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万DLG数据质量控制探讨

2015-02-06闫庆庆吉建培王晓迪

地理空间信息 2015年2期
关键词:调绘内业外业

闫庆庆,吉建培,王晓迪,吴 璇

(1.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北京 100830)

1∶1万DLG数据质量控制探讨

闫庆庆1,吉建培1,王晓迪1,吴 璇1

(1.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北京 100830)

为保证基础测绘成果数据质量,在分析1∶1万DLG数据生产过程及质检工作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1∶1万DLG数据生产过程中设置质量控制关键节点技术,并提出一些有益建议。

1∶1万DLG;质量控制;关键节点

全国以DLG为主的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约覆盖我国国土面积的46%,它的生产及更新不仅是缩编更新比例尺地形图、专题图的基础资料,也是国民经济建设各部门进行勘察、规划的重要资料,更是地理信息国情普查的一个重要信息源[1]。如何避免不合格成果的出现,提高测绘地理信息产品质量,不仅是测绘生产单位关心的问题,也是摆在测绘地理信息产品质检人员面前的重要任务。

1 1∶1万 DLG数据生产流程

DLG数据成果的生产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

1.1 航测成图

航测成图的作业方法为利用飞机从空中获取测区的航摄相片,在野外进行实地相片联测和调绘,获得测量控制点的坐标、高程及相关地物信息,然后利用专业航测仪器或航测数字化软件从航拍影像中得到地形信息并形成相关的数字地形成果[2]。航测成图将大量的外业工作转向了内业测图,减少了野外测量的工作量,节省了生产成本,缩短了成图周期,且制作出来的地形图直观、现势性强、精度高[3](图1)。

1.2 利用DOM更新

根据现势性较好的DOM,套合检查现有的数字化地形图数据,对变化的地物或区域进行重新采集和编辑,对在影像上难以判读的地物(树木阴影遮挡的裙房、围墙等)以及影像上新增的地物进行标注,由外业人员调绘核查,并标注相应的属性信息,内业人员根据外业的调绘成果进行修测,从而更新现有的DLG数据成果[4](图2)。

其作业方法是利用满足生产规范要求、现势性较好的大比例尺地形图,通过地图综合缩编和数据整合处理等技术进行较小比例尺地形图数据的更新[5](图3)。

图2 利用DOM更新DLG数据

1.3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缩编更新

图3 大比例尺地形图缩编更新DLG数据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像控测量、空三加密、立体模型下采集及DLG编辑过程中,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如外业作业人员对测量仪器操作不当、像控点布设不当、选刺不合理、加密点选取不准确等;内业人员在立体模型下进行要素采集时切准程度不高或编辑时不认真,都会造成测区平面精度、高程精度降低和要素位移。

2)由于外业调绘人员没有“走到”、“看到”,致使内业人员在要素采集或编辑时遗漏地物要素,无法更新发生较大变化的区域,不能确定的要素属性得不到核实;外业调绘人员对图式不够熟悉,在调绘过程中对地物标绘采用了错误符号,导致内业采集或编辑时出现错误。

3)在对要素采集或编辑过程中,由于内业人员对设计书理解有误或认真程度不够,出现要素多采集、遗漏、属性录入错误、拓扑关系处理不合理、要素关系和方向特征错误等问题。

3 数据质量控制关键节点的设置

针对上述质量问题,可从以下4个方面设置数据质量控制关键节点。

1)像控测量、空三加密质量控制。主要通过野外实测、空三加密、立体模型或其他成果(精度不低于被检成果)采集平面(或高程)检测点,与成果中同名点平面或高程值(等高线应根据检测点相邻等高线内插出相应的高程值)比较,经过分析剔除粗差后,计算地物点平面绝对位置中误差、高程注记点的高程中误差、等高线的高程中误差,核查该成果精度是否符合技术设计或标准要求。

2)外业调绘质量控制。主要是核查外业调绘的地物是否完整,要素属性是否正确,调绘地名、地物名称注记是否正确等内容[6],还包含新增地物或更新区域的修补测。采用外业实地巡视、室内检查2种方式对其正确性进行质量控制。

3)内业数据采集质量控制。利用DOM套合检查DLG数据中点、线、面要素的平面位置是否偏移[7]、要素几何位置是否接边、属性接边是否正确;通过外业实地巡视或对照调绘片、DOM等数据源资料比对分析是否有要素多余、遗漏、放错层等情况。

4)数据编辑质量控制。①属性精度,除采用实地检查或对照调绘片、相关资料比对分析各要素属性值的正确性外,还可利用程序自动检查,如要素分类代码值和属性值错漏、不接边等情况;②逻辑一致性,依据相关资料检查要素属性项(名称、类型、长度等)定义、文件格式、文件命名是否符合要求,利用人机交互方式检查要素是否存在不重合、重复、未相接、不连续、未闭合、未打断等情况;③表征质量。检查要素是否由于图形概括造成地物地貌局部特征细节丢失;检查是否存在点线矛盾、等高点落水等要素关系不合理的情况;根据等高线的走向判断河流流向是否正确;根据调绘片或其他辅助资料检查要素注记内容是否正确。

4 质量控制建议

数据质量控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除了在生产过程中设置数据质量控制节点来控制质量外,还可辅以管理上的控制。

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DLG成果质量。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生产单位进行基础测绘质量控制的前提,也是生产单位提供优质测绘成果的重要保证。由于一个DLG数据成果的完成涉及到外业测量人员、外业调绘人员、内业采集人员、内业编辑人员及检查技术人员等众多人员,涉及到从外业测量、外业调绘、内业采集、内业编辑、质量审核、成果验收等多个工序,所以,在DLG数据成果生产过程中,唯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控制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有效控制每道生产工序的质量,坚持“层层负责,责任到人”,才能保证高质量的DLG数据成果。

2)加强培训与交流,提高作业能力。在工作开展之前,围绕技术设计中的采集内容、技术标准、作业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技术培训,注重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培训相结合,加强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针对实际出现的问题进行实时的培训和交流,避免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提高作业员在质量盲区的警惕意识,进而提高生产成果的质量水平。

3)强化过程质量控制,减少中间环节的出错率。在进行地理信息产品生产过程中,定期对作业人员作业方法的正确性和仪器操作的规范性进行监督,对地理信息产品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质量跟踪控制,对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纠正,杜绝大的质量问题直接流向下一个生产工序。

[1]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信息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地理国情普查基础知识[Z].北京:测绘出版社,2013

[2] 谢赣南.浅析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航测数字化成图[J].三晋测绘,2002(2):20-22

[3] 李倩.四川省1∶1万数字线划图质量检查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4] 王波,张亮,陈春华.1∶10 000 DLG数据的更新方法[J].地理空间信息,2012,10(3):46-47

[5] 张金盈,邓洁,孙兴业,等.利用缩编方法更新1:10 000 DLG实验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34(4):91

[6] 郑凤娇,王祥.1∶10 000地形图(DLG)数据生产的质量控制与检测[J].地理空间信息,2009,7(1):91-94

[7] 王琦,李桂杰,于静华.浅谈如何提高1∶10 000数字线划图DLG的产品质量[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32(3): 105-107

P283.1

B

1672-4623(2015)02-0162-02

10.3969/j.issn.1672-4623.2015.02.057

闫庆庆,硕士,从事测绘地理信息产品质检工作。

2014-02-14。

猜你喜欢

调绘内业外业
公路施工项目内业资料管理探讨
基于移动 GIS 的公路工程外业调查系统研究
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的不足及处理措施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调绘和权属调查方法探讨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内业资料管理思考
基于市政管线外业采集命名规则和辅助软件开发
建筑工程内业资料管理探讨
铁路航测调绘片自动制作方法研究
天津市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外业调绘核查
基于TerraSolid的调绘片快速制作新方法