,马超,周明星.关于荆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J].农村经济,2013,(6):85~87.

[2]张开华,张清林.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困惑与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7,(5):123~126.

[3]左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J].湖南农业科学,2008,(5):163~165.

[引著格式]张斌,魏君英.荆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2(27):66~67,71.

[中图分类号]F3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5)27006602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15D024);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开放基金项目(MS2015004)。[作者简介]张斌(1991-),男,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理论与政策。通信作者:魏君英, 653381912@qq.com。

[收稿日期]2015-04-08

猜你喜欢

荆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捉迷藏比赛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诗祖文魂百代传一一首届“中华诗人节”在湖北省荆州市举行
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创新: 案例剖析
荆州市2016年校园足球锦标赛开赛
隆阳区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问题及思考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