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常用静脉注射溶液在过滤前和过滤后不溶性微粒的分布和数量

2015-02-12李瑞姣

医疗装备 2015年10期
关键词:溶性环磷酰胺微粒

李瑞姣

(武警甘肃森林总队,甘肃兰州730000)

临床常用静脉注射溶液在过滤前和过滤后不溶性微粒的分布和数量

李瑞姣

(武警甘肃森林总队,甘肃兰州730000)

目的:研究临床常用静脉注射溶液在过滤前与过滤后不溶性微粒的数量与分布情况。方法:使用库尔特微粒计数分析仪对头孢拉定与环磷酰胺注射液在过滤前、过滤后不溶性微粒的数量与分布情况。结果:在过滤前。两种药品中的不溶性微粒的含量明显的超出了国家标准,过滤后不可溶性微粒直径>25μm的全部非过滤,颗粒滤除率100%,微粒直径在10~25μm之间的微粒滤除率为99.9%。结论:静脉注射药物时,使用过滤器将不溶性微粒过滤,能够有效降低不溶性微粒注入体内的数量。

静脉注射;溶液;不溶性颗粒;微粒数量;分布情况

在临床治疗中,静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例如抗生素、抗癌素的注射多使用5%的葡萄糖溶液或者是0.9%的氯化钠溶液将其稀释到30~50mL,然后直接使用输液管或者是 头皮针接头的三通管进行小剂量的静脉注射[1]。但是目前有不少文章中报道静脉注射药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的污染性比较严重,本文以头孢拉定与环磷酰胺两种注射药物为研究对象,使用库尔特微粒计数分析仪对注射溶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进行测量,研究过滤前、后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数量与分布情况。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使用库尔特微粒计数仪测量头孢拉定与环磷酰胺两种药物中不溶性微粒直径在2.52~25μm以上的微粒数量。60个静脉注射过滤器,其过滤膜的孔径为1,可将不可溶微粒直径在2μm以上的微粒进行滤除,滤除率为95%。头孢拉定1g×30支,环磷酰胺0.2g×30支,两种药物均使用0.9%的氯化钠溶液稀释到100mL。

1.2 方法

1.2.1 对药品进行分组,将头孢拉定与环磷酰胺两种药品分为过滤前后A、C组 (本底液组)与B、D组 (滤出液组),每组各30个样本。

1.2.2 所有试验过程均在净化台上进行操作,在实验前首先测出0.9%氯化钠溶液的不溶性微粒的含量。然后再使用0.9%的氯化钠溶液将头孢拉定与环磷酰胺药物稀释至100mL,制成本底液,静置5min后使用库尔特仪测定两组本底液中微粒的含量[2],重复三次,取平均值,再减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微粒,得出两种药品过滤前微粒的含量与分布状况。

1.2.3 将稀释至100mL的两种药液使用2.5μm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得到滤出液,静置5min后使用库尔特仪测量微粒的含量与分布状况,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得到滤出液中微粒的含量与分布状况。

1.3 统计学分析: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 (%)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溶液中微粒直径<10μm的数量为(1317.53± 393.96),微粒直径在10~25μm之间的数量为(11.74± 7.09),直径>25μm的微粒数量为(1.19±4.67);B组溶液中微粒直径<10μm的数量为(30.02±11.10),微粒直径在10~25μm之间的数量为(0.01±0.06),直径>25μm的微粒数量为(0);C组溶液中微粒直径<10μm的数量为(2941.03±1563.05),微粒直径在10~25μm之间的数量为(69.97±50.03),直径>25μm的微粒数量为(0.52± 1.13);D组溶液中微粒直径<10μm的数量为(128.88± 105.24),微粒直径在10~25μm之间的数量为(0.07± 0.05),直径>25μm的微粒数量为(0);可见注射药物过滤前的不溶性微粒的数量明显高出过滤后的微粒含量,(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微粒主要是指注射液中不溶性的流动物质,研究表明,当注射液中的微粒数量超过一定标准,便会给人的血管、肝、肾以及心脏等造成严重的慢性危害。虽然环磷酰胺中的微粒多为10μm以下的颗粒,中国药典中对10μm以下的颗粒没有进行限定,但是大量的注射还是会给机体造成危害。

本次实验中的药物剂量为实验用量,临床药物的剂量会远远的高出本次实验中的剂量,并且溶液更少,因此单位体积溶液中不可溶微粒的数量会更多。经常接受静脉注射的病人,如果没有对注射液中的微粒进行过滤,便会导致微粒在体内的积蓄出现病例改变的现象。目前国外各种类型的过滤器在静脉注射、静脉营养、小儿输液以及肌内注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有效的降低了微粒进入患者机体的可能性。本次实验结果表明,静脉注射药物过滤后的不可溶性微粒的含量大大减少,能够有效防止不溶性微粒进行机体,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该在注射器或者头皮针以及三通输液管的接头之间增加过滤器,降低微粒污染给患者的危害。

[1]余田.新型主动靶向性MR对比剂——生物素化脂质体SPIO纳米微粒的初步制备及评价[D].南方医科大学,2011.

[2]张鹏威,苏文琴,张莉,等.家兔静脉注射辣椒碱纳米乳及溶液的药动学比较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8):106-108.

[3]徐岩.静脉注射葡萄糖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 [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3):410-412.

R471

B

1002-2376(2015)08-0102-01

2015-06-19

猜你喜欢

溶性环磷酰胺微粒
SIMS微粒分析制样装置研制
勘误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脂溶性维生素:营养需求之外的功能
黔产丹参脂溶性成分的研究
FePt纳米微粒有序化温度的影响因素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全反式虾青素对环磷酰胺诱发小鼠睾丸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1例儿童静脉滴注异环磷酰胺致癫痫样大发作的护理体会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