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柱和脊髓的CT检查扫描技术

2015-02-10

医疗装备 2015年8期
关键词:蛛网膜椎管造影剂

李 欣

(民航总医院,北京100021)

脊柱和脊髓的CT检查扫描技术

李 欣

(民航总医院,北京100021)

目的:探讨脊柱和脊髓CT检查的方法技术。方法:对行脊柱和脊髓的CT检查方法,对扫描前准备,具体扫描位置、范围、参数、增强扫描、特殊扫描进行分析。结果:脊柱与脊髓的CT检查方法主要包括CT平扫及脊髓造影后CT扫描(CTM)。结论:CT检查不但弥补了这些缺陷,而且大大提高了疾病的诊断水平,尤其适用于观察椎管形态大小改变,椎间盘病变,脊髓肿瘤,以及脊柱的其他病变等。

脊柱和脊髓;CT检查;扫描技术

脊柱是身体的支柱,由脊椎骨借椎间盘、关节及韧带紧密连接而成,其作用是保护脊髓及神经根,支持体重,并参与胸腔、腹腔和盆腔的构成。脊柱与脊髓的CT检查方法主要包括CT平扫及脊髓造影后CT扫描(CTM)[1]。由于CT设备的结构特点,脊柱的CT检查仅能做横断扫描,层厚的选择应重点考虑观察部位。脊柱的CT检查,能准确地观察椎骨的形状和大小,椎骨及椎间关节的形态及结构,以及椎体间的软组织如脊做、椎间盘、椎旁肌肉和大血管等[2]。对行脊柱和脊髓的CT检查方法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4年6月~2015年3月完成CT检查患者49例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龄18~71岁,平均(43±3)岁。其中腰椎间隙扫描40例、颈椎8例、胸椎1例,主要为腰椎间隙疾病较多。

2 检查方法

2.1 扫描前准备:去除扫描部位的金属饰物及皮带、金属扣、拉链等。要求病人在扫描期间保持体位不动,颈椎扫描时应避免做吞咽动作。

2.2 扫描基线,检查位置和扫描范围:检查时,病人仰卧于检查床上,身体尽量置于检查床中间。如是颈椎扫描,让病人头部略垫高,使椎间隙尽可能与床面垂直,并围上颈托,暴露尽可能多的椎体。双臂置于身体两侧,并让双手拉住一条扣在双脚上的带子,使两肩向下,减少肩部骨骼造成的伪影[3]。对于腰椎扫描,须用一专用的腿垫,把病人的双腿抬高,使腰椎的生理弧度减少,尽可能与床面平行。扫描的基线通常都采用侧位定位片确定,扫描重点为椎体时机架无需倾斜,做椎间盘检查时应根据椎间隙角度,使机架倾斜,与所扫描的椎间隙平行。

2.3 扫描参数:脊柱的扫描采用标准扫描模式。层厚、层距根据需要有所不同,重点观察推间盘时,在颈椎是2~3mm的层厚、层距分段扫描,即只扫椎间盘,不包括椎体。腰椎是3~5mm层厚、层距分段扫描。扫描椎体时,颈椎采用5mm,腰椎采用10mm的层厚、层距连续扫描。胸椎一般不扫描椎间盘,只扫描椎体。

2.4 增强扫描:脊柱一般不作增强扫描,如有怀疑占位等情况需作增强扫描时,其对比剂用法和剂量同其他常规的增强方法。

2.5 特殊扫描:脊柱的特殊扫描方法有椎管内造影CT扫描和骨密度定量测定。

CT脊髓造影:是把非离子型造影剂如欧乃派克 (omnipaque)经腰椎穿刺注入蛛网膜下腔后再行CT扫描,用于检查脊髓病变或椎管内病变。造影剂用量5~l0ml,浓度为200~300mgI/ml。扫描前应嘱患者做数次翻身,使脊柱蛛网膜下腔内的造影剂与脑脊液混匀,避免因造影剂比重大,患者仰卧时沉积于硬膜囊内背侧,形成脑脊液与造影剂的液-液平面,影响病变的观察[4]。仅做脊髓造影后CT扫描 (CTM),不做常规椎管造影时,造影剂的用量可减到常规造影用量的1/2~1/3。腰穿注药后,嘱患者翻身。行颈或胸段CTM的患者,须取膝胸卧位,以期待比重大的造影剂沿蛛网膜下腔上行至颈或胸段蛛网膜下腔,再行CT扫描。根据病情需要,如显示脊髓空洞等,可行延迟扫描,注射造影剂后间隔一定时间(30~60min)再作CT扫描。此法可清楚地显示椎管内病变的情况及其病灶所在的部位,如欲显示脊髓空洞症,则需在24h后再作延迟扫描,以防漏诊[5]。由于MRI对于脊髓的密度分辨率明显高于CT,此项检查已逐步被MRI所取代。

2.6 图像的显示和摄影:为了更好地观察脊柱平扫影像,椎间盘,硬膜囊,脊髓及椎旁软组织与骨结构,常用软组织窗与骨窗分别观察。观察椎间盘为主时,扫描层厚应选择2~4mm薄层,范围应包括整个椎间孔,以便观察有否脱出椎间盘碎片的迁徙。观察窗宽可采用200~300Hu,窗水平(窗中心)50~70Hu的软组织窗[6]。重点观察脊柱骨结构时,可选窗宽2000~3000Hu,窗位500~600Hu的骨窗。脊柱照片的拍摄需注意做好大小的测量,如椎间盘突出,需在突出最明显的层面测量突出的大小等;椎管及神经根管如有狭窄,也需在狭窄部位进行测量。

3 横断面扫描所见

椎间隙指上下椎体间的间隙,由椎间盘 (包括外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及上下的软骨板充填,自第2颈椎至第1骶椎每两个椎体间都有椎间盘连接。通常CT图像上椎间盘的四周密度略高于中央,这是因为椎间盘的纤维环含有大量的纤维组织,及扫描时与椎体终板相邻层面的部分容积效应所致,椎间盘的CT值为50~100HU。椎间关节是由上、下关节突构成,在CT图像上相邻的关节面光滑锐利,骨皮质间有一2~4mm的间隙。椎体的前、侧缘覆有前纵韧带,椎体和椎间盘的后缘有后纵韧带,一般,前、后纵韧带在CT图像上无法区分[7]。另外,胸椎的前、后纵韧带较颈椎和腰椎厚,故临床上很少有发生胸椎椎间盘突出。

脊髓位于椎管的中央,由于脊髓周围蛛网膜下隙内脑脊液的衬托可在CT图像上显示脊髓的形态和结构,在注射对比剂增强后,可使脊髓的形态显得更加清楚。硬膜和与其紧密相连的蛛网膜绕着蛛网膜下隙形成了一管状结构,并连同硬膜外血管、结缔组织等,这些结构的密度大致相等,在CT横断面上表现为脑脊液和骨性椎管间的一薄层环状结构。

4 讨论

CT扫描不能作为脊椎或脊髓病变的首选方法。如用其他办法发现或怀疑有病变时,可用CT来证实或确定病变的位置及范围。CT能显示脊椎和椎管内结构以及椎旁血管、软组织情况[8]。CT扫描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可以明确病变为实性或囊性、血管性和非血管性、浸润性或非浸润性。通过CT检查,可检出其他方法难以检出的病变,某些部位如颅颈交界处、某些疾病如脊柱畸形平片或造影不能显示满意者。

[1]杨志云.脊椎创伤的CT影像[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3,(08):558.

[2]喻忠,王黎明,桂鉴超,等.三维CT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4(3):174-175.

[3]张朝利,耿振林,王宗烨,等.脊柱侧弯术前CT检查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10(3):192-193.

[4]喻忠,龚建平,桂鉴超.颈椎椎间孔三维CT测量的实验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08):480-483.

[5]贾宁阳,王晨光,谭军,等.脊柱侧弯的多层螺旋CT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10(3):1274 -1275.

[6]罗长青,郝占元,赵国权,等.腰椎结核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09.(4)493-493.

[7]吴红莲,李学章,梁长虎,等.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脊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8):834 -836.

[8]聂忠仕,张文莉,王云生,等.CT在脊柱创伤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3.4(2):111-112.

R445.3

B

1002-2376(2015)07-0023-02

2015-05-15

猜你喜欢

蛛网膜椎管造影剂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CT与MRI诊断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椎管内大范围囊虫病1例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