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确瞄准 射中靶心 学词心语之九

2015-02-12邬大为

音乐生活 2015年11期
关键词:射中靶心

文/邬大为

精确瞄准 射中靶心 学词心语之九

文/邬大为

打蛇打七寸,射箭中靶心。

20多年前,我曾到沈阳军区某连训练场体验生活。正逢该连连长对打靶归来的战士进行讲评。只听他说:“全连绝大部分都打出了水平、打出了威风,体现了平时训练的成果。”接着他话锋一转,“但是,也有个别战士打得不理想,没有打中靶心,你们要清楚,如果这是战场,那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如果没有打中靶心,只打了6环、7环,甚至是3环、4环,那么只能是让对方负点轻伤,甚至刮破一点皮,而没有丧失战斗力,一旦他缓过神来,你就要倒霉了。因为你作为射击的目标已经暴露了,这时候最容易被敌人发现,所以我强调必须命中靶心,否则就是你死我活。今天我要批评没打中靶心的战士。”

多少年过去了,连长的这句话像警钟一样时时在我心中敲响,打靶是这样,写歌词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歌词找不到靶心,不也是白白浪费子弹吗?

靶心,对作品来说,就是它的中心,它的灵魂。也就是说,要抓住要害,写出质量。

古往今来佳作多,闪光吐彩动心窝。早在几千年前古诗《悯农》中就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佳句,击中了珍惜劳动成果的靶心;朱伯庐先生的治家格言中“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击中了防患未然、居安思危的靶心;王之焕的《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击中了前程无限好、只要肯登攀的靶心;苏轼的《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击中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靶心;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击中了同病相怜的靶心。

在当代词坛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不少佳作名篇。如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中“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击中了唤起民众、浴血抗战的靶心。乔羽的《说聊斋》中“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牛鬼蛇神倒比真人君子更可爱”击中了借鬼说事、托狐喻世的靶心。晓光在《江山》中“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击中了党靠人民、党为人民的靶心。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击中了中华儿女渴望团聚的靶心。

上述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作者用慧眼和匠心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写出了神,写出了魂,因而击中了靶心。它们都是“用心灵歌唱,借形象飞翔”的典范。

当今词坛啥风貌?作品繁多精品很少。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每年可生产原创歌曲四五十万首之多。如果按击中靶心来要求的话,真正达到这个标准的恐怕不到5%。而绝大多数均属瞄得不准的作品,甚至也有只蹭破点儿皮的东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在全部歌词作品中,我们将它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精确瞄准的词。这类作品在创作中由于作者思想明确、思路清晰、定位准确,因此作品的主题鲜明,语言生动,角度新颖,形象鲜活,击中了靶心。上述例子均属此类作品,约占总数的5%。

第二种类型是概略瞄准的词。这类作品在创作中由于作者有一定想法、追求和创作能力,基本上写出了作品的一般风貌,但都不够生动,不够深刻。如写家乡仅限于山川风光,写景色仅限于表面现状,写人物仅限于普通外形。相当于只打了个5环上下,没有击中靶心。而这类作品却占了全部作品的大部分,竟达到90%之多。

第三种类型是瞄得不准确的词。这类作品在创作中由于受作者思想、技巧、阅历等影响,对作品只是一般考虑、一般描写、一般把握,结果造成写出来的词主题不清,特色不明,留不下任何新的东西,基本上属于射击时打飞了的子弹。这类作品占全部歌词的5%左右。

为了说明情况,下面通过对一首具体作品的剖析和修改来探讨一下关于“靶心”的问题。

《大勺的故事》:“爷爷捋着胡子对我讲/大勺里曾留下他的悲伤/迎娶奶奶时/只给人做了一锅酸菜汤/解放后有了希望/人民公社红旗飘扬/玉米窝头青菜帮/大家吃得香;”“爸爸挺着身板和我唠家常/大勺里曾留下他的辉煌/迎娶妈妈时/给客人做了八菜汤/改革开放大变样/五谷丰登六畜旺/鸡鸭鱼肉任你尝/美味佳肴满屋香;”“我掂着大勺对儿子讲/大勺虽小故事长/我们的后人啊/赶上了幸福的好时光/人民口味变了样/山珍海味不用讲/绿色保健是时尚/容光满面喜洋洋。”这是广东省珠海市一位叫宋俊岭的饭店老板写的歌词。作者从切身感受出发对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用歌词体现出来,通过熟悉的大勺,唱出了历史的变迁。主题鲜明,层次清晰,语言亲切,抒发了三代人不同时期的不同感受,小中见大,细中见情,写出了作者的慧眼和匠心。

就总体而言,虽然有了靶子,但尚未射中靶心。原因是,首先大勺的故事有了,讲了三代人不同的婚礼,爷爷是酸辣汤,爸爸是八菜汤,而“我”却没有了下文,这是一个遗憾。即作者已经抓住了箭,却没有继续展开,去射中靶心,没有继续开掘,深化不够。为了射中靶心,突出主题,是否可以作如下改动——《大勺的故事》:“爷爷皱着眉头对我讲/大勺里的故事好悲伤/迎娶你奶奶做新娘/只给人做了一锅酸辣汤/一碗一碗喝得大伙心里凉;”“爸爸挺着身板对我讲/大勺里的故事好舒畅/迎娶你妈妈做新娘/咱给客人做了一锅肉丝汤/一口一口喝得大伙汗直淌;”“而如今我扬着眉毛对儿子讲/大勺里的故事多辉煌/迎娶你妈妈做新娘/我给客人做了一锅海参汤/一勺一勺喝得大伙赞声扬。”“大勺不长故事长/大勺闪亮菜更亮/一把大勺写春秋/心情多爽它多爽/大勺有情情奔放/大勺有味味悠长/后厨多忙它多忙/日子多香它多香。”

这样改的目的是强调一个点:汤。以此来展示不同年代的不同生活,尤其用尾句“后厨多忙它多忙/日子多香它多香”来点题,突出勺子和时代的关系,并以此射中靶心。

通过对《大勺的故事》的剖析和修改,我们是否可以悟出一些道理:

一、要想击中靶心,先要选好靶子。这里说的靶子就是作品的主题,这是任何一部作品成功的前提条件,如果说主题都没选准,自然就会偏离靶心,作者白费力气也是无济于事。因此在创作之前,选好主题是成功的关键。

二、要想射中靶心,便要开掘深度。一首作品好坏、成败,除了主题外,还必须在主题开掘上做文章,下功夫,真正挖到深处,射中靶心。这就需要努力找到它的内涵,它的灵魂。

三、要想射中靶心,更要炼出佳句。歌词、歌词,首先是词的功力、词的水平、词的学问,作者在确立主题、深挖思想的同时,应千方百计调动你的内存,把最好的语言运用出来,抒发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一首完美的歌曲。

(责任编辑 吴家军)

猜你喜欢

射中靶心
正中靶心
找准演讲稿的三个靶心
基于决策者偏好靶心的混合属性广义灰靶决策方法
正中靶心的秘密
基于决策者无差异偏好的变动靶心广义灰靶决策方法
我被时光的箭射中
游乐场(下)
让冷箭够不着你
小小名侦探
你容易受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