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毓芳谈基于语料库的文化表述研究*

2015-02-12浙江传媒学院钱毓芳

语料库语言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语料库概念语言

浙江传媒学院 钱毓芳

钱毓芳谈基于语料库的文化表述研究*

浙江传媒学院 钱毓芳

1. 如何基于语料库开展中国文化英语表述研究?

上世纪90年代初,翻译学界开始将研究重点从传统的翻译语言转移到源文化要素上来,将对社会、文化、历史、意识形态等因素的考察融入到翻译研究中。Bassnett & Lefevere(1990)在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一书中,首次论述了翻译的“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问题,并为翻译文化转向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显然,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更大程度上赋予了翻译新的使命,国内外翻译界都纷纷作出响应。人们开始从人类学、历史学、叙事学、传播学等多学科视角思考文化的表述、翻译和文化传播等问题。目前,结合语料库方法的文化表述与翻译的成果寥寥。基于语料库的文化表述与传译研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切入:

1)基于语料库的中外文化概念对比研究

此类研究可以利用现行的中外大型平衡语料库做相关文化概念的调查,观察不同语言中这些概念的话语韵(discourse prosody),以及他们的语义嬗变,从而为翻译的恰当表达提供参考。以象征中华图腾的“龙”以及英语中的dragon为例,我们可以对英国国家语料库(BNC)、美国英语历时语料库(COHA)和大型平衡汉语语料库对两个词进行对比考察。通过观察它们的搭配,探究其语义韵,以及语义变化。我们不难发现英语中dragon一词总是和表示恐怖、血腥的词汇搭配,如:horrible、blood、killed、slaying等,具有消极的语义韵,而汉语语料库显示,“龙”则具有强大、吉祥、呼风唤雨等积极的语义韵。由此可见“龙”与dragon互译的不妥。此类研究为翻译提供文化参照,也为译文的正确表达提供有力依据。

2)基于中国典籍翻译语料库的文化概念研究

中国文化概念的翻译,不仅是个学术问题,也已成为政治问题,一个保护民族文化主权问题(李照国 2011)。怎样将中国的历史文化典籍介绍给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对于我国软实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典籍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比较同一部作品中外译者的翻译有助于我们了解翻译语言中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历史和政治等因素,从而增进我们对目标语国家的了解,也有助于规范中国文化典籍中概念的翻译。针对此类研究,需建立多语种典籍翻译语料库,对典籍中所涉及的中国文化元素的表述及翻译风格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文化概念翻译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探究系统的翻译原则。同时也可以反证或丰富之前学者总结的翻译理论,修正许多中国文化概念翻译中多译、多释、多解的混乱状况,对文化概念英译一致性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3)海外媒体关于中国文化概念的表征与翻译研究

中国文化概念在国外媒体中的表征研究让我们能够获知海外媒体对中国文化概念的关注度以及表征的状况,同时能够观察它们表述是否有缺失。如果有,是否存在翻译问题?我们应如何应对?此类研究在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作为国粹的中医,其术语国外媒体如何表述?是否准确?如果不准确,我们将采取怎样的策略?我们可以通过收集国外媒体关于中医的报道,建成专用语料库,从而通过语料库分析软件观察围绕中医概念的语言表述,如:阴阳五行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中药各种剂型、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中医术语。这些表述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海外对中医的认知以及中医的对外传播。我们可以通过用语料库方法研究这些报道来为中医翻译与传播提供建议。

2. 国内外基于语料库的文化表述研究典型案例有哪些?

Mona Baker于1993年发表的Corpus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Implication and applications一文,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学研究之门,一些翻译语料库及基于翻译语料库的成果应运而生,这些研究旨在通过理论建构和假设、各种各样的数据的描述、方法的探讨、产品导向、过程导向及翻译的功能等方面研究揭示翻译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各类翻译语料库的研制和应用、翻译的风格与翻译策略研究都是其中的热门话题。但基于语料库的文化表述与传译的典型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比如:Balirano(2013)以多模态的方法研究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中的幽默话语,他发现意大利观众并不能领会这些幽默,建议译者必须找到当地观众能接受的幽默表达进行翻译。Xin(2014)则从翻译的英文旅游文本以及原创英语旅游文本比较中发现,翻译的英文文本无论词长、句长、词汇密度、时态、互动功能,还是现代旅游观念都与源语文本有所偏离。这种偏离不仅发生在翻译过程,同时还受到语言体系以及文化传统的影响,据此要求译者必须具备运用修辞技巧与目标语文化的表述能力。Leon & Luque(2013)对西班牙语、英语及法语三语语料库中关于旅游住宿场所相关的术语进行了比较分析,辨别和描述了这些概念和术语的共性,并提出翻译当地旅游文本的建议和策略。Merakchi & Rogers(2013)基于287,306个词的《科学美国人》杂志与阿拉伯语的Majallat Al-Oloom(1995-2009)平行语料库分析了当代英语和阿拉伯语科普文章翻译中教育隐喻的文化差异,他指出翻译科普文章过程中译者将阿拉伯读者的文化期许以及经历融入翻译中,意味着科普在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细微差别,因此不能将翻译单纯看成是另一种语言的版本。

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一些关于基于语料库的文化概念翻译研究,比如:杜渤等(2009)利用语料库对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了研究;杨洁清(2011)做了基于语料库的《道德经》“道”字翻译研究;董丹玲(2009)基于语料库的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刘丽娜(2009)对英汉谚语文化对比研究。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基于语料库的文化术语翻译,如江梨等(2013)关于中医术语翻译中essence和spirit的差异研究;汪艳(2014)以“privacy/隐私”为例探讨了文化内涵意义的研究;李晓滢(2014)探讨了民俗文化词翻译方法。尚芳(2006年)基于厦门大学开发的英、汉语料库对英汉语言中“苦”和“甜”的隐喻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胡世荣(2009)详细介绍了英汉平行语料库Para-corpus构建的原理、过程以及相应原则,然后基于该语料库对《哈姆雷特》和《奥赛罗》的梁实秋译本和朱生豪译本中文化限定词,that所引导的从句和英语被动态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得出梁实秋和朱生豪在翻译策略上所表现出的不同倾向。秦平新(2009)基于BNC和COBUILD及中国知网语料对“宣传/propaganda”进行了语义韵对比研究。龚莉(2010)基于语料库的“冷”的隐喻概念汉英对比研究,而郑李卉(2012)作了基于语料库的“热/hot”概念隐喻英汉对比研究。李清溪(2013)对“家/Family”作了中英语料库调查,考察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家”的概念表达。

纵观国内外的这些研究无论从语料分析方法的运用、语料库的选材、建库的论证或研究的规模上都还有待于完善和拓展,基于语料库的文化表述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尚需进行跨学科的合作研究以达到更科学的进展。

3. 基于语料库的文化表述常见研究方法有哪些?

现行译界常见的研究方法有3种:以产品导向为主的翻译研究;以过程为导向的有声思维研究;以及翻译功能研究。

产品导向(product-oriented)的翻译研究的手段主要以描述现有的翻译作品为主,内容包括同一源语文本的一个或多个目的语文本,还有单个的源语文本——目的语文本,旨在作大量的翻译文本调查。传统的翻译方法很大程度上采取了产品导向的方法。国内大部分的翻译学研究侧重产品导向的翻译研究。近年来由于各类翻译语料库的问世,产品导向的翻译研究无论从方法上还是规模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翻译过程的研究结合内省法及口头报告法,让译者尽可能说出在翻译过程中大脑里的所思所想,通过观察译者的翻译思维过程,如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深刻理解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影响翻译结果的因素,使翻译过程研究摆脱长期以来的揣测和思辨色彩,是翻译过程研究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标志(李德超 2005)。该研究方法随着上世纪80年代初期有声思维法的广泛运用而被人们所关注, 并在90年代快速发展。

翻译的社会历史文化以及跨文化传播功能导向研究是翻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是目前传播视域下的翻译功能研究为人们关注。上世纪90年代以来翻译界提出的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大大拓展了翻译学研究的视野和方法,成果层出不穷。当前,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即研究在跨文化传播语境中,翻译在目的语社会历史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包括如何起作用以及作用的效果如何等(王英鹏 2012)。近年来,人们从文学人类学、历史学、叙事学等视角切入研究文化的表述与翻译,成果呈上升趋势。

4. 什么样类型的语料库适用于基于语料库的文化表述研究?

1)通用平衡语料库

通用平衡语料库为语言及文化概念的参照对比研究提供大量的语言例证,我们可以利用此类语料库调查某文化概念词汇的语义韵、语域分布、语义嬗变等状况,也可做英汉文化概念表述及翻译对比研究,常用的语料库有:BNC语料库、COCA语料库、兰卡斯特现代汉语语料库、ToRCH2009汉语语料库、国家语委汉语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料库、北大汉语语料库等。

2)单语及多语种翻译文本语料库

利用大量现行的包含文化表述的翻译语料进行描述性的研究和分析,从而探讨文化、社会、政治诸因素对翻译文本的表述特征及内涵所产生的影响。同时也可以观察翻译文本的语言特征所折射的译者的翻译风格以及形成这些特征的内在因素。这类语料库主要有: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开发研制的Translational English Corpus、西南大学的“当代汉语翻译小说语料库”(CCTFC)、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全国公示语翻译语料库”、浙江大学的“汉语译文语料库”(ZCTC)等。

3)双语及多语平行语料库

利用平行对齐的双语及多语的平行语料库,比较不同语言文化概念的词汇、语句、语篇等表述的差异,探讨翻译转换的规律。可以给文化限定词提供地道、自然的对应词(胡开宝 2011)。国内现行的有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北外通用英汉平行语料库”、燕山大学的“《红楼梦》中英文语料库”、上海交通大学“莎士比亚汉译语料库”、绍兴文理学院的“鲁迅小说汉英平行语料库”、“法律法规英汉平行语料库”。王克非、黄立波(2013)对国外8大双语语料库建设做过详尽的评述,在此不再赘述。

4)可比语料库

可比语料库包括单语可比语料库、双语可比语料库和多语可比语料库,是指所收入语料具有可比性,即其设计和结构的安排能保证对语料进行不同层面比较的语料库(胡开宝 2011)。多用于翻译风格的比较、不同历史和文化中的翻译规范研究、翻译评估以及翻译语言特征的研究。如:Sara Laviosa创建的A Comparable Corpus of English Newspaper Articles。

5. 基于语料库的文化表述研究中,对语言特征的考察如何与文化观念的探究联系起来?

文化观念寓于语言特征中,语言特征又是文化观念的反映。语言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的文化凝聚体。语言在文化的建构、传承以及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不同的文化特点往往也会导致不同的语言特点(杜道明 2008)。由此可见文化和语言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表述以语言的形式展示给我们,让我们透过语言看到各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也可以观察到许多共性之处。翻译的语言也是如此,它不是在真空状态下进行的语言转换,而是受到各种文化因素制约的社会行为或文化与历史现象,翻译是目的语文化事实,具有独特的区别性特征,绝非其他文本的表述或衍生物(胡开宝 2011:5)。

通过利用上述各类大规模的语料库,我们能够通过产品导向的研究观察到语言特征,从语言所折射的文化概念进行解读和分析目标语与源语文化的特征的内在动因。同时,我们也还可以通过有声思维方法研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于对文化概念的表述的思维过程研究,将语言、认知以及文化观念联结起来进行译者的心理认知能力分析,为更地道的文化概念翻译提供建议。

6. 请谈谈基于语料库的文化表述研究的前景和挑战。

中国在国际化的进程中能走多远,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能发挥多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将取决于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取决于我们向世界呈献中国文化的能力,取决于我们同世界交流中国文化、展现中国文化魅力、增强世界对中国文化认知的能力(周民伟2015)。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在此战略大背景下,翻译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翻译功能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文化走出去的工程质量。在过去的20多年中,语料库资源和工具深刻地影响着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作为语料库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译学研究语料库建设的好坏关系到研究水平的高低,而其应用层次和程度直接影响着语料库译学的广度和深度(胡开宝2011)。因此,语料库开发与建设仍然是今后的工作重点与努力方向。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方法将定量和定性研究结合在一起,使大规模的研究成为可能,这种大规模文本的分析弥补传统研究只凭直觉与经验的缺陷,使得研究的结果更加全面、可靠。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这些研究应更多融合其他学科的先进理念,拓展翻译学科研究视野,例如,翻译过程研究可以借助大数据的理念,对译者翻译过程进行高清摄像采集,建成多模态语料库,观察翻译过程的每个细节,从而结合心理学等学科解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对外文化传播中文化概念的翻译应该融民族意识、文化意识和国际意识为一体,既要做到切合自身特点,又能与国际接轨,易为外界理解与接受。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它需要一个跨学科的团队来实现。

Baker, M. 1993. Corpus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 [A]. In M. Baker, G. Francis & E. Tognini-Bonelli (eds.). Text and Technology: In Honour of John Sinclair [C].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233-250.

Balirano, G. 2013. The strange case of The Big Bang Theory and its extra-ordinary Italian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A multimodal corpus-based analysis [J]. Perspectives 21(4): 563-576.

Bassnett, S. & A. Lefevere. 1990.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C]. London: Cassell.

Leon, M. & A. Luque. 2013. A corpus-based approach to the compilation, analysis, and translation of rural tourism terms [J]. META 58(2): 212-226.

Merakchi, K. & M. Rogers. 2013,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ally bound metaphors in the genre of popular science articles: A corpus-based case study from scientific American translated into Arabic [J]. Intercultural Pragmatics 10(2): 341-372.

Xin, H. 2014.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 strategies: A corpus-based analysis of Chinese-English tourism translation [A]. In J. Lindsay, L. Sun, P. Qunying (eds.).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lobalization: Challenges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C].Marietta: American Scholars Press. 386-459.

董丹玲,2009,基于语料库的公示语汉英翻译 [D]。浙江工商大学硕士论文。

杜道明,2008,语言与文化新论[J],《中国文化研究》(4):133-140。

杜 渤,2013,基于语料库的保定市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9):240。

龚 莉,2010,基于语料库的“冷”的隐喻概念汉英对比研究[J],《现代语文》(7):114-116。

胡开宝,2011,《语料库翻译学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胡世荣,2006,基于语料库的梁实秋和朱生豪翻译《哈姆雷特》和《奥赛罗》的翻译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江 莉、王 茎、张四红、程 玲,2014,基于语料库的中医术语翻译中essence和spirit的差异性研究[J],《科教文汇》(4):109-111。

李德超,2005,TAPs翻译过程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翻译》(1):29-34。

李清溪,2013,基于语料库的中式英语认知文化模式研究——以中英关于FAMILY的表达为例[D]。 四川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

李晓滢,2014,基于语料库的民俗文化词翻译方法研究——以广西民俗节庆名称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3):156-157。

李照国,2011,中医名词术语英语国际标准化的历史、现状与展望[A]。魏向清、裴亚军(编),《术语翻译研究》[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刘丽娜,2009,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谚语文化对比研究[J],《科技信息》(17):611-612。

秦平新,2009,“宣传”一词的语义韵、理解与翻译——一项基于语料库的调查[J],《新疆大学学报》(3):136-139。

尚 芳,2006,汉英“甜”和“苦”味觉隐喻对比[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王克非、黄立波,2013, “国外双语库研制与应用评析”[OL], http://www.npopss-cn.gov.cn/n/2013/0423/c362514-21242066.html(2015年2月10日读取)。

汪 艳,2014,基于语料库文化内涵意义的探究——以“privacy”和“隐私”为例[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4):70-73。

王英鹏,2011,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翻译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论文。

杨洁清,2011,译“道”之道——基于语料库的《道德经》“道”字翻译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3):67-71。

郑李卉,2012,基于语料库的“热/hot”概念隐喻英汉对比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76-178。

周民伟,2015,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第一关是翻译关[OL],http://www.tac-online.org.cn/ch/tran/2011-09/30/content_4519383.htm(2015年2月10日读取)。

通讯地址: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浙江传媒学院话语与传播研究中心

* 本文撰写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中西政治话语比较研究”(12BYY043)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英美媒体关于低碳经济的话语建构研究: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10YJA740079)的资助。

猜你喜欢

语料库概念语言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言是刀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我有我语言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