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探究

2015-02-10行亚峰成瑞源

医疗装备 2015年8期
关键词:溶栓例数下肢

行亚峰,成瑞源

(陕西省合阳县人民医院,陕西合阳715300)

●广 告

介入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探究

行亚峰,成瑞源

(陕西省合阳县人民医院,陕西合阳715300)

目的:探讨在治疗下肢静脉血栓中介入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78例,其中有27例为髂静脉血栓,38例为股静脉血栓,13例为腘静脉血栓。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3.59%;对比治疗前后的静脉通畅率,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在治疗下肢动脉血栓中应用介入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介入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效果

下肢静脉血栓作为一种血管疾病,在临床上是常见的,在近些年也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特别是患者的肢体功能,也会由于严重并发症的产生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比如肺栓塞,由于其病因复杂,为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1]。在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单纯抗凝治疗、全身溶栓治疗及手术治疗等,但是其临床效果却并不理想,对于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仍有争议。在近些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介入治疗的效果较好,为进一步探究介入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本文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7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其临床表现为:患肢胀痛、肿胀、静脉曲张、静脉性跛行、静脉性溃疡。其中有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在20~80岁,平均年龄为(46.2± 5.3)岁,其患病的原因有生产、肿瘤、长期卧床、合并肾病、外伤、口服避孕药、白塞氏病等,其中一半以上患者患病原因不明。其中有70例为左下肢静脉血栓,有8例为右下肢静脉血栓,其发病时间在6h~30d。

1.2 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对患者进行检查,对患者的血栓进行判断,主要依据的是静脉的血流信号、管腔内回声、可压缩性;对患者的下肢静脉进行造影[2]。患者在成功插管后,进行溶栓,主要的药物为尿激酶50万U及50mL生理盐水混合液。溶栓时间为20~30min之间,在溶栓后,将导管保留,将100~150万U尿激酶应用微量泵持续进行间断注射造影5~7d,直到全段开通为止,如果患者持续进行了48h的溶栓后没有溶开要停止,给予患者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肝素钠,其剂量为5000U,在12h内交替用药,使得治疗持续,在治疗7d后,患者要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患者每日服用2.5mg华法令,并给予患者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其治疗时间为3~6个月,同时要对患者的基础病进行治疗[3]。

1.3 疗效判定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当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血管通畅,管腔残留狭窄小于30%时,视为治愈,当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血管有部分通畅,管腔残留狭窄大于30%,且小于70%视为显效;当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闭塞管腔开通,然而残留狭窄大于70%或侧枝循环增多明显视为有效;当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逐渐恶化则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痊愈、显效及有效构成。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静脉通畅率进行对比[4]。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对研究中所涉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当P<0.05时,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的结果:在78例患者中,痊愈的例数为15例(19.23%),显效例数为43例(55.13%),有效例数为15例(19.23%),无效例数为5例(6.41%),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59%。

2.2 静脉通畅率结果:通过造影检测可知,在溶栓前患者的评分为(9.42±2.67)分,在溶栓后,患者的静脉通畅评分为(4.52±2.19)分,对比治疗前后的静脉通畅率,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在治疗后,有局部血肿和渗血的情况,有轻微的腰痛,没有呼吸困难、大出血等严重的症状,没有致命性肺栓塞情况发生。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作为一种常见的血管性疾病,在临床上导致致病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脉管炎、糖尿病、心脏病、长期卧床等。在近些年来,其发病率也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在临床治疗中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而随着医学的发展,介入治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为其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提供了可靠的治疗方法。经导管溶栓术对溶栓效果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将血栓处插入导管,将尿激酶应用微量泵持续注射,将局部的药物浓度维持到一定的高度,使其血栓可以迅速溶解,将患肢近端深静脉瓣膜可以很好的保存,使其下肢静脉瓣膜功能可以保持[5]。同时,血栓的溶解过程中,可以将侧肢更多的开放,对静脉回流有改善作用,将静脉压降低,将患者水肿和胀痛的症状加以缓解,对患者肌肉泵功能恢复均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结果中显示: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3.59%;对比治疗前后的静脉通畅率,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其治疗效果明显,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1]张晓东,王一民,张昌立,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介入治疗[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21(2):178-179,181.

[2]黄格,雷淑娟.下肢静脉栓塞介入治疗后予尿激酶溶栓的护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0):471-472.

[3]刘耀辉.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术的观察与护理 [J].中国医药导刊,2012(z1):251.

[4]姜永滨,方太忠,周福林,等.介入治疗下溶栓药物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临床疗效[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9):919-920.

[5]赵铁柱,沈焕,王为,等.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双介入治疗[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4,16(2):84-85.

R658

B

1002-2376(2015)07-0001-02

2015-05-25

猜你喜欢

溶栓例数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