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唯论文论”该休矣

2015-02-15刘英团

四川党的建设 2015年3期
关键词:职称评定行政化科研人员

·刘英团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的雷丹老师遇上了一件喜事。由于湖北省在高校推行职称分类评审,不再“唯论文论”,连续5年获得学生评教96分以上的她,提前圆了“副教授”的梦。

此前一项调查表明,对人才、对职称的评价仍是“重学历轻能力”“重资历轻业绩”“重论文轻贡献”“重数量轻质量”。除论文外,在社会哲学科学领域,尤其是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还必须满足具有一定数量的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项目、论文、专著等“硬杠杠”。这样的评价标准,不但分散了一线教师及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还助长了浮夸的学风,既不利于教学,也产生不了优质的科研成果。剽窃、造假等学术泡沫及评审黑幕即由此产生。这些怪现象的背后,是职称评定规则的不合理。

职称评审走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但改革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专业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其中,通过学会、协会等社会同行专家评定的职称认定制度或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是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的“惯例”。所以,应逐步淡化行政力量的作用,建立健全社会化评价机制。

原本衡量学术水平与专业技能的职称标杆,为何演变为“权钱交易”的“平台”?管理体制行政化和评审机制不规范是主要原因。所以,应建立公开透明、评聘分开的职称评审机制。唯此,才能充分调动一线教工和科研人员的智慧和才能。

图/东方IC

猜你喜欢

职称评定行政化科研人员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治疗艾滋病,中国科研人员有了新发现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事业单位职称的评定问题初探
村医职称评定需有据可依
高校行政化与去行政化探析
高等学校“去行政化”路径探索
去行政化 必越的关山
“去行政化”破冰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