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增高验案举隅

2015-02-09莎,张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照海阴陵泉太溪

杨 莎,张 虹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5)



针灸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增高验案举隅

杨 莎,张 虹*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5)

目前脑卒中发病率日趋增高,而中风后期肌张力曾高患者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根据中风偏瘫肌张力增高的中医病因病机和西医神经电生理学变化,将临床经验与中医基础理论、现代解剖学知识相结合,提出采用针灸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增高的方案,为临床治疗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增高提供参考依据。

针灸;中风;硬瘫;肌张力

脑卒中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的疾病,存活患者具有70%~80%的致残率[1],会不同程度地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肌张力增高是阻碍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重大难题,在中风偏瘫的恢复过程中,有效抑制肌张力增高是康复治疗的关键[2]。笔者运用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增高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显示其独特的优势,现报道如下。

1 经验介绍

脑卒中肌张力增高是运动机能恢复的自然过程,根据Brunstrum分级[3]可分为:迟缓(无反射)、轻度痉挛、出现联合反应,痉挛加剧可引起协同作用,痉挛减弱、出现分离性运动、运动接近正常。中风多发于老年人群,大多属阴虚体质,《素问·脉解篇》云:“内夺而厥,则为喑痱,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因患者年事已高,机体衰老,素体肝肾阴亏,肝风内动,肝阳亢盛。肝肾之阴俱损,津亏血燥,则筋脉失养。同时,肝阳偏亢则易乘脾土,致脾失健运,运化失司,肌肉四肢失去脾的主宰;阴虚火旺,炼液成痰,兼阴虚体质,易致血液瘀滞,运行不利,瘀滞成瘀,痹阻经脉,加重肢体失养。

因此,临床上笔者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在石氏醒脑开窍法基础上,针对拮抗肌肌群及阴虚的本质,可较好地降低肌张力。具体穴位:取上肢伸肌侧手少阳、下肢屈肌侧足太阴为主及部分滋阴的穴位,取患侧上肢:极泉、尺泽、曲池、手三里、外关、中渚、合谷;下肢:血海、殷门、委中、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照海、太冲,并取健侧内关、合谷、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照海。操作方法:外关透向内关,阴陵泉透向阳陵泉,太溪透向昆仑,照海透向申脉,极泉、尺泽用重刺激,其他穴用轻刺激、小幅度提插捻转。

选取穴位基本处于拮抗肌一侧,操作采用轻刺激、小幅度提插捻转,即选用补法,以增强拮抗肌收缩力为目的,平衡主动肌的过度牵拉。主动肌与拮抗肌即属于中医理论中的阴与阳,根据阴阳对立制约,一方强盛制约另一方,不需在主动肌多选穴,这是由于操作不当会增高其肌张力,且多穴耗气,适得其反。针对其阴虚之本,多选用阴经上穴位,如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照海,可滋阴养血、滋补肝肾、充养肌肉,濡润筋骨关节。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可健脾化湿,益气养血,增强经气和四肢肌肉功能;三阴交健脾消痰,滋补肝肾之阴,能平复肝升太过;太溪、照海滋补肾阴,肾阴充足,化生肝血有源,濡养肢体筋脉。外关透内关,阴陵泉透阳陵泉,太溪透昆仑,照海透申脉,针对中风患者上肢“阳缓而阴急”及下肢“阴缓而阳急”。研究[4]表明,针刺中渚穴可抑制中风致全手肌张力增高;实验研究[5]证明,阴经穴(如血海、内关、阴陵泉、三阴交、尺泽、极泉等)具有改善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性及血脂等作用,可活血化瘀,血行脉通筋利则活动如常。针刺健侧穴位,属“巨刺法”,类似现代康复医学中枢性促进术[6-7],利用针刺健侧经穴调动同经真气驱逐邪气的效果,利用残余肌肉功能促进正常运动,恢复大脑皮层对运动的控制,且该证为全身性疾病,不独只在于患侧,而健侧针刺得气等方面有更好的效果。

2 病案举隅

任某,男,67岁,右侧肢体偏瘫一年余。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一直口服降压药,血压维持正常。1年前,午休后发觉右侧肢体麻木,活动不利,在外院诊治,行头颅CT示:左侧基底部出血灶,采用降压等治疗未有明显好转,左侧肢体乏力加重,遂来就诊。

初诊:右侧肢体乏力,肌张力明显增高,右上肢屈曲、内收,右下肢髋关节外旋,踝关节内翻,神志清楚,右口角下垂。经辨证,头针予颞三针,右运动区加电,右上肢:尺泽、曲池、手三里、外关、中渚、合谷;右下肢:血海、委中、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照海、太冲;左上肢:尺泽、内关、神门;左下肢: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太溪。连续治疗1周后,右肢肌张力明显下降,2周后基本正常。

《难经·二十九难》云:“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即为阴阳失衡,四肢出现痉挛状态,传统观点多取“治痿独取阳明”治之,实际该证属于痉证范畴,故不多取阳明经穴。

[1] 胡轩宙,李国安,王波,等.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2):137.

[2] 徐振华,曾绍红.关于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几点认识[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2):5.

[3] 杨冀平,李连章.中风硬瘫病机分层及转化特点[J].中医研究,2008,21(8):5.

[4] 余军,孙忠人,盛波.针刺中渚穴对中风致全手高肌张力现象的机理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6):34.

[5] 米建平,张中成.阴经电针疗法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杂志,2003,22(10):7.

[6] 薛茜,李淑萍,霍国敏.平衡肌张力针法对硬瘫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08,40(2):55.

[7] 吴强,张国平,林栋.针灸疗法与康复医学的运动疗法[J].现代康复,2001,5(11):5.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4-20-28

杨莎(1987-),女,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循证医学与针灸临床疗效评价。

张虹(1960-),女,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循证医学与针灸临床疗效评价。E-mail:shelley24@qq.com

R246

A

1673-2197(2015)04-0079-01

10.11954/ytctyy.201504037

猜你喜欢

照海阴陵泉太溪
照海穴的临床应用
《针灸大成》太溪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脏腑图点穴法》中“阴陵泉”的定位探析*
钢结构工程管理实践分析
“四按”是指按摩4个特效穴位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温暖手脚
《针灸大成》中照海穴探析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五)
太溪穴的临床应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