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PDCA法在管道施工安全监督中的运用

2015-02-10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5年11期
关键词:管道监督分析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第二工程公司

RPDCA法在管道施工安全监督中的运用

徐伟 张英奎 刘金岭 张作树 杨海亭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第二工程公司

管道施工行业风险种类多、危害大,属于高危职业,近年来安全生产状况虽有好转,但较大和重大事故还没有完全遏制,传统的安全监督已满足不了形势的需要。此外,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安全观念的提升也对安全监督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学习国外先进安全理念和近年来的研究分析基础上,将风险分析和PDCA相结合,运用到管道施工的安全监督中,提出RPDCA的安全监督模式,提升了安全监督的针对性、连续性和自我改进功能,并借助案例分析成功验证了新模式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安全监督;PDCA;RPDCA;安全监督;风险分析

随着新《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和实施,国家对建设单位安全监督和管理要求更加严格,另一方面随着公司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国外的先进安全管理理念也逐渐渗透到企业改革中,原有“同体管理、同体监督”的安全监督和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对此,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二公司不断探索新的安全监管模式以提升自身的安全监管水平,并开始全面实施安全管理和监督分离运行的组织机制,形成“同体管理,异体监督”的新格局。

为了进一步发挥这种新监督模式的作用,开展了基于RPDCA的新方法用于提升安全监督科学水平的研究。PDCA循环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首先提出,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管理方法[1]。PDCA包括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阶段任务和目标,连续的四个阶段为一个循环,最后处理的结果作为下一循环计划的目标,这样反复上升循环,持续不断地改进系统,达到良性循环。本文将风险分析(R)与PDCA循环结合起来运用到管道施工的安全监督中,提升安全监督的计划性、重点性,使监督工作更具系统性和连续性,最终达到持续改善安全监督的目的。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壳牌公司将安全监管分为五个步骤:风险管理→计划和流程→实施监察和报告→保险→复查[2]。其中,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采取合理、必要的措施,将危险降为合理、可接受水平(ALARP)。壳牌公司目前逐步向全球推广“危险火线区(Line of Fire)”的安全理念,“危险火线区”是指工作现场内由机器和设备产生的容易造成严重人员伤害的区域,由此可见安全监督的首要任务是先辨识和尽量远离这些危险区域,体现了风险分析在安全监督中的重要地位。

刘之渊,陈国华[3]和闫寿丰[4]等人分别将PDCA方法运用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管中,结合案例分析取得了显著效果。一方面验证了PDCA在监督工作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把以前事后控制“保姆式”监管转变为预防为主的主动型监管,把分散监管转变为系统、全面综合的自我改进型监督方式;另一方面由于运用PDCA方法进行监管没有考虑风险分析,所以监督计划的针对性不强,动态风险分析的缺失也会导致监督的科学性不足。

钟天杰[5]、刘力[6]、罗建[7]等人尝试将博弈论运用到工程安全监督模式中,建立了监督者和被监督对象的收益函数模型,有学者还以博弈论为基础建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8],这些研究主要从经济学角度强调监督者和被监督者之间建立一种激励和约束机制,平衡两者利益,很难实现系统、全面地构建安全监督的目的。

马威铭[9]提出将风险分析运用到安全监督管理中,量化项目各类风险并分级,不同级别的风险等级其安全监管的优先级也随之变化。该方法提高了安全监管的效率,但只针对某次监督工作,很难将以往监督工作需要注意的地方考虑进去,前后联系和自我改进能力差,不能实现安全监督的持续改进。

2 RPDCA监督方式的运用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风险分析是安全监督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PDCA法可以成熟地运用到安全监督中,并且能够起到显著的监督效果。对此,本文提出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将PDCA循环法运用到安全监督中,最后通过管道施工项目进行案例分析。

RPDCA循环是一个无限循环的阶梯式改进系统,每单次循环的持续改进部分,又是下一个新循环中安全监督工作计划的重点,以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督水平,实现持续不断的完善系统。

3 RPDCA的运用步骤

3.1 风险分析

管道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主要由前期调研、风险点识别、专家打分、风险等级划分和风险控制措施五部分组成。首先,根据管道行业安全生产事故特点,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将管道施工事故划分为12大类,包括坍塌、高处坠落、起重伤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中毒和窒息、烫伤、火灾爆炸、淹溺、车辆伤害、射线辐射。其次,再根据项目前期调研的基础数据罗列出覆盖项目整个生产工序的所有风险点。第三,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采用专家打分法对每个风险点进行评估。第四,综合考虑风险分值大小和行业/公司的历史事故数据,将风险进行分类,划分出要重点监控的风险。最后,针对重点监控风险,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制定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表。

3.2 监督计划

(1)确定监督队伍人员,了解被监督对象基本情况,制定监督目的和任务。

(2)查阅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3)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突出监督重点,在保证监督重点工作落实后再监督其他风险点。

(4)计划监督日程,安排监督方法、步骤。

(5)编制安全检查表或提纲,准备必备的检查工(器)具和记录材料。

3.3 实施监督

根据监督计划实施安全监督,通常按对象可将安全监督分为行为监督和实体监督。行为监督是指检查现场有无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行为以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实体监督指的是检查现场安全生产条件、安全设施是否齐全以及人员劳保穿戴是否正确。监督工作由行为监督和实体监督相结合,并逐渐向行为监督转移,这样可以促使各责任主体提高履行管理职责,提高规范自身安全管理行为的自觉性。

3.4 分析总结

将现场检查结果与监督计划进行逐一对照,核实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收集发现的问题,分类汇总,指出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跟被监督部门讨论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提出整改要求,并在公司公示监督结果,整改下达后还要持续跟踪被监督部门的改进情况,督促实施并提供必要的指导,最终完成整改要求。

3.5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PDCA循环的关键环节,它是改进安全监督水平的基础,也是实现持续改进的关键。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①研究监督方法、手段过程是否完善,总结不足的地方;②归纳监督中出现的新问题、新隐患,整理对策要求,并作为下一次监督计划的重点内容。这一环节的输出将反馈到新一轮PDCA循环的计划阶段,整个安全监督系统进入了持续改进的过程。

4 案例分析

以管道二公司某地区长输管道项目为例,具体步骤如下。

4.1 风险分析(R)

(1)问卷调查和专家打分。从人员、环境、财产和名誉四个方面考虑,采用风险矩阵法分别将事故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划分5级和6级。

(2)风险的分类。根据调查问卷表,为体现安全监管预防为主、事前控制的方针,将风险综合得分在1.5分以上的项目作为需要采取更积极监控措施的风险项目。此外,通过将问卷调查中专家评估统计结果与管道行业/公司施工事故统计数据中的伤害统计数据进行比较,综合考虑将项目风险类型大致分为两类,分别是I类监控风险和II类监控风险。I类风险点作为重点监控内容,在监督管理中将会加强监督和处罚力度。

(3)监控重点。依照事故类型,将管道施工风险分为13大类、45处风险,在上述风险分类的原则上,将项目管道施工的风险等级划为两大类,其中13个为Ⅰ类风险,32个为Ⅱ类风险。

(4)风险控制措施。参考相关标准及规章制度,针对辨析出来的各项施工安全风险的特点,采用经验分析、标准比对的方法,详细分析出各项风险的重点监控部位以及监控措施、防控办法,并将其纳入监督计划的基础和依据。

4.2 监督计划(P)

公司监督站负责人组织监督小组,通过调研该项目基本情况,了解项目的生产特点、社会背景、周边环境、施工动态等相关信息,根据前期的风险分析结果,划分出Ⅰ、Ⅱ两类风险,重点监督Ⅰ类风险,并将对应的安全控制措施作为监督的重要依据。此外,在明确监督任务、目的、检查方法等事项后完成此次监督计划的编制。

4.3 实施监督(D)

在项目经理、安全负责人的陪同下,监督小组按照预期计划对项目现场和资料信息进行检查,逐项重点检查Ⅰ类风险,Ⅱ类风险点也基本检查到位。

4.4 分析总结(C)

监督实施后,将现场发现的问题汇总整理,与项目负责人交换意见后,监督站向公司公示此次监督结果,并要求项目及时整改,监督小组安排专人跟踪项目后续整改情况。将监督结果划分为四档:①优良;②不合规、一般隐患立即整改;③不合规、限期整改;④严重不合规、停工整改。

4.5 持续改进(A)

监督过程中发现,该项目业主的安全措施要求比较严格,例如:普通载人皮卡车辆必须安装IVMS(行车记录仪),车内安装防撞梁,人员安全培训护照等,另外某些道路项目计划大开挖,后又改为顶管施工。由于监督小组不能及时反馈到新信息,原有的监督计划中没有涉及顶管安全措施,相关的规范要求没有及时收集,导致现场监督只能凭经验督导,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经过认真的总结,汇总此次监督出现的各类问题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为今后的监督提供必要的基础和科学的依据。

5 结论

本文创造性地将风险分析和PDCA循环相结合,成功地运用到安全监督领域,结合案例分析,对项目安全监督起到了显著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借助风险分析将监督工作重点突出、有的放矢,提高监督的计划性和监督效率,还运用成熟的PDCA循环技术让监督工作连续有序、环环相扣、阶梯提升,增强了监督的科学性和完整性。目前,国内管道监督工作常常流于形式,随意性比较大,并疲于处理各类事故,不能在预防阶段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这种新的监督模式适用于项目的各个阶段,通过不断地进行风险分析和PDCA阶梯循环对项目实现动态安全监督。

[1]刘之渊.PDCA方法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山西建筑,2010,36(13):195-196.

[2]Shell Oil Compang.Shell HSSE Control Framework Manual2007[EB/ OL].[2015-04]http://www.shell.com/safety.

[3]陈国华,王新华.基于I-PDCA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实施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21(8):8-14.

[4]闫寿丰.PDCA循环在安全监督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安全,2011(10):21-23.

[5]钟天杰.广州地铁六号线北京路站工程安全监督模式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6]刘力.博弈论在工程项目安全监督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财富,2009(22):14-15.

[7]罗建.博弈论在煤矿安全生产监督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6):45-46.

[8]李超超.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9]马威铭.风险管理在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中的应用[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栏目主持 焦晓梅)

10.3969/j.issn.1006-6896.2015.11.026

徐伟: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研究方向为风险分析和企业安全管理。

2015-04-30

18118515905、xuwei198500@163.com

猜你喜欢

管道监督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接好煤改气“最后一米”管道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粗氢管道腐蚀与腐蚀控制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MARK VIe控制系统在西气东输管道上的应用与维护
监督宜“补”不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