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信息系统野外实习新模式与实习基地建设

2015-02-06许新惠李进讷

地理空间信息 2015年2期
关键词:基地教学质量专业

许新惠,李进讷,姜 娜

(1.云南大学 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 云南省地理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091)

地理信息系统野外实习新模式与实习基地建设

许新惠1,李进讷1,姜 娜1

(1.云南大学 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 云南省地理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091)

结合近几年GIS实习教学效果,从野外实习模式、实习基地、实习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探索,提出从创新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为契机,对地理信息系统的野外实习模式及实习基地建设进行了初探。

野外实习;新模式;基地建设

地理信息系统是覆盖领域十分广泛的高新技术,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通过对该技术的学习结合野外实践,巩固和拓展了课堂教学。但是目前野外实习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如实习路线短途和长途的矛盾;实习内容多与实习时间短的矛盾;实习基地反复利用与创新的矛盾。应通过野外实习的改革,促进野外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社会需要的全面人才。

1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野外实习新模式的构想

1)野外实习准备阶段采用“主动式与互动式”相结合的方式。在以往的实习准备工作中,一般都只是针对相关仪器设备进行准备,而且是教师布置什么,学生落实什么,这样的准备过程大都被同学们机械化地完成了,很少有同学主动地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准备等问题。新模式采用“主动式与互动式”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们主动思考,野外实习中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应该如何进行?并在实习开展之前与指导老师交流,在与老师的互动中完善准备工作。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实习顺利进行,而且可以改善实习效果。

2)野外实习过程中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以往野外实践教学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师全程指导式的实习模式,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在现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发展趋势下,更提倡教师辅导与学生独立实践相结合的实习模式。因此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主体”新型教学模式,即在教师的辅导下,布置研究性实习内容,通过学生(实习小组)独立实践完成实习任务,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野外实习的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对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有较大促进作用。

3)野外实习内容采用“传统纸质识图、判图”与“3S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把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能力作为培养工作的重点,既可以在校内进行,也可以在校外开展,使得实习内容覆盖面更广,更加贴近于实际应用,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得该专业整体水平与省内外其他学校相关专业竞争中保持领先。

表1 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新模式

4)新模式要考虑“实习区域”与“野外安全”相辅相成的方式。在进行实习区域选择时,不仅要考虑实习区域能否满足实验内容要求,而且还要考虑安全问题。对实习区域进行充分的考察,绝不在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进行实习作业,“实习区域”与“野外安全”相辅相成的,形成“一站多点”、“由近及远”、“以点带面”、“点线面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理念。

5)新模式在构建野外实习教学质量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充分体现 “认知”与“验证”、“创新”与“探索”的权重。新模式将更加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和学生潜力的挖掘。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将“认知”与“验证”、“创新”与“探索”紧密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活学活用,不仅要学会知识,而且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同时野外实习教学质量高低,不仅要看学生学会了多少,而且要看学生进步了多少。新的模式对于整体素质培养的专注将让学生成为会求知、能探索、可创新的多面手。

6)新模式在评价学生成绩时要注重体现“实习单位、教师和学生评价”3者相结合的评分标准模式,不搞“一支笔定分值”。对学生实习个人表现、团队协作、成果鉴定进行全方位的评定,贯彻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弥补过去带队老师 “一支笔定分值”的现象。还要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划入考核范围,这将有利于突出综合性人才培养的理念。教师考核、实习单位评价、学生打分组成的新型考核办法贯穿整个实习过程,即准备阶段、野外过程、野外安全、教学总结。准备阶段包括实习动员大会、用品准备、实习内容(10%);野外过程包括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50%);野外安全包括野外实习与生存技能(20%);教学总结包括教学报告、安全总结及体会(20%)。

2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野外实习基地建设

2.1 野外实习基地选择的标准

野外实习基地建设要服务于教学目的,要求具有良好的专业资源基础。基地的选择必须以专业教学内容为基础,实习教学区域要具备良好的知识系统,具备较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潜力。实习基地应选择较完整的地域单元,在该单元内,地质现象有特点、地貌类型多样、植被群落丰富、植被与土壤带谱明显、水文现象和水系形成及变化有其独特的规律,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密切联系,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和环境保护颇具特色。其次,实习基地是稳定长效的野外教学场所,要求具有一定规模的接待能力,主要涉及到交通、食宿、安全等方面。只有具备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才能够保证野外实习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再之昆明地区7月份的天气多暴雨,往往对部分实习任务的完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整个实习基地选择上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和机动性,同时在每条实习路线上,就具体的实习点和内容而言,能够随机应变,以便高效利用有限的野外实习时间。

2.2 基地的特点。

2.2.1 优化后的实习基地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云南的地质、地貌、地形复杂而丰富,为选择理想实验场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此基础上优化后的实习基地将形成“一站多点”、“由近及远”、“以点带面”“点-线-面” 结合的整体格局,而且新增的实习基地将满足我们扩充的实习内容的基本要求。新型的实习基地格局的构建使得实习地域分布更加紧凑,减少实习过程中学生的舟车劳顿,在节省更多时间的同时也有利于实习后勤保障工作和安全服务工作的开展。

2.2.2 野外实习基地教学安全和服务

基地建设将采用多方合作、共同建设、广泛共享的模式来改善教学条件,提供安全保障,完善教学服务,提高基地服务品质,为野外教学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同时教学服务走向多元化,实习基地不仅服务于地理信息系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如地质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等专业的部分实习内容要求。专业间实习基地的交叉应用不仅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安全而且提高实习基地的利用率,缓减人力资源和我院资金等方面的压力。

3 结 语

本文在调查、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实习模式进行改革,同时增加了新的实习基地。在实际的实践教学中,还需不断改进、调整,紧跟时代的发展,改良教学模式,以满足社会对地理信息系统类人才的需求。

[1] 赵媛,韩雪珍,诸嘉.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2):238-240

[2] 严士清,毛广雄,颜俊.运用引导法,提高地理野外实习的教学质量[J].教育探索,2009(1):39-41

[3] 许婷,吉云松.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设计[J].地理空间信息,2007,5(3):137-138

[4] 钟霞,刘毅华.高校人文地理课程野外实习基地建设探讨[J].地理教育,2012(4):60-61

[5] 衣华鹏,张鹏宴.自然地理实习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136-137

[6] 邹巧灵,李芬.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60-61

[7] 詹云军,袁艳斌,黄解军.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2):143-145

P208

B

1672-4623(2015)02-0179-02

10.3969/j.issn.1672-4623.2015.02.063

许新惠,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工作。

2014-04-04。

项目来源:教育部“春晖计划”科研资助项目(Z2012051);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2C109);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教学改革资助项目(2012CJ005);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科研资助项目(2013CG006)。

猜你喜欢

基地教学质量专业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我的基地我的连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