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PLC法测定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中有关物质的含量

2015-02-20王冬周健鹏王晨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药学部天津300060天津市药品检验所天津300070

中国药房 2015年24期
关键词:共聚物量瓶丙烯酸

王冬,周健鹏,王晨(1.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药学部,天津 300060;.天津市药品检验所,天津 300070)

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作为一种新型的丙烯酸树脂,具有理化性质稳定、无毒、无刺激性、不被人体吸收等诸多优点[1-2],可广泛用于药物制剂领域,作为缓、控释制剂的包衣材料[3-6]。其有关物质主要为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乙酯的单体成分。为有效控制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的质量,本试验建立了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中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乙酯两种单体成分含量的方法。

1 材料

1.1 仪器

1100型HPLC仪,包括G1314A可变波长检测器(VWD)、ChemStation色谱工作站等(美国Agilent公司);e2695型HPLC仪,包括2489可变波长检测器、Empower色谱工作站等(美国Waters公司);CP225D型电子天平(德国Sartorius公司)。

1.2 药品与试剂

甲基丙烯酸对照品(批号:190011-120801)、丙烯酸乙酯对照品(批号:190018-120921)、3批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共聚物样品(批号:20111204、20111205、20111206)及1批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仿制品均由天津某制药公司提供;试剂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磷酸盐缓冲液(取含十二个结晶水的磷酸氢二钠8.953 g、磷酸二氢钾3.400 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 ml,用稀磷酸调pH至2.0)(30∶70,V/V);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2 nm;柱温:20 ℃;进样量:20 µl[7-8]。

2.2 溶液的制备

2.2.1 对照品溶液 精密称取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乙酯对照品各约10 mg,置于同一100 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 ml,置于100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0 ml,精密加入水25 ml,摇匀,作为对照品贮备液。精密量取对照品贮备液10 ml,置于50 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得对照品溶液。

2.2.2 供试品溶液 取样品约2 g,置于100 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0 ml,精密加水25 ml,摇匀,即得。

2.2.3 空白对照溶液 精密量取50 ml甲醇置于100 ml量瓶中,精密加水25 ml,摇匀,即得。

2.3 系统适用性和专属性试验

取“2.2”项下的空白对照溶液、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适量,分别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色谱,详见图1。由图1可见,甲基丙烯酸峰与丙烯酸乙酯峰在该色谱条件下可有效分离,分离度大于1.5;理论板数按甲基丙烯酸峰计算不低于1000;空白对照不干扰样品中有关物质的测定。

2.4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量取“2.2.1”项下对照品贮备液1、2、4、6、8、10、15 ml,置于50 ml量瓶中,加甲醇-水(2∶1,V/V)稀释制成质量分数分别为0.001%、0.002%、0.004%、0.006%、0.008%、0.010%、0.015%的系列溶液。分别精密量取20 μl,注入HPLC仪,记录色谱,以质量分数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得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乙酯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27 790x-19.98 和y=102 548x+18 975(r=0.999 4、0.999 1)。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乙酯质量分数均在0.001%~0.015%范围内均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图1 高效液相色谱图Fig 1 HPLC chromatograms

2.5 检测限和定量限

精密量取“2.2.1”项下对照品贮备液适量,采取逐步稀释法测定,按照信噪比为3计算,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乙酯检测限均为0.1 μg/ml;按照信噪比10计算,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乙酯定量限均为0.3 μg/ml。

2.6 精密度试验

精密量取“2.2.1”项下对照品溶液适量,按“2.1”项下色谱条件重复进样6次。结果,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乙酯峰面积的RSD均小于2%,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7 稳定性试验

2.7.1 对照品溶液 精密量取“2.2.1”项下对照品溶液适量,于室温放置0、2、4、8、25 h时分别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结果,甲基丙烯酸的峰面积分别为172 425、173 297、172 911、172 600、173 103,丙烯酸乙酯的峰面积分别为157 644、157 124、156 708、153 313、153 698,RSD分别为0.2%和1.3%,表明对照品溶液在25 h内质量基本稳定。

2.7.2 供试品溶液 按“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批号:20111205),精密量取适量,于室温放置0、2、4、8、22 h时分别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结果,甲基丙烯酸的峰面积分别为12 110、12 087、12 165、12 125、11 970,RSD为0.6%,丙烯酸乙酯均未检出,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2 h内质量基本稳定。

2.8 重复性试验

按“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批号:20111206),共6份,分别精密量取20 μl,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计算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乙酯含量。结果,甲基丙烯酸含量均为0.001%,丙烯酸乙酯均未检出,两者RSD均<2%,表明该方法的重复性良好。

2.9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样品(批号:20111204)约2 g,精密称定,共9份,分别置于9个100 ml量瓶中,各精密加入“2.2.1”项下对照品贮备液4、4、4、5、5、5、6、6、6 ml,按“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并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计算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乙酯含量,结果详见表1。

2.10 耐用性试验

表1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n=9)Tab 1 Results of recovery tests(n=9)

采用不同的厂家的仪器和色谱柱进行耐用性试验,条件1:Waters e2695型HPLC仪,Waters C18(250 mm×4.6 mm,5 μm);条件2:Agilent 1100型HPLC仪,Agilent C18(250 mm×4.6 mm,5 μm)。结果,本方法的耐用性良好,详见表2。

表2 耐用性试验结果(n=3)Tab 2 Results of durability test(n=3)

2.1 1 样品中有关物质含量测定

分别取3批样品及1批仿制品各适量,按“2.2”项下方法制备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并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采用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乙酯的含量,结果详见表3。

表3 样品中有关物质含量测定结果(n=3)Tab 3 Results of contents determination of related substances in samples(n=3)

3 讨论

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共聚物是一种新型肠溶水性包衣材料,目前国内外均未见到其有关物质含量检测的报道。因此,在其检测波长的选择上笔者参考了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聚甲丙烯酸铵酯Ⅱ中有关物质检查所用的波长,最终选定202 nm作为本品有关物质检测的波长。

3.2 流动相pH的选择

由于本品的有关物质检测中涉及的组分呈酸性,因此流动相的pH对分离效果影响较明显。本试验将缓冲液pH用稀磷酸分别调制至2.0、3.0、4.0,结果pH为2.0时分离效果最佳。

3.3 杂质限度的确定

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聚甲丙烯酸铵酯Ⅱ有关物质检测项下提及的杂质为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要求总杂质不得过0.3%。本研究中3批样品及1批仿制品的有关物质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单个杂质均小于0.005%,总杂质均小于0.01%。故初步拟定本品有关物质限度为:单个杂质不得大于0.005%,总杂质不得过0.01%。

3.4 回收率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中,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乙酯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不高,分别为86.59%和91.24%。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首先检测波长为202 nm,属于末端紫外吸收,氧气对测定干扰较大;其次两者的定量限均为0.3 μg/ml,样品中单体杂质含量很低。但两者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大于80%,仍符合杂质检测回收率的有关要求。

综上所述,本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中有关物质的含量测定,并可为该辅料的质量标准的建立奠定基础。本研究结果表明,该共聚物性质稳定,聚合率高,有关物质符合规定。

[1]袁艳波,张文云.牙科生物材料细胞毒性试验方法的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9,26(3):688.

[2]胡连栋,贾慧卿.口服药物掩味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7,18(7):552.

[3]任国莲,张淑秋.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6,6(1):8.

[4]尹进朝,李进,高永良.中药肠溶制剂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1,33(2):315.

[5]欧洋,陈幼芳,邵奇,等.中药活性组分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1):845.

[6]姜玲,罗兴洪,姜燕,等.中药微丸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8):94.

[7]何涛,张莉,贾晓航,等.索氏提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工晶状体中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残留量[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1,47(11):1 256.

[8]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S].201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 249.

猜你喜欢

共聚物量瓶丙烯酸
什么是共聚物?应用于冷却水处理中的共聚物有什么特点?
什么是共聚物?应用于冷却水处理中的共聚物有什么特点?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奶粉中的钙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丙烯酸树脂基人造花岗石美观性提高的方法
高效液相法测定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中游离硫的含量
全氟-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组成与性能
亚洲将引领全球丙烯酸产能增加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氮平有关物质
An Acrylic Lock Created to Stop children Stealing Nutella
线型ABC三嵌段共聚物体相结构的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