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5-02-10马国芳

医疗装备 2015年8期
关键词:儿科肢体医护人员

马国芳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 儿科,河南开封475002)

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马国芳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 儿科,河南开封475002)

肢体语言通常被广泛应用于销售、广告及服务等多种行业,并取得了良好的沟通效果。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儿科及肢体语言沟通具有的相关特点,以及在儿科护理中积极使用肢体语言的具体表达方式,从而发掘医护人员借助肢体语言不仅能在第一时间及时的诊断出病情,而且更能使患儿积极的配合治疗,极大的缓和了护患关系,对患儿的病痛治疗和身心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儿科护理;肢体语言;沟通;效果研究

由于儿科患者的年龄普遍偏小,各方面的发育还不成熟,生活也不能自理,假如患病,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很难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病情,因此在儿科中除了正常的护理之外,加强肢体语言沟通的新护理模式显得极为迫切。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再加上现在的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传统的以语言沟通为主的临床疾病护理理念己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相应的以儿童患者及家属全面身心健康的护理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

1 肢体语言沟通的阐述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表情、穿着及文字等多种表达方式来传递信息的过程,除了大家熟悉的语言沟通外,通过身体的某种动作来传递信息的过程我们称之为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沟通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借助身体的的手势动作、目光、面部表情及姿势等具体动作来达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它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具有真实性和可视性两个主要特点。

2 儿科护理的特点

2.1 儿童时期的特点:儿童最主要的就是他们的体格和智能是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和变化中的,儿科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不同年龄段的患儿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一旦患病,多变、紧张、烦躁和苦恼等不稳定的负面情绪在儿童身上表现的就会越突出。儿科在患病方面主要有两个与成年人不同的特点:一是易发病且相互传染。由于小儿身体的脏腑比较娇嫩,各种机体的物质和功能都处在发育和完善状态;二是患病后易于康复。由于小儿身体新陈代谢快,身体的修复和再生能力强,相对于成年人对病情的反应很灵敏,一旦患病后,医护人员只要及时的观察患儿的病情,找出患病的病因,患儿很快就会康复。

2.2 儿科护理的特点:由于儿童的生长及发育特点,决定了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它需要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素质,在复杂多变的不良因素下,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儿科护理具有与成年人不同的更广泛的、综合性的特殊护理要求。传统的儿科护理主要是医护人员通过语言与患儿及家属进行交流,很多情况下,患儿并不能明确的指出自身的病痛,而家属又不能全面的表达患儿的情况,因此有效的沟通方式显得尤其重要,肢体语言沟通模式正逐渐应用到新的儿科护理模式中。

3 肢体语言沟通护理理念实施的具体措施

肢体语言在人际沟通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如何将肢体语言有效地运用到对儿科患者的病情治疗中,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不仅需要医护人员切实站在患儿及家属的立场上,用心去感受他们的心理情感,更需要护理人员恰当的使用肢体语言,通过肢体语言来传递有效的信息,从而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通常在对患儿进行常规的观察、处理病情的护理外,可以加强使用恰当的肢体语言与患儿沟通,以期能更好的帮助患者解决病痛[2]。肢体语言沟通方式有很多种,本文主要描述端庄的仪态、微笑的面部表情、友善的眼神交流及恰当的抚触动作等肢体语言对有效沟通的积极影响。

3.1 端庄的仪态:①要注意身体的仪态,讲究穿着整洁,步伐稳重,时刻保持精神焕发,积极塑造医护人员的美好形象,从外表上不断拉近与患儿及家属的距离;②在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时,态度要端正,说话要大方得体,更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以增加患儿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3.2 微笑的面部表情:首先,在接待患儿时,面带微笑可以缓解患儿和家属的焦躁、不安及痛苦的情绪,积极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其次,在询问病情中,用亲切的笑容关心询问患儿的病情,可以有效的缓解患儿对医院陌生环境的紧张感,达到安抚患儿哭闹不安的情绪,从而缩短医护人员与患儿之间的距离,使患儿能更好的配合检查和进一步治疗。

3.3 友善的眼神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医患关系中,医护人员充分利用眼神与患儿进行交流,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肯定、鼓励、真诚及赞赏的眼神可以稳定患儿的情绪,反之冷淡、自大及漠不关心的眼神会让患儿及家属心生反感,就会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

4 在儿科护理中加强肢体语言沟通的愈义

4.1 加强肢体语言沟通更能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单纯依靠语言的沟通已经很难满足患儿及家属的需求。因此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积极有效的运用端庄的仪态、微笑的面部表情、友善的目光及亲切的抚触等这些无声的语言,有时更胜过有声的语言。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误解,安抚患儿家属急躁不安的心态,通过其家属的描述,查找真正的病因,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的为患儿实施有效的治疗方式[3]。

4.2 加强肢体语言沟通更有利于治疗患儿的疾病:在护理过程中加强肢体语言沟通,充分发挥其优势特点,通过与患儿密切的交流沟通,能帮助患儿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了解患儿的心理及情感要求,这大大降低了患儿的不安和恐惧心理,能使患儿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减轻病痛的折磨,极大的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护理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能,不断加强肢体语言的沟通,不仅可以帮助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属建立融洽和谐的护患关系,而且更有利于患儿身体的早日康复。因此可以通过在其他医学科室不断加强使用肢体语言沟通,逐渐探索肢体语言在其他行业的良好沟通效果

[1]梁筱,郭冬梅.李文秀.儿科护患沟通阵碍的常见原因及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09(03).

[2]刘霞,李力.非语玄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吉林医学,2010(12).

[3]王宗.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未分析 [J].中国医药指南.2011(08).

R473.72

B

1002-2376(2015)07-0189-02

2015-06-16

猜你喜欢

儿科肢体医护人员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圆梦儿科大联合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李发枝教授治疗儿科疑难杂症验案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