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考

2015-02-13刘金红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党组织

刘金红

(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一、前言

在新时期背景下,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课题之一。纵览当下国内外形势,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步伐始终不曾停歇。这给高校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认识和解决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新问题,直接关系到高校德育的成败,关系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只有对新时期背景下大学生党建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下更好地做好大学生管理工作,将他们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完成高校的历史使命。

二、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党建工作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养和理论素养的高素质人才。虽然在高校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大学生党建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确实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过关的学生党员。但从深层次角度而言,大学生党建工作仍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重说教轻实践、重工作轻学习

在发展党员方面,高校基层党组织一直有一套系统完备的制度和程序,学生想要入党,要接受一系列教育培养和群众监督。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发展的党员在入党前的整体质量是好的。但是高校在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高校比较重视教师党员的组织生活,却对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强调不足。当前的大学生党支部书记基本由学生辅导员兼任,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考虑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问题,导致学生党员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了解不足,对时事政治把握不足。

另外,即使部分高校设置了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机制,但是教育形式单一,过于强调理论学习,实践层面落实不够,导致大学生党员无法亲身感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社会主义道路缺乏感性认识。这些问题都必须加以解决。

2、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管理机制不够科学

近些年来,高校对大学生党建工作有了高度重视,使得入党积极分子的数量急剧增长。这一情况的出现使得高校党组织的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我们都知道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发展学生党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办事。一个大学生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开始,到接受教育培训,再到成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而成为预备党员,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而大学生的在校时间只有四年,所以就导致培养考察工作面临时间紧张的问题。另一方面,高校中专职党务干部的数量略显不足,而且他们承担着其他繁琐的任务。所以高校通常将组织发展工作视作党建的主要任务,却对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问津甚少。这就导致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差强人意。

3、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具有功利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与日俱增。如今,社会用人单位普遍青睐党员毕业生,觉得这部分大学生综合素质过硬,政治立场坚定。这种形势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大学生的入党积极性,导致一部分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不是十分单纯,虽然具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是也具备了很大的功利性味道。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入了党可以为自己在评优、就业时增加砝码,作为日后顺利就业的“敲门砖”。大学生这种不端正的心态对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造成了不良影响。如何培养出真正的立场好、素质佳、思想正的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党建工作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新时期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策略

1、利用高校的智力资源优势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

为了发展素质过硬的大学生党员,高校基层党组织应该积极构建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教育内容体系。站在政治科学化的角度,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形式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将促进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落于实处。在大学生党员学习科学理论的过程中,一定的理论灌输是有必要的。但鉴于大学生的思想成长规律,要将这种直接灌输转变为间接灌输,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使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理论知识。同时,高校要安排具有深厚思想政治造诣的教授为学生进行思想辅导,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

另外,大学生党建工作要强调考察过程,避免党建工作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还要与社会党组织加强联系,全面跟踪大学生党员的成长过程。事实证明,要想真正培养出优秀的大学生党员,必须将高校党组织和社会党组织的力量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大学生党员的持续成长。

2、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都有网络的踪影,而网络资源丰富多彩,精彩纷呈,高校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

首先,建立专业的党建网站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网站,以此突破党课在时空方面的限制,使大学生党员能够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接受教育。

其次,扩充党建工作在人生知识方面的内容,使之生活化和通俗化,并及时删除落后陈旧的理论知识,突破硬性规定的条条框框,使大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并学会如何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少犯错误,不走偏端,始终沿着健康的轨道成长和发展。

再次,鉴于网络具有虚拟性和交互性的基本特征,高校党建工作者可以利用QQ、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与大学生党员加强联系与沟通,与他们进行平等对话,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发展动向,掌握他们的道德状况,并采取对应措施予以端正。由于免去了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大学生通过网络更易表达出内心所思所想,而这正好可以成为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契机。

3、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实施分层次教育

大学生党员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将教育对象分为三个层次,实施“金字塔式”教育。

首先,第一层次的教育对象面向学生党员。为了克服某些大学生党员存在的“入党前使命干、入党后随便干”的不良现象,要对学生党员进行坚持不懈的教育,对他们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教育。

其次,第二层次的教育对象是面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积极分子。对于这个层次教育对象的教育,要以党课教学为主,课后讨论为辅。各个班级要成立党课学习小组,集中学生共同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并邀请资深专家为学生授课。同时推荐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学业成绩优异的入党积极分子到党校接受更深层次的教育。

再次,第三层次的教育对象是新生。从学生入学伊始,就将党团知识渗透到新生入学教育中,使学生一开始就接受先进思想的熏陶,端正心态、明确方向,使新生对未来发展有个大体的认识。

4、对大学生党员加强教育管理

高校应该将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列为重点工作,要切实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教育他们入党是为了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而不仅仅局限在个人前途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组织的纯洁性,促使大学生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以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定期调查,并使他们置于群众监督之下,促使他们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另外,还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培养大学生党员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思维,并促进他们将理想信念逐渐外化为具体行动,这样才能使党建工作落于实处。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大学生党建工作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社会形势瞬息万变、变幻莫测,高校一定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勇攀高峰的意志去探索全新的大学生党建之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同时充分借助高校智力资源优势和网络资源优势,对大学生党员加强教育管理,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党建工作新路子,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有用之才!

[1]庞鸿军.高校党建与和谐校园建设[J].中国冶金教育,2010,02.

[2]赵亮.新时期高校党建体系多维度创新探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9,04.

[3]苏丽,敖琴.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2,16.

[4]林伟能.高校党建与和谐校园建设研究[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5]邢芳,刘晓云.试论高校基层党建与和谐校园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2,25.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憨娃入党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