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5-02-13恒,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

李 恒, 崔 林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9)



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李 恒, 崔 林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9)

摘要:功能语言学作为极具影响力的语言学理论,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及实际使用,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语言教学中。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关注不同语境下产生的语言变体。现如今,语言教学更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使用能力。根据语域的三个组成部分:语场、语旨和语式以及语域理论的两大功能:预测功能和反映文化功能,我们可以将语域理论应用于语言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在不同语境中使用得体、恰当的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功能语言学; 语域理论; 英语教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是近几十年来最有影响力的语言学流派之一,越来越多的中国教师及研究者都将此语言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研究中。一直以来,由于中式教育的特点,中国英语教学普遍更重视反复训练学生词汇、语法的运用,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导致学生的英语能力完全停留在书本表面,在生活中不能够进行实际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注重“社会的、意义的、功能的因素”[1],强调语言使用是实践活动,产生并运用于语境中。系统功能语言学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以及语言如何实现这些社会功能。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语言是使用中的语言,如何根据语境选择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应愈发重要。英语教学应该考虑到语境的作用,将语域理论应用于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等教学当中,让学生能够在不同语境中选择恰当、得体的语言形式。

1系统功能语言学

韩礼德作为弗斯的学生,继承了伦敦学派的思想并在其影响下建立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韩礼德认为,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具有社会性。因此,作为人与人交际的语言,也必定具有社会性的烙印。所以韩礼德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并加入语言环境的研究,强调语言功能。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功能语言学中的一种语言理论,其特点是从语言功能的角度解释语言内部结构[2]。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注重的是对语言系统和语言功能的分析。语言是社会功能的系统。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系统中的每个项目都是可以被选择的潜在意义,亦可称之为意义潜势,而此系统网络中又包含了若干个子系统。所谓系统,就是把语言系统看成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网络[2]。系统功能语言学试图揭示语言系统网络内部各子系统的关系、结构和运作。语言使用者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为了实现不同的语义功能在子系统中进行有意识地选择并建构不同的语言表达。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语言学习者主要学习的就是在系统中进行选择。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含有功能的成分,反之,功能语言学背后的理论也是系统的。

语言不能脱离人类社会活动,是在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所以功能语言学注重语言的社会属性,试图揭示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的一种方式,因而强调语言需要实现一定的社会功能。韩礼德提出语言的三种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3]。每个元功能都是拥有许多子系统的复杂系统。概念功能是指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经历的表达,包括说话者自我意识的内心世界。说话者通过概念功能将其经验进行编码,用语言描述社会事件。概念功能主要由及物性系统和语态构成。人际功能是指人们通过语言建立和维持社会关系。说话者通过人际功能进入到语境中,表达其态度、评价、期望及要求并试图影响他人。人际功能主要由语气和情态两个语义系统构成。语言的人际功能使其能够用于各种形式的表达和交流。语篇功能是语言机制,表现为说话者具有能够将话语形成连贯语篇的潜能。语篇功能使语篇同实际的情景语境相连。概念功能体现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际功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三个功能在人们进行语言选择时同时发生作用。即便是具有相同的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话语,其语篇连贯也可以不尽相同。功能语言学认为,任何话语都能够共同体现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

系统功能语言学关注的是语言如何组合从而能够表达社会文化意义以及人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交际中如何使用语言。因此,系统功能语言学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致力于解释文化、社会和语言使用的相互关系。语域理论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部分,体现了其理论核心。

2语域理论

2.1韩礼德的语域理论

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它起源于“英国的语境理论”[4],后由马林诺夫斯基和弗斯发展。韩礼德认为“所有的语言都是使用中的语言,都是情景语境中的语言,语言与情景相关”[5]。语言在实际使用时要实现不同的功能,所以在不同情景语境下就会产生语言变体,也就是“语域”。语域理论试图揭示我们所说或所写的语言依照情景而发生变化这一现象背后的规则。

Halliday和Hasan认为,“语域是由与多种情景特征,特别是指语场、语旨和语式的意义一一相联系的语言特征构成的”[6]。简单来说就是语境由语场、语旨和语式三部分组成。在具体的情景语境中,参与者选取的语言内容,语言方式等都同这三部分相关。因此语域“形成了社会系统与语言系统之间的一个接口,语域实现社会意义并由语言形式来实现”[7]。

语域理论主要有两大功能:第一,反映文化;第二,从语境预测语言使用以及从语言使用预测语境。毋庸置疑,英语和汉语来源于不同的文化,因此,语域能够体现语言背后的文化。韩礼德的语域理论注重的就是语域同语境的关系。在明确语言使用的语境的情况下,我们就能够预测此语境中的语域。这就是语域理论的预测功能。然而,也正是这两大功能可以使语域理论更好地应用于英语教学之中。

2.2语域的三个变量

根据韩礼德的语域理论,三个变量同时起作用,三者相互限制并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篇章的语域。语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有目的性活动都发生在特定的情景当中,无论哪一个情境因素发生变化,语域都会发生改变。为了满足不同情景或目的的需求,尽管是相同的职业或话题,语域也会不相同。例如,一位医生会选择特殊、专业的词汇或说话方式和同行谈论医学问题,但是当同病人谈论病情时,他们会倾向于选择更加普通或简单的词汇。

语场指实际发生的事情以及社会行为的性质,即“what”,强调主题和语言事件发生的背景。语场不仅包括篇章的主题,还可以根据说话者扮演的目的角色分为技术性的和非技术性的。技术性语场与专业领域相关,有一系列特定的词汇表达,例如学术报告、法律文书等;而日常对话就属于非技术性语场。因此,语场制约着词汇选择。我们还可以根据语场,将语篇分为不同种类,如文学语篇、新闻语篇、科技语篇,法律语篇等等。

语旨指交际中的参与者及其关系,即“who”。讲话者和受话者之间的关系通常由其角色关系或社会地位等因素决定。语旨制约着语气、情态、人称的选择。个人语旨决定语言的正式程度,如讲话者同领导的谈话与同朋友的谈话使用的则是正式程度不同的语体。参与者的关系差异越大,话语就越正式。功能语旨决定语言的口气和态度,如说明性话语或教导性话语。交际者可以根据交际对方同自己的关系、社会地位等来选取合适的语言及说话方式。

语式指语言在交际中扮演的角色,也就是媒介,即“how”。语式可以是口语,例如对话,也可以是书面语,例如小说。参与者在不同的情景中会使用口语或书面语来表达其想法。例如,职员想要跟上级提建议,他可以选择面对面交谈的方式,也可以选择邮件的方式达到其目的。然而,口语和书面语在表达风格上截然不同。口语更加简单、自然,甚至可以不合逻辑,通常用于非正式的面对面的情景,例如两个好友之间打招呼或家人之间的聊天;书面语更加有逻辑性、准确、严谨,通常用于正式情景。

新闻语篇在报纸、广播、电视中广泛出现。根据语域理论的三个情境因素,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分析新闻语篇:从语场来看,新闻语篇含有各种各样的主题,如体育、经济、政治,新闻语篇各主题部分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专业词汇;从语旨来看,新闻语篇的意图是给读者提供最新的新闻,使读者和新闻作者之间形成互动;从语式来看,新闻英语可以以书面语方式印刷在报纸上,也可以以口语方式在电视或广播上进行播报。

3语域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由于其特性及功能,语域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翻译,词典编纂等。教学也是其中之一。过去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对词汇和语法进行机械记忆,通过做题来提高学生所谓的“听力能力”、“阅读能力”等。但现代英语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也就是说更加注重要求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景使用合适的语言。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特征、语域理论特性及功能,我们可以将其应用于英语写作、阅读、听力教学中。

3.1预测情景或语言

韩礼德认为,不同的语域具有不同的开放程度。语域范畴越开放,语域的预测性就越弱。比如:朋友间闲聊的开放性就很强。这类语境的语言形式、内容、话题等都较随意,谈话者不受约束,所以语域就很难预测。然而,天气预报或新闻播报这类开放性较弱的语境中,语言的选择受语境制约,参与者自由发挥的部分很少,所以很容易预测其语域。

根据韩礼德的语域理论,预测功能主要是指两方面。一方面,通过分析交际情景中语域的三个变量,我们可以预测此情景中使用的语言。例如:当一位老师和一名学生在办公室谈话时,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分析这段对话的语域:语场可能是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语旨也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师生关系;语式或交际渠道就是面对面交流。我们可以推测出学生和教师之间可能是在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谈论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分析交际情景中语言的内容和方式,我们可以预测具体语境。例如:当我们听到“您好,请问您知道XX街怎么走吗?”我们可以预测出对话是在街上问路的情景。

首先,我们可以将语域理论的预测功能应用于听力教学中。运用此功能可以增强学生听音效率及做题准确率。学生可以在听力考试开始之前以及题目间隔停顿时间充分利用题干和选项等文字材料对即将播放的听力音频中的具体语境和信息点进行预测,并且在听力过程中结合自己的预测有目的地寻找关键信息。所以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影响语域的三要素,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有限的已知信息来进行推测。中国听力教育主要关注的是对话语篇、短文语篇和新闻语篇,因此教师需要锻炼学生从题干和题目中对具体语境和信息点进行预测并在听音时集中精力找到关于听音材料讲述的是什么事情,对话双方是什么关系,对话的目的是什么,使用了什么样的口气或态度等等。

其次,我们可以将语域理论的预测功能应用于阅读教学中。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语篇中的词汇所使用的语义层面来预测语境。通常情况下,语篇的词汇选择与其想要突出的主题相关。专业性较强的科技或自然语篇用词会与某一技术或某一自然生物相关。所以在进行阅读训练时,教师可以按照阅读文章的主题分类进行练习,让学生熟悉并积累各主题的相关单词,进行阅读训练,继而培养学生通过词汇来预测语篇语境的能力。另外,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从语域理论分析语篇的能力,例如语篇讲的是什么事,语篇使用的语气是什么样的,语篇的读者是谁,语篇是以什么方式展开的等等。

最后,我们可以将语域理论的预测功能应用于口语和写作教学中。写作和口语都属于语言的输出过程。当在说话和写作的过程中,参与者会从情景到篇章的方式进行预测。也就是说,通过分析在特定情景语境中想要说或写的话题,参与者可以预测在该交际情景中该使用哪种语法项目和词汇。通过这种方式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口语和写作能力。

3.2反映文化

文化在交际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交际情景中的参与者,无论双方是否拥有相同的文化背景,都一定会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因为语言承载着文化并深受文化影响。在相同的交际情景中,交际者会通过其语言无意识地表现自己的文化认同。英语和汉语背后的文化不同,因此语域也不同。学习一门语言原本就不是一件易事,况且不同的语言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初期会遇到很多困难。英语教师应当注意到这一点,只有了解了英美文化差异,才能够学会“地道”的英语。当中国人与英语国家的人交流时,应当注意用词及话题的选取,以免造成误解或尴尬。例如:中国人在家庭聚会时亲戚朋友会经常问小辈今年多大了,结婚没有,有没有对象、工作之类的事情;相反,美国人很少谈论较为隐私的事情,比如年龄、工资、信仰等。我们在交际时应注意到这些文化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如何在某种语境中使用得体的语言,而不是要求学生使用仅仅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

语域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写出结构连贯、用词准确、符合英语思维习惯的文章。语域理论也可以帮助学生尽可能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误用现象。在不同的情景语境中,例如在书写信件和论文时,就需要使用正式程度不同的词汇和句法结构。引导学生进行语域分析还可以增加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避免单一乏味的教学模式。通过对语域的三要素进行分析,让学生清楚了解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词汇结构及主题、文章态度和正式程度。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使其能够根据具体语境灵活使用不同正式程度的语言,达到相应的交际目的。

4结语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能够广泛应用于语言教学的很多方面。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英语教学应该以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主,目的是能够使学生发展其“意义潜势”,能够根据语境在这个“潜势”中选择适合语境的语言[8]。将语域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帮助。依照语域理论的预测功能,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预测语言使用,也可根据语言预测语境,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依照其反映文化功能,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并培养学生通过语域对篇章、情景进行分析,可以在不同语境中使用得体、合适的语言形式。教师还可以依照语域理论,锻炼学生进行语域分析的能力,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摆脱“张不开嘴”的困境,能够轻松、高效地学习英语,真正提高语言使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国文.对“胡一朱与Halliday访谈”的解读[J].中国外语,2010,(6).

[2]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Halliday, M.A.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

[4]Eggins, S&Martin, J.R. “Genres and Registers of Discourse”-Discourse as Structure and Process[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1997.

[5]Halliday, M.A.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

[6]Halliday, M.A.K.&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M]. London: Longman, 1976.

[7]Halliday, M.A.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

[8]张德禄.系统功能语言学[J].中国外语,2011,(3):1,65.

Register Theory in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d Its

Implica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

LI Heng, CUI Li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29, China)

Abstract:As an influential linguistic theory, functional linguistics which puts an emphasis on the social functions and practical use of language is broadly applied to moder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Register theor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eories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focusing on linguistic varieti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ntexts. Nowadays, language teaching pays much more attention on developing student's ability of practical use of language. According to three components of register: field, tenor, and mode together with two functions of register theory: prediction and mirror of culture, we can apply register theory to language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in using appropriate language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Key words:functional linguistics; register theory; languag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31(2015)04-0053-04

通讯作者:崔 林(1965-),女,辽宁大连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作者简介:李 恒(199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
浅谈O2O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短语积累及扩展措施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